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赊店 陡富“李钱串”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陡富“李钱串”

作者 | 张殿举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在赊店,有条街巷因一家突然暴富而改了名,这是怎么回事?

这条街在古码头附近。据说,在很早时候,有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儒在那里开过启文书馆,方圆数十里的学子都慕名前来求学,这条街因而被人称为“启文街”。在这条街上暴发的这户人家姓李,早年以制作串铜钱的绳串为生,被人称为“李钱串”。说起这户人家,还有不少故事呢。
      艰难讨荒路,谋生做钱串
这支李氏家族原籍山西临晋菩萨村。道光初年,其始祖李廷瑞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千里乞讨,最终定居在了赊店。乞讨路上的一件事,让李氏家族刻骨铭心。
那是旧历腊月二十三,李氏始祖乞讨到河南灵宝地界。天黑风寒,饥寒交迫。李廷瑞见一饭店有光,拖着疲惫的身子,来至店门,再三央求店主舍施饺子汤少许,以暖身子。谁料店主把汤水愤然泼地,然后砰然关门。李廷瑞狼狈不堪,发誓道:“他年运转,二十三晚定吃饺子!”
李廷瑞来到赊店后,先在城北干沟河边搭个茅庵居住,真诚勤劳度日,街坊邻里对他颇有好感。
后来,一个药商见其诚实可靠,悯其可怜,就给了他一个杂活去做。他感恩老板的关照,丢笆弄扫帚,把所分派的活儿干得风丝不透。夜里闲遐时间,他又做串铜钱用的麻绳以增加收入。有—定积蓄后,李廷瑞在码头边开绳麻铺一间,专—干起搓捻钱串的生意。他勤俭持家,守信重诺,深得用户满意。后得文忠、文灿二子,渐在赊店扎下根基,落下“钱串李家”名号,俗称“李钱串”。世事难料,待李文忠长大成人,李家发生一件料想不到的事情。
 人去杳无踪,艰难还债务
道光末年,李文忠到私塾读书,后又到一家山西开的药铺当学徒,并常随掌柜到江南扬州一带销售宛地药材和采购南方药材。打几次交道后,掌柜看文忠机灵干练,忠诚可靠,便让他一人独去经商。
过了几年,父亲去世,母亲王氏张罗着为文忠娶了媳妇。新婚不久,文忠受掌柜之命外出到扬州办货,新娘恋恋不舍,把娘家陪送的家传玉猴让丈夫带在身上以寄思念。日子一天天度过,文忠春天出门,到了秋天还没回来,王氏心焦起来,整夜搓捻麻绳,苦等儿子归来。到了春节,文忠依旧杳无音信。文忠外出时带的银子,大半都是借亲朋好友的,临近年关,一些人开始要债。他的媳妇对讨债的当面讲,对其他的上门交代,承诺绝不会因丈夫无有音信而赖债。
为了偿还欠债,全家人都上了阵。婆婆打理麻绳铺,媳妇为酒馆推磨加工酒粮,弟弟文灿放学之后提罐给嫂嫂送饭。他们积攒些钱款后,马上偿还给债主。一年又—年,李文忠还是沒有归来。王氏因思念儿子,常常暗地里哭泣。儿媳含泪劝慰,王氏心里才稍稍宽松。后来,王氏双眼哭瞎,儿媳奔前走后照料,从无怨言。后来,王氏生一场大病,离开了人世。李文忠外出十年后,李家经千辛万苦,终于还清了全部债务,“钱串李家”也因此获得了良好口碑。
   意外获财,陡富赊店
有一年的八月,文忠媳妇和小叔子文灿两人到码头买麻,碰到一个麻船在码头靠岸。船上一老一少,少者是船主,老者是仆从。叔嫂二人询问价格,船主说价钱好商量,但要成捆卖。老者拦阻说:“老爷有交代,这麻不能卖,要全部运回赊店西边的老家。”少东家却不听老者劝阻,打了老者几个耳光,将一捆麻卖与李家。叔嫂两人把那捆麻抬回家,打开捆一看,不由大吃一惊,麻捆里面裹着一锭五十两的元宝和其它珠玉手饰!尤令人吃惊的的是,当年文忠媳妇送与文忠的玉猴竟在其中。惊疑之间,叔嫂认定这偶然碰上的麻船所载之物与文忠失联有关。就拿麻捆中所藏的那一锭50两银子将一船麻全部买下。运回家逐一打开,发现每个麻捆内都藏有银元宝和其它玉器金银手饰,据说总价相当于万两白银。
旧时得到不属于自己的巨额财产,依法应去报官。但因麻捆中藏有自家玉猴,李家认为得到这笔巨额财富,不属不义之财。后经打听得知,卖麻的那家少爷的父亲是赊店人,在扬州任巡捕,从这船麻捆中所藏推断,这些金银珠宝即使不是赃物,也是非法所得。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这里面有李文忠的一条人命。不过,对这笔巨财,叔媳没敢动用。几年后,没人过来询问这件事,叔嫂俩悲喜交集,到坟上泣告父母,诉说了对这笔巨财的处置打算。不久,他们通过中人,买下始祖李廷瑞当年结庵居住的干沟河以东、赊店镇以北的上千亩土地,并在码头附近的启文街新盖两处宅院。这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钱串李家”富名远播,其所居住的街道启文街也因这段奇变被人们称为“陡富街”。
李家陡富后,李文灿感恩嫂嫂为家里付出的—切,视嫂如母,处处毕恭毕敬,凡事由嫂嫂决断。嫂嫂没有子女,文灿有了孩子后,主动把—个儿子过继给了嫂嫂。后来,叔嫂二人将李家这段悲欢离合的家史进行总结,定出三条家训:年二十三晚必吃饺子;后世之妇除夕必捻麻绳;勤俭持家,耕读为本。自此,“钱串李家”后人谨遵祖训,百年不辍。后来,又创办了 “长盛店”商号,规模宏大,生意兴隆。同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钱串李家”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兴学启文街,桃李满天下
