【地名文化】古村刘家的文化记忆

古村刘家的文化记忆

刘家村地处兰溪市西北部19 公里处。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偏北4000米。东与露源行政村的余村、方村相连,南与甘溪行政村的社溪自然村毗邻,西紧靠太平桥村,北与大坞陈村、佳泽坞村接壤。刘家自然村位于兰溪西北部,丘陵地带,南距黄店镇政府5千米,距城区19千米。据刘氏宗谱记载,明宋乐年间,由建德店园迁居此地,世居刘姓,为汉高祖刘邦后裔。刘家行政村有刘家、下唐、新唐、高丼、东坞五个自然村,总人口2230人。现存明清至民国民居、厅堂建筑50多幢,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家四堂”最具特色。刘氏宝训堂为村上最大的厅堂,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开间三进二天井。盛世瑞徵木门坊,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牛腿、雀替等雕刻仙鹿、花草、人物等,工艺精致。门前有一鱼型塘,造型逼真。敬承堂为前厅后堂楼,专雕门面,前进明间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廊,后进楼明间前廊为卷棚式,规模宏伟。整个村庄建筑排列有序,纵横分明,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为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另外村水口巧妙地融合了古樟、水塘、排水沟等人文景观。刘家的非物质文化也色彩纷呈,有銮驾、猪羊会、剪纸、砖雕、绘画、墙画、寿桃馒头等。

一、基本情况   

刘家行政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偏北4000米。地属丘陵,区域面积5.72平方公里,耕地912亩,山地6274亩,水面100亩。辖刘家、夏唐、新唐、高丼、东坞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737户,2230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油菜、水果,以红心李、柑橘、茶叶为特色产品,村民大多数外出打工。村中有进士牌楼、光裕堂、400年古樟等文化古迹。

夏唐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南500米。唐姓聚居,位居朱家溪下游,故名下唐。地属半山区。

新唐与刘家相连。唐姓聚居,建村较晚,故名新唐。

据《刘氏宗谱》,刘家刘氏始祖为唐朝唐大中时节度史刘巨容,世居江西上饶,长子刘汾,唐咸通辛卯进士;刘孟节,元代时由建德师源迁居纯孝乡刘店园,刘士荣明代时迁入刘家。宗族堂名:宝训堂。

本支派排行字;风 雅 颂 隆 盛 昌 明 信 义 元 亨 利 贞 孝 友 睦 妍 任 恤 忠 和 敏 敬 纯 良 宣

夏唐自然村属于黄店镇刘家行政村,位于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西南500米处,唐姓聚居,位居朱家溪下游,故名夏唐。地属半山区。4个村民小组,138户,480人,耕地15.53公顷。

据《东鲁唐氏族谱》载,刘家夏唐唐氏始祖为唐朝休复祖,唐建威节度推官;第十一世孙唐光朝,字国华,行千十五,宣义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赘居童知府宅八年,由篁屿徙居三泉前宅皮坊塘左。第十一世孙唐光郎,行千十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由篁屿徙居夏唐。宗族堂名为顺德堂。

本支派排行字:曾、万、福、寿、康、宁、富、贵、文、行、忠、信、元、亨、利、贞、乐、演、齐、芳、森、玉、家、声、远、儒、林、允、祚、昌。

新唐自然村属于黄店镇刘家行政村,与刘家自然村相连。唐姓聚居,建村较晚,故名新唐。1个村民小组,72户,285人,耕地6.67公顷。

据《万松源唐氏宗谱》载,刘家行政村新唐唐氏始祖为唐朝休复祖,唐建威节度推官;宋时唐瑗由三泉徙居万松源。明朝唐禅,行成十五公,字子顺,迁居十三都之茭丼新唐。宗族堂名为万松堂。

