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离青:这些明代青料的冷知识你都知道吗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带梅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懂了几个名词,可算真正开始喜欢收藏了吧?其实不然,最容易出问题的就在这些懂了几个名词的收藏者中间。为啥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谓也。比如我们熟知的苏麻离青,玩青花瓷收藏的个个都能知道这个收藏名词,但如果深究,苏麻离青到底是什么玩意?

元青花缠枝莲纹高足杯,高11.7 cm,口径15.4 cm,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进口苏勃泥青料)苏勃泥青和苏麻离青是一回事吗?元代用的青料和明初洪武永乐宣德的青料一样吗?苏麻离青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苏麻离青为什么会出现铁锈斑,晕散等现象?不同窑温下苏麻离青发色有何区别?苏麻离青到底是陆路过来的还是海路过来的?苏勃泥青和苏门答腊,勃泥国有关系吗?苏麻离青和回青有何不同?苏麻离青和撒卜泥是一回事吗?苏勃泥青和速来蛮石是怎么回事?典型苏麻离青发色标准色到底是什么样的?。。。。。。。。

郑和下西洋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写一篇论文,如果研究者不懂这些问题,不能称作真懂苏麻离青(苏勃泥青)之瓷器鉴定收藏学者。有关苏麻离青的文字已经比较多了,上文所说的专业问题,知者寥寥,欲知者也不多,所以笔者也就不浪费笔墨,把这些枯燥无味的专业问题拿到这里来絮絮叨叨了。今天说的是无名异。什么是无名异呢?估计知道的收藏者就不多了。无名异,又名土子、秃子、铁砂等,为氧化物类矿物软锰矿的矿石。我国多地有产。在沿岸相的沉积锰矿床和风化矿床中均可见。通常为致密的晶质或隐晶质的土状块体。药材为不规则球状,凹凸不平或者呈瘤状突起。颜色为黑色至深钢灰色,半金属光泽至土状光泽,主要为二氧化锰(MnO2),此外,尚含铁、钴、镍等杂质。

钴砂的原矿其实无名异就是所有画瓷器使用的青料的总称!同时还是一味中药。其矿物本质属于软锰矿,而氧化钴则是无名异矿物中的杂质!也就是说,国产青料所谓高锰低铁,其实漏了两个字-低钴!无名异属于高锰低铁低钴的锰矿,并不是进口的苏麻离青那种铁钴共生矿藏,这才是进口料和国产料的真实区别!

明崇祯十年(1637)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陶埏卷》段中更有较详尽的记述:“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此物不生深土,浮出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认上料、中料、下料。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明末由于进口青料的苏麻离青,回回青都已经用尽,国力衰败,无力再进口,所以景德镇烧瓷器用的全部都是国产料了。只是此时国产料相比明初,采用了煅烧精炼的方法,而不是明中期成化弘治时期的敲青淘洗的方法,使得煅烧后的矿物成分里氧化钴含量集中起来,发色相比成化弘治的浅淡,有了明显的大幅度提高。

明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纹碗(江西乐平青料)也就是说,从这时开始,国产的浙江青料基本上发色能接近进口料的特征,到了康熙时期,云南出的珠明料更是发色靛蓝,类似于嘉靖时期的回青!这种珠明料的作品存世数量不多,一般非专业人士,往往以为是新仿,其实是因为不懂得珠明料真正发色的原因。按照宋应星的说法,上料为衢州信州产的浙江料(煅过),中料为江西上高产青料(无名子)下料为江西丰城所产,总称为无名异,这下你搞明白了吗?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无名异:志曰∶无名异出大食国,生于石上,状如黑石炭。番人以油炼如 石,嚼之如 饧。颂曰∶今广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里龙济山中亦有之。黑褐色,大者如弹丸,小者如黑石 子,采无时。曰∶无名异形似石炭,味别。时珍曰∶生川、广深山中,而桂林极多,一包数百枚,小黑石子也,似蛇黄而色黑。

明正德 青花缠枝五龙纹盘(石子青料)

由此可见,不但国产青料称为无名异,进口的青料(明确指出出自大食国,也就是波斯,即今天的伊朗。同时,波斯人贩卖到中国的进口青料是用油炼过的,也就是经过高温处理,效果类似于明晚期的火锻法)明代也称为无名异!此说法和宋应星不矛盾!(宋曰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那么,什么是无名子呢?无名子和无名异是一回事吗?答案是否定的!明正德十年(1515)的江西《瑞州府志》载:“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饶州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关于古代国产青花料的文献记载。

明嘉靖青釉爵杯(回青)无名子产于江西省高安、上高(界埠)、吉安(古称庐陵)、新建、丰城等地。俗称釉子,也叫石青、石子青、石子,为钴土矿的一种,含钴0.2%—5.8%、锰20%-23%,矿床分布散漫,储量微小。上高青料产自上高县新界埠堆峰村,好料呈片状、有棱角,分老山料、新山料、白皮料,各尽不同,清代直到民国时期,上高青料依然在发掘生产之中。也就是江西上高等出产的青料又被称为无名子,属于无名异的一种,在明代晚期属于中等青料。看到这,你搞明白了吗?

(浙料)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是从1999年开始对古陶瓷金星秀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产地和年代明确的古陶瓷标本数据库,主要解决古陶瓷研究方面的疑难问题,实验室进一步表示,数据库在2008年已经成型,又经过近十年的补充,除了柴窑和北宋官窑,典型窑口的标本收集工作已经完成,今后将逐步健全和完善。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建立古陶瓷标本数据库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标本必须是可以准确溯源的,收集的瓷片数量必须满足测量数据统计分析要求,这样数据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2018年4月4号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在北京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了“古陶瓷成分检测评估合作协议”,双方同时宣布,今后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的陶瓷成分检测报告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联合出具。日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已通过窑口匹配在民间寻得完整清凉寺汝窑碗一个,从此打破民间无汝窑之说辞,包括元代青花在内的多种风格类型的古瓷器均已成功寻得。中科院高能所考古实验室真正走进民间收藏,通过科技还古董收藏一片绿水青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