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后患上“节日病”?身体和心理如何调节?

“十一”小长假刚刚过去,上班时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等情况,这是什么“问题”?生活中应该如何解决、对待?

哪些症状表明已经患上了“节日病”?

首先,假日综合症,是在长假后生活习惯难以调整的一种心理病。是节假日期间,由于过度疲劳、过度放松、暴饮暴食等而引起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一系列不适的总称。

  • 具体症状:

胃肠功能失调综合症:胃肠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

睡眠紊乱综合症:失眠多梦,自身的睡眠习惯被打乱。

疲惫综合症:头昏脑涨、容易疲乏、早晨睡不醒。

眼疲劳、网络综合症:头晕眼花,眼睛发干、重影、酸痛,尤其是长时间受到屏幕闪烁的刺激,极易产生视觉疲劳。

怎样克服“节后恐惧症”?(详解)是否有一些科学的方法?、

①给自己设置一个“缓冲期”:

小长假结束后,大家都要离开悠闲和舒适的范围,进入一个较为紧张的工作状态,此时还会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惯性,所以身心皆会出现不适应,因此会对上班出现不适应感,甚至会出现焦虑、压抑、失眠、心悸等问题。此时,建议大家先给自己“作息缓冲期”,例如在节日的最后一天做一些和工作有关的事情,让心理状态逐步回升。另外,调整身心,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给自己一种“向上、积极”的暗示;工作上循序渐进,难度慢慢提升,过渡到自己的工作节奏中。

②顺应身体调整生物钟:

放假期间,自身的作息时间自然会被打乱,生活因此会失去规律,所以节后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早醒、失眠的情况;因此,大家应该调整自身的生物钟,根据原来的上班节奏(作息)给自己安排作息。

③适当运动,调节自己的精气神:

假期期间,人们的饮食摄入量大多会增加,而运动量相对会减少,所以,才会出现“每逢佳节胖三斤”的状况,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把人变懒,影响人体的“精气神”。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节后要给自己制定运动计划,逐步恢复自己的运动习惯,用运动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而且还能增强消化系统的能力和缓解紧张、抑郁的情绪。

在饮食上如何注意?

对抗“过节时的鱼肉生活”,节后的饮食应少食多餐、多素少荤、餐食七八分饱;增加饮水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补充水分,在抵御秋燥的同时,还可以帮助缓解紧张的情绪;拒绝过度油腻、辛辣刺激、暴饮暴食,减轻消化系统的压力,给他们适当放假;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些自己喜欢的食物,消除不积极的情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