本支派排行字:千、百、曾、万、正、德、太、广、义、孟、良、恭、敬、让、钦、明、文、思、聪、履。

高丼原名茭丼,相传村中有一生长茭白的水,因地势较高,谐称高丼。又一说法为:村有井,原名高丼,地势较高,其水不能食用,投石满井,示意为丼,改名高丼。

据《兰溪张氏三阜宗谱》,高丼张氏唐明宗长兴元年张氏三阜始祖天蒙居士张鞭,自湖州程县迁居兰溪之纯孝乡深泽而居也。宗族堂名:敦本堂。

本支派排行字;清河深泽 沛浙汪洋 溯源湖浚 溥流瀫江

渊涵濂洛 浪汲沂池 泗洙游泳 满汉沾滋

据《汪氏统宗谱》,高丼汪氏始祖为明朝的仁公;明仁公长子扶公由建德道峰迁居于此。宗族堂名:敦本堂。

本支派排行字;瑞 恭 俭 忠 诚 淳 和 泰 顺 慈 敬 贤 能

据《高阳许氏宗谱》,高丼许氏始祖为元朝的许谦,文懿公,居兰溪瑞山乡许店;明朝许本源,行良四,自明嘉靖时迁居高丼。宗族堂名:瑞和堂。

本支派排行字;能 义 善 良 荣 华 富 贵 金 玉 满 盈 兴 仁 道 德 发 达 隆 昌

据《龙岩黄氏宗谱》,高丼黄氏始祖为唐朝的黄仪,其先居安徽歙县,唐贞观中为祁门尉;宋朝黄元季兵灭所失无考,其子孙俊英在兰溪做官,俊英之子天授育三子,大儿子黄仁甫为黄店黄氏始迁祖。明朝士访公从黄店迁高丼。宗族堂名:春晖堂。

本支派排行字;仁 福 礼 淳 启 胜 建 恭 宽 信 敏 惠 光 明 睿 智 容 裕 中 和 庄 敬 懋 德 清 廉 齐 芳 睦 姻 任 恤

高丼张氏始于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祖居河北青河。联曰:弓力千钧东风劲,长空万里北斗明。

据《兰江三阜张氏宗谱》记载,兰江三阜张氏为汉留侯张良之后。五代后唐明宗时(926—933),入迁兰溪有名鞭,字鸿开,号天蒙居士,时职居内翰,见朝纲之紊,知国事已非,遂弃职远遁,托为庶民,适从湖州吴兴奇阜乡徙兰之深泽(今黄湓)隐居。时为唐明宗长兴元年(903)。

宋代时,张鞭之子张旺生三子,长曰邑;次曰都;幼曰京。长子张邑娶大阜叶氏而迁居大阜,为大阜张村之始迁祖;次子张都仍居深泽,至宋理宗时,张都后裔(第十四世孙)张润之,号思诚,迁居石阜,为石阜岭村之始迁祖;幼子张京迁居椒阜,为椒阜之始迁祖。

大阜分派传至七世樵公,不忘始祖迁至高塘。传至十八世磋公,所生二子珉与琪,珉公繁衍居住高塘,琪公迁居高丼。传到廿三世相公,立继本村汪良柱,改名世禄信三公,由此裔孙得繁衍。自十九世至今三十八世,历经十八代,人丁兴旺达八百余。

高丼张氏建基立业敦本堂,枝繁叶茂根基深。民国丙寅年(1926),张崇德,字永忠,行一千四百八五,同治己巳年(1869)二月十七日己时生,公元一九四九年七月终,其为扩建敦本堂后层,无偿捐献旁间厅基,族人为其立“此为务本”匾额,其美德永垂千秋。清时张永球,字樟球,行浙一千一百,道光甲辰年(1844)十一月廿五日辰时生,民国甲寅年(1914)八月廿五日丑时终,迁居诸葛井头胡;继后,张文标,(1905)年二月初一日午时生,又迁居诸葛井头胡。清时张土根,字永俊,行浙一千四百五十四,同治庚午年(1870)八月廿八日生,民国癸未年(1943)十二月初六日子时终,迁居建德王胜堂。张观棋,字名铨,行沛一千七百廿五,道光丙午年(1846)八月十七日戌时生,光绪癸巳年(1893)二月十九日申时终,迁居龙游三姑殿。张顺根,行浙一千六百七十六,光绪癸未年(1883)六月十九日未时生,民国甲申年(1944)六月十八日酉时终,迁居建德下田河。民国时张鸿溪迁居都心。

高丼黄氏迁黄店村始祖黄讳名仁义,系黄庆第四子。字大宜,号露峰。是位遁世隐居逸老。

始祖属“启” 行廿四公。(据江夏黄姓字行排列“仁福礼淳 启胜建恭 宽信敏惠 光明睿智 容裕中和 莊敬懋德 清廉齐芳 睦渊任煦 达科广泽排列, 行“启”为第五代。)

