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流”解

         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云“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不入流。此古今学术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陈先生这段话学人无不耳熟能详,但预流是什么意思呢?若以“其未得预者,谓之不入流”,那么预流就是入流么?
          今之解者均取《玄应音义》论,其云“预流,梵言窣路多阿半那,此言预流。一切圣道说为流,能相续流向涅槃故。初证圣果,创参胜列,故名预流。预,及也,参预也。旧言须陀洹者,讹也。或言逆流,或言入流,亦云至流,皆一也。”
         其实对于什么是预流,华严经上说的最明白,经云“若见大河 当愿众生  得预法流 入佛智海”,《说文》解“预”云“安也。案:經典通用豫”。“预”本为安乐之意,且这个意思长期存在,如唐白居易的《和微之诗》“仙亭日登眺, 虎丘时游预。”其实这也和《玄应音义》所云“预流,梵言窣路多阿半那,此言预流。一切圣道说为流,能相续流向涅槃故。初证圣果,创参胜列,故名预流。”是一致的。《玄应音义》所误者乃以唐代“预”之俗意,解前辈大德之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