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永州故事】“养在深宫人未识”的神秘奇观——宁远久安背古村
【讲述永州故事】“养在深宫人未识”的神秘奇观——宁远久安背古村
在前往舜帝陵的途中的湾井镇,有一个群山怀抱、风景奇特、原始古朴的村落——久安背村。乡间小路,田园风景,乡土气息,曲径通幽,三三两两赶着耕牛耙田的老农,不紧不慢地穿行在如画的田野上。驻足远眺,山势逶迤,山峦莽莽,连绵不断。群山如千帆竞发,又如波涛起伏、奔腾不息。临近古村,周围高峰突兀,如柱如笋,紧紧将村落包围,走进古村,就像走进人间仙境,有如画中游。走进村子,青砖黑瓦,古香古色,一色的青石板、鹅卵石小路弯弯曲曲,人们静静地坐在门前的石坎上,男人们烧着旱烟,女人们话着家常,小孩儿和小狗儿逗着乐,村前的大鱼塘里,蛙声一片。参天的古柏,愈发衬托出村庄的古老,仿佛踏入历史的门坎……
村内有“赛井岩”、“燕子岩”、“七林岩”、“水麻头”、“岩头”等9个岩洞。相传,村背小溪流入这9个岩,所以叫九岩背,后来叫成了久安背。
这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全村近千户4000余人都姓李,无一杂姓。其先祖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王朝的荡寇将军李道辩,带兵来九疑山征伐瑶民,见这里山水好,又想到时局动荡,不想回去了,干脆在下灌、久安背、东安头、田心一带定居下来。历经千年繁衍,人丁兴旺,至今已有56代。据《零陵地区志》记载: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甘临洮),南齐东昏侯(肃宝卷)永元二年(500),李道辨为南道开拓大使、荡寇将军,奉旨征瑶而来宁远,因感南齐政局动荡,目睹宁远山水秀丽,遂定居木塘,其子孙居今宁远下灌乡、湾井乡的久安背、东安头、田心等村落。
村子右边那座山就叫金子方, 山势端庄秀丽,丰腴俊美,有如大家闺秀,含情脉脉;峰顶白云缭绕,苍鹰翱翔,直插云表。山顶上长了只有这里才有的松树,叫做石松(因长在石上而得名),很少的土壤,很少的水分,居然能常青常绿,上面的松树也不知有几百几千年了。登上金子方,众山一览无余,山下田横阡陌,平畴十里,座座小山村飘出袅袅炊烟。
湾井李氏在当地算是一个望族,李世南(971~1043),字唐卿, 宋真宗祥符元年(1017)乙卯科登蔡齐进士榜,授大理寺评事兼太常博士,宝元元年受诏升理寺丞正。李世南文采风流,少年得志,是苏东坡同时代画家,擅长山水画,他画了一幅秋天景色的画,苏东坡为画题诗《书李世南所画秋景》:“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在村子的中央有一个高大精致的牌楼——久安背翰林祠(又名林祠牌坊,久安背木牌楼)是湘南颇具地方特色的祠堂建筑之一。宋代建下座三厅,明代在祠前建了个牌坊,后经同治三年修葺,清光绪乙酉年(1885)修上座二厅,成为久安背村李氏家族崇祀先祖、纪念名人、集会、娱乐、休闲的公众活动场所。
翰林祠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纵深七进96米,宽20米,整体格局为一池、一坊、一门楼、一戏楼、五厅堂、五天井、两厢房。祠前木坊为三门四柱三楼全木结构,檐下饰七层如意斗拱,飞檐宝顶,戏楼为歇山顶入柱木结构建筑,前厅檐下饰五层龙首昂斗,装饰木雕花卉与图案,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祠内共有支架立柱72根,大者两抱,高9米,共10根,其余粗均一抱。门牌为全木结构,高10米,宽14.5米,深4.5米。祠内现存清代碑刻6方,石狮一对。厅堂和天井均为青石铺地,木雕门窗,手工精美,古色古香,为典型的宋代民居建筑群,极富观赏价值。历代祭舜官员、文人墨客,常在此小憩,曾与村主人唱和吟咏,留有不少诗文题墨。
走出久安背古村,我仿佛感觉在上天无私恩赐的这片山水里,陶醉了、融化了,感觉我的灵魂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