始祖黄仁义,生于明朝洪武丁丑年公元1397年四月廿二日。至今已近七百年历史。居于兰溪西北纯孝乡龙岩(黄店)。娶冯氏,冯氏洪武丁丑1397年二月十九日生,与夫同庚。

冯氏生三子,一子名瑜。一女适十四都包。宣德戊申1428年九月廿七日冯氏终,享年31岁。

继娶永昌赵氏,赵氏永乐丁亥1407年十月十九日生,比先祖小13岁。赵氏生二子   黄 楼   黄 琏。(直至成化丁未1487年九月廿三日赵氏终,享年80岁。)

由于始祖与赵氏不睦,后又取侧室卢氏,(侧室即妾或偏房。皇帝侧室称妃,清朝王爷侧室称侧福晋,民国达官贵人的侧室称姨太太。)

侧室卢氏生二子   名黄玖 黄玉。

先祖与继娶永昌赵氏解除了同居关系,但还维持婚姻关系,与侧室卢氏别居茭丼。

黄仁义之子黄玉为迁高丼始迁祖,在高丼繁衍了黄姓后代。

东坞村是一个位于风景秀丽的白露山最西北的一个山脚下的小村落。村民有200余人。

东坞村以蔡氏为主。始祖为宋理学名儒蔡元定,第六世为蔡凌,明代时迁居建德杨源。东坞村的始迁祖为蔡季辙,为第二十世,清代由建德外蔡迁居兰溪黄店东坞。排行字从第廿六世起为:孝友睦姻任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温良恭俭让。

东坞蔡氏:宋时建阳西山先生为最先生,显不以官而以道,偕子游,世济厥美,俱成理学名儒从祀。西山先生为元定公。

九峰先生从天下第一等人,蔡氏之鼻祖也。至五世,讳璧公者,官拜浙江运司使。终于任夫人林氏携其孤子讳凌公者,扶衬而归。行至严陵建德南,距城二十里,地名洋津市时,因宋季兵乱,道阻莫前,遂葬运使于洋津市。凌公爰筑室于兹而居焉。合祠以享子姓殷繁,人才蔚起,盖骎骎乎绳其祖武,媲美建阳矣。建十六世讳道息公者,胸羅典籍,学识轶群,素好遨游揽胜,前明年间,税驾城北十八都过水黄山,居人咸钦其才学,留之秉铎,久益见亲,不忍舍,而公亦恋恋故人,以为古人惟邻是卜择不处,仁焉得智。爰赘于钱,生二子,讳忠,配郑氏,生四子。长、次居大源,今名黄山三四房,迁居西源,此名孙蔡之所由始也。是宗支蕃衍云礽益盛,多士济济亲逊可风洵哉,德厚流光之族乎。癸巳冬传二十六世孙亿兴、二十七世孙维圣等聚族。

据《兰溪西乡东坞阳宅图记》:东坞卜宅始自第二十世先祖讳季辙公,同子时富公、时能公,由建南外蔡迁居兰之西乡,即现所居地也。赖祖宗德庇子孙尚称昌盛,克勤克俭,历世相传迄今数百年矣。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熹视为讲友,博涉群书,探究义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干利禄,潜心著书立说。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之说,精识博闻。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蔡元定在西山创办西山精舍。他从小聪颖过人,八岁能诗,一天可背诵千言之书。19岁筑室西山(今莒口东山村)之顶,以野菜充饥,发愤刻苦读书。。25岁拜朱熹为师。朱熹与他一交谈,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之列。"(《宋史·蔡元定传》)。此后元定成了朱熹的助教,凡四方来求学者,朱熹常命元定先考其学问水平。朱熹讲学著书遇难题时,也常常先同元定商议。朱熹晚年自编蔡元定与自己讲论学术的言论《翁季录》,以表示元定与他自己相匹敌。元定涉猎甚广,在儒学、政治、天文、地理、军事、道教、音乐等方面均有造诣,但轻功名,不惑之年仍不应科举。著名诗人杨万里曾联名保荐元定入朝为官,元定不为心动,以疾病为由辞之。也许正是元定这种与朝廷格格不入不合作的态度,恼怒了权贵,因此"伪学"案起,元定首当其冲被流放。

元定是理学家中"慎独"的典范。尝对诸子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这句话被蔡氏子孙作为祖训,载入族谱之中代代相传。元定对程朱理学思想的形成有过重大贡献,后世学者称他为"闽学干城",意为闽学的中坚骨干。

蔡沈是蔡元定的儿子。九峰学派是南宋蔡沈所创立的学派。蔡沈曾隐居九峰山,学者称"九峰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九峰学派"。其父蔡元定为"西山蔡氏学派"创始人、朱熹挚友与学生。蔡沈少承家学,入则服膺父教,出则师事朱熹,倍守朱熹之说。韩侂胄执政,斥道学为"伪学",他随父谪道州(今湖南道县),父殁,归隐九峰山,专心著述讲学,因形成自己的学派。一传数传子孙和弟子有:蔡模、蔡杭、蔡权、陈兆祖、刘钦、何云源、刘泾、刘汉传、刘实翁、黄镇成、陈师凯、刘震、王充耘等。

东坞村,现是我老家刘家村的一个自然村。离开刘家村只有3里路。我自小就知道东坞村人的勤劳俭朴。在他们这个村,民风淳朴。他们村比以前把电动机、水桶等一些农居放在门口,都不会少一丝一毫,不会出现小偷小摸的现象。村民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他们将祖先的博学孝友成为他们村民的座右铭,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在排行字中的“孝友睦姻任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温良恭俭让”,就代表着东坞村村民的村风民风、家规家训。时至今日,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义务修路的,捡到钱还给失主的,孝敬老人的,互相帮助的……成为东坞村民的一种自觉行动。

 、历史沿革

刘家村有五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据《刘氏宗谱》记载,刘家刘氏始祖为汉高祖刘邦,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后裔。唐朝唐大中时节度史刘巨容,世居江西上饶弋阳新陂里(曹溪镇刘家村),长子刘汾,唐咸通辛卯进士,居江西;刘孟节,元代时由建德师源(安徽池州东至县)迁居纯孝乡刘店园(今女埠街道虹霓山村),刘士荣明代时迁入刘家。

刘家自然村就在一条长长的山谷之中,古时称十三都,刘家村就在这十三都的中间地带,行人、挑夫、马夫、车夫都要从刘家的街道通过。在古时,刘家村是过往行人、商客憩息、歇足之地,进入山区朱家有8华里,到甘溪要5华里,因而形成了刘家村商贸繁荣的气象。

朱家沧源溪自西北向东南奔腾跳跃而来,一路向东南流去。位于新唐前岩头的刘家堰成为古时村民抗旱保收的杰作。旱天,可以拦住朱家沧源溪的水,用以灌溉农田,从事农业生产。夏天,拦住沧源溪的水,小孩可以学会游泳,大人也可以利用农作时间戏水乘凉。雨天更是一片好风景,倾泻而下的洪水,如同奔腾的瀑布,一泻而下,十分壮观。

刘家村大多为明清以来古民居建筑和祠厅建筑,原貌尚存。这里街巷狭小,鹅卵石道路纵横其间。刘家村的古迹胜景甚多,保存较完好的有古民居群、祠堂群、古樟群及古牌匾、古楹联等等。

刘家村肇基迄今已有五百八十多年历史。五百八十多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纯朴的民情民俗民风,“十三都刘家”美名远扬。因为过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曾是商贸发达之地,聚集过不少文人商贾。所以这里的科举文化、民俗文化、戏剧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文物古迹都是远近闻名。“白露多胜迹,刘家有俊贤”。刘家村地灵人杰,钟灵毓秀,文化名人辈出,享有黄店“书乡”的美誉。刘家行政村建国以来担任大学教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有36人。刘家自然村历代科举人士达11人,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有90人。

刘家村“古”香浓郁,“古”色可餐。她像一幅藏之深山、美仑美奂的古画;她像一首文采斐然婉约感人的古词;她像一坛甘淳浓郁、含英咀华的古酒;她像一曲穿越历史、余音绕梁的古乐!春节前后,走进刘家村,您准会被这里浓郁的古文化气息所陶醉,准会被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所吸引。2012年,刘家古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2018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传统文化

(一)尊师重教

古村刘家数百年来秉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村里曾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文武英才。单从明、清两代算起就培养出各种科举人士11名。那时起文风日盛,人才辈出,仕宦乡贤不断涌现,曾有“进士”等各种牌匾多面(现保存完好的还有30余面),翰墨香溢全村。清末至民国期间,这里“兴学重教”, 清宣统二年设立的仪三学堂,民国十六年,由刘秀荣主持,以“仪三”太公田租金为主要资金,村民出劳力,新建仪三小学,也曾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建国以来,村民一如既往,励精图治,兴建了刘家小学、高丼小学、夏唐村小、新唐村小、东坞村小。历年来学校哺育了数以千计的莘莘学子,培养大中专学生逾200人,他们当中有博士、硕士、教授、工程师、企业家、优秀教师……文明乡风,世代弘扬。

2003年9月,唐彩斌离开金华到杭州,现在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跟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朱乐平一起致力于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编写和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现任职务为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编委。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杭州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各市(地区)执教观摩课200余次,深受好评。曾担任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的有6人。刘茂银曾担任浙江日报社《共产党员》杂志社总编。唐国兴,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现为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诗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特聘书画家、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成员;建德市太极拳协会理事、浙江省武术协会会 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刘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古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儒学学会会员、浙江省百姓家谱研究会理事兼《浙江百姓文化》副主编与联络站站长、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理事、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理事兼专家组成员、金华市作家协会、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唐彩斌、刘茂银、唐国兴、刘鑫等都出版过专著。刘玉华为浙江省老年书法研究会会员。

刘家村重教尚义。仪三学堂在刘家村是清朝宣统二年由刘鸿卿创办的。刘鸿卿派充湖南汝城县学务委员。二等斗三小学在社溪关王殿,前身是下唐“金冠学校”,民国三年由京师大学译学馆毕业生唐廷璋等创办。

(二)重农兴商

刘家村农业一直来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80年代以前,冬春季种植油菜、小麦,偶有大麦、红花草种植,红花草用以绿肥进行肥田。由于山地较多,冬春季山地上种植马铃薯。夏季种植水稻、青豆,秋季种植水稻、玉米。山地上,夏秋季种植番薯。水果种植大多以种植柑橘为主,也有红心李、芙蓉李、水蜜桃等。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由于兴修水利,兴建了张村坞水库、大坞里水库、飞凤形水库,农业学大寨,改田造地,推广优良品种,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等,使全村90%以上的农田成为大旱保丰收,双季晚稻达到高产稳产。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村民们开始自主种植,为了节约成本,耕田不用牛,改用手拉犁,一切手工运作。种植水稻也从双季稻改为单季稻,优良品种的大力推广,仅一熟单季稻就比两熟的双季稻的产量还要高。村民种植业起了变化,一般种植单季稻和旱作棉花,玉米少有种植。冬春季种植油菜,小麦也减少了许多。

自90年代开始,养殖业迅猛发展,村间田畈养猪户不断增加,给村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入。但也给村里的环境埋下了隐患,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需要认识的是: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做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考虑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庄园的安全、生态、文明,使其科学、和谐发展。

刘家村一直以来商业繁荣,附近的高丼、东坞、太平桥、余村均以刘家为中心,购买货物、商品。因此,刘家村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均开有药店、糕饼店、黍作店、豆腐店、肉店、百货店、理发店、棉花店、小吃店。药店有瑞生堂、鸿德堂,瑞生堂民国六年由刘汝其坐班,后由其侄儿刘瑞生接管,改称“瑞生堂”,刘汝其为坐堂中医师。鸿德堂由刘鸿卿建于民国十年,刘鸿卿为坐堂中医师,专治小儿科。1953年创办广生堂,1955年移到清塘畈经营。刘家做糕饼的大有人才,刘如松、刘绍云、刘雪葵、刘璟璘、刘兑济、刘兑吉、刘兑良、刘有生、刘立年等等都是著名的糕点师。靠弹棉花走天下的也不少。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刘家村人凭着自强、自立、自创、自为的精神,走南闯北,经商开店、办厂、办公司、办企业,走出了一条刘家村人的奋斗之路。“一个弹锤走天下”是刘家村人的千古绝唱,创新、创业、自强、自立是刘家村人迈向全国的精神脊梁。

(三)民俗风情

民俗文化、地域风情,它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等人文风俗。刘家村自元代肇基以来,立祠祀典,历史悠久,长期的群居生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习俗。特别是明清两代,科举鼎盛,这当中正直廉洁之士、名宦硕彦如星汉灿烂,蔚为人文大观。在此也都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她已成为弥足珍贵的人文菁华,为古村刘家塑造了新的“亮点”。这些内涵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能得到正确引导,积极弘扬,是落实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描绘新农村蓝图的具体行动,是非物质文化的颂歌。

多姿的风情,包括传统节日、婚丧喜庆。这些习俗与本县其他村庄大同小异,传统节日农历每月都有一两次。过去该村较为隆重的节日有春节、元宵灯节、端午节、中秋节。长期以来,刘家村还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叫“月半节”,在这一年的“月半节”全村都要举行请神祭神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现在,刘家村人不再囿于这一古老形式,已将“月半节”办成民俗文化节,以提升传统民俗活动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弘扬了传统特色文化,而且用新思想、新办法建设新农村。2005、2013年元月,也就是农历的2004年、2012年腊月,村里连续两次成功地举办了民俗文化节。节日期间,全国各地的乡亲都相邀准时回家,四邻八乡的人们也相继赶来,上千人汇聚在一起,共同欢度民俗文化节盛典。

刘家剪纸、墙画、砖雕、肖像画、书法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刘家村特有的文化事像。浙江省文化户就有刘震斌、唐文光、唐福生3户。

刘家迎銮驾民俗文化节常办常新,一直都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兰溪电视台、金华电视台、兰江导报、金华日报、金华晚报都相继播放及刊出文化节盛况。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风味小吃

刘家的小吃很有特色,在兰溪市来说也很有代表性。饮食文化早在清乾隆年间就闻名县内外,较为出名的糕点有回回糕、鸡蛋糕、连环糕、双喜糕;馒头的种类较多,其中出名的有寿桃馒头、扎糕、印粿;粽子有造型特异的糖心粽、肉粽、豆粽。此外,腊肉、粉干……都是远近闻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腊肉,据传在清朝年间,凡知县到刘家都要尝一碗刘家腊肉。刘家腊肉的皮、馅都得严格按名师的配方,皮薄、柔韧、润滑,肉馅色质鲜纯、香喷。烹饪过程非常讲究“色、香、味”。当你靠进腊肉店,就觉得香气扑鼻,食欲大振,吃后都称赞味道可口,名不虚传。食客排队等候的现象并不少见。

三、发展前景

刘家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古建筑资源、古树名木资源,将这些资源有效的整合,将樟树下这片土地进行征用,用于新农村文化广场,设置停车场,文化长廊,恢复石四泉,刘家新农村建设将更加辉煌。

大手笔开辟刘家新村,开通刘家村环村公路,自朱甘公路入村口,修建一条通往姜山坞水库的水泥路,从后山至敬胜堂后面与现在的刘家村上街路接轨,形成一条刘家大道,做好“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及土地平整工作,在背靠后山的毛桐坞开辟刘家新村,该地比较平整,前面朝南,后有后山作为房屋的靠山,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形成刘家村环后山四周而建的新格局。将后山开辟成公园,新建凉亭、花园,又可成为村民休息娱乐的场所,供村民健身、爬山、纳凉,又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姜山坞水库对面以前曾是农业学大寨开山辟田的地方,可以招商引资,建造别墅,开办环保型工厂。到柑橘山上,开通上山公路,开发现代水果农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将刘家前岩的岩洞再发掘,前面的水塘进行整治改造,茆竹园继续扩大种植,挖掘其民间故事、文化内涵,并恢复建造永隆殿,彰显舒元舆名人文化、兰溪唐氏文化与刘家村刘邦后裔的帝皇文化,打造刘家村历史文化名村,从思想上、理念上、行动上进行一次大解放,凝聚人心,凝心聚力,团结实干,创新创业,刘家美好的明天一定能够实现。

刘家村的创业和发展,刘家村的今天、明天与后天,实现刘家村的宏伟蓝图,实现刘家梦,全靠全体刘家百姓的共同努力。全体刘家村的乡亲子民,全体刘家村的同胞兄弟,全体刘家村在家和不在家的村民们,携起手来,保卫我们的家园,建设我们的家园,发展我们共同的刘家,刘家的明天会更好!更辉煌!!更灿烂!!!

刘鑫作于2017年5月1日晚

(0)

相关推荐

  • 走进云山街道十里亭村:张莫莫氏始祖莫伯虚为宋代温州知府

    走进云山街道十里亭村:张莫莫氏始祖莫伯虚为宋代温州知府 云山街道十里亭行政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4500米.村民委员会驻郑家自然村,村以所辖自然村十里亭得名.地处三江冲积平原,区域面积1.94平方公里 ...

  • 工程院院士潘复生的故乡后郑花塘村

    工程院院士潘复生的故乡后郑花塘村 后郑花塘行政村位于女埠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面7500米.下辖后郑.下塘畈.花塘和基头山4个自然村.村民大多以种植果树.水稻和棉花为业. 后郑自然村,世居郑姓,据后郑&l ...

  • 东上徐村:徐偃王、徐安贞文化亟待挖掘

    东上徐村:徐偃王.徐安贞文化亟待挖掘 东上徐村位于兰溪市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0000米.村民委员会驻上徐,因与诸葛镇上徐同名,1982年更名为东上徐.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82平方公里,耕地623 ...

  • 露源行政村概况

    露源行政村概况 露源行政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2500米.白露山西麓,地属半山区.村民委员会驻潘村.因村内有小溪源于白露山,故名露源.区域面积4.38平方公里.耕地1224亩,山地3278亩,水面1 ...

  • 走进朱梨村:《犁头尖八景》流传于世

    走进朱梨村:<犁头尖八景>流传于世 朱犁行政村位于赤溪街道办事处以南3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朱坑桥与犁头尖两自然村之间,以两个自然村村名的前一个字得名.地属于平原,区域面积1.59平方公里 ...

  • 历史文化古村垷坦村

    历史文化古村垷坦村 兰溪市垷坦村位于女埠白露山之东麓,村临坦达源,村以水为名,故称坦达.清嘉庆年间改称垷坦.唐朝宰相舒元舆出生于此,南宋大理寺少卿周三畏隐居该地.现全村535户,户籍人口1677人,其 ...

  • 中国历史文化古村:龙池齐西村

    昌邑市龙池镇齐西村在2019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古村. 齐西村内除有保存完好的清朝民居群.齐氏家庙.菩萨庙.旗杆台.贞节牌坊等文物古迹和民间剪纸.年俗.制盐.秧歌等省.县级非遗代表性项 ...

  • 从靖思到后林,对古村的一些文化思考

    我相信,许多人了解金溪,是源自于初中教材里一篇古文--王安石的<伤仲永>.<伤仲永>开头写道:"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

  • 安徽黟县 南屏古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南屏古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南屏古村曾名叶村,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 ...

  • 【行走兰溪】历史文化古村垷坦村

    历史文化古村垷坦村 兰溪市垷坦村位于女埠白露山之东麓,村临坦达源,村以水为名,故称坦达.清嘉庆年间改称垷坦.唐朝宰相舒元舆出生于此,南宋大理寺少卿周三畏隐居该地.现全村535户,户籍人口1677人,其 ...

  • 【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古村垷坦村

    历史文化古村垷坦村 兰溪市垷坦村位于女埠白露山之东麓,村临坦达源,村以水为名,故称坦达.清嘉庆年间改称垷坦.唐朝宰相舒元舆出生于此,南宋大理寺少卿周三畏隐居该地.现全村535户,户籍人口1677人,其 ...

  • 《走进传统生态文化古村商子湾》之《茶灶竹间升白烟》——文/商建明

    商子湾,黄梅县唯一个国家级传统古村.座落在柳林乡西南部的大深山里,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0千米.这里四周群山环绕,千峰聚秀,古木参天.整个村子背靠巍峨凤凰山,东倚托日高耸的红花尖,南接护卫古村龙脊山(俗称 ...

  • 【古村刘家】 刘家行政村概况

    刘家行政村概况 刘家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偏北4000米.地属丘陵,区域面积5.72平方公里,耕地912亩,山地6274亩,水面100亩.村民委员会驻地高丼,辖刘家.下唐.新唐.高丼.东坞5个自然村,1 ...

  • 【古村刘家】 刘家村重要姓氏历史

      刘家村重要姓氏历史 刘家自然村,据<刘氏宗谱>,刘家刘氏始祖汉高祖刘邦,到唐代为唐朝唐大中时节度史刘巨容,世居江西上饶,长子刘汾,唐咸通辛卯进士:刘孟节,元代时由建德师源迁居纯孝乡刘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