中国有尊师重学的传统。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都会让自己的子弟到学堂读书。—方面学知识学技能以利谋生,—方面学经典习写作以求光耀门庭。李家也是这样,富了之后,就让子弟进学堂学文化。与一般富人不同,李家喜爱办学,斥资建学堂,邀请名师任教,不但方便自己子弟学习,也给周边学子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他们最早办学是在1905年,地点是陡富街中间路东的启文书馆的原址。刚尝试办学时,在那里办了个帽辫讲习所,亦工亦学。白天编帽辫,晚上老师指导学文化。编帽辫所得收入算作先生的酬金。若干年后,教学经验渐丰,也买了现代教材,影响越来越远,好多人到那里学习。1912年,在万成街路北,又建立了南联小学。
随着资金的积累,教师的增多,1935年8月,李廷瑞后人李毓桂,联络姬星阶、魏镜唐、贾绍唐、王星亭、朱恒山等人共同发起,购下位于长春街的“寨备局”作为校舍,办起了私立宛东初级中学,李毓桂被公推为董事长兼校长。李毓桂,字钟华,世称'十二先生',具有浓重的改良主义思想,崇尚教育,拥护维新,为宛东中学的发展竭尽了心力,是现代宛东兴学办校第一人。
初创的学校仅占地15亩,房屋80间,开设6个教学班。随后,规模不断扩大。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聘请的教师,来自全省各地以及上海、山东、江苏、热河、河北、湖北等地,他们不仅有学识,而且富有正义感。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学校定有校歌。每周举行'纪念周活动';每天有早集合和晚集合。'纪念周活动'中全体师生背诵'总理遗嘱',升旗时唱'国旗歌',集合时经常唱'国歌''校歌''早歌''晚歌''励志歌'。
宛东中学的教师队伍强大,素质很高,如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孙文青,学识渊博,为世人敬仰;国文教师魏镜唐、于伯仁书法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多才多艺的英语教师江文涛,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河北的杜孔彰、山东的王乐汾闻名遐迩,开封卢子斌、淇阳的王海淳、本地的孙静筠等人的体育技术,高人一筹;女教师王秋岩的图画特别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宛东中学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校不断组织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组织田径、球类运动会。师生还与社会上的演员合作,在山陕会馆组织公演,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李毓桂年老退休后,其族孙——山东齐鲁大学毕业的李郁亭继任校长。当时的民众感念李毓桂为宛东教育做出的贡献,在西门附近的双碑楼,积资为他立了—通功德碑。1944年春,李毓桂病故,因李郁亭事务忙,无暇全心管理学校,李毓桂的长子李承勋(字麟阁)被公推为第三任校长。
摄影:娄群才
1944年,学校又在'福音堂'开办女子部,招收女生140人,这在当时南阳地区也是少有的,1947年她们有33人毕业,成为赊店解放时非常可贵的女性知识青年,解放后大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其中周凤仙、杜哲先、马衣羽等成为县处级领导干部,曾昭梅、李俊英、马霞滨等成了高级技术人员……
1947年6月,宛东中学共有244人毕业,其中186人升入高一级学校,58人参加社会工作。1945年冬,全国六所实验高中之一的开封高中招生80人,报考者高达2000多人,而当时宛东中学有15人报考该校,竟被录取了11名,其中张继智、王勤生为第一名和第二名,轰动了省会开封,更轰动了南阳教育界。
 人才辈出,奉献社会 
在家风的熏陶和李毓桂的教育下,李氏家族出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其九世祖李承?,是赊店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党员,北伐中当连长,后英勇就义。第十世祖化名高璐,1938年在赊旗镇加入共产党。在信阳师院读书时被国民党发觉,从此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李治华、李子久等较早加入地下党,参加—系列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了不少贡献。
如今,李钱串家族已发展到数千人,分布在陡富街、人民会场西、挹爽门周边、李庄等地。他们遵循祖宗遗训,爱国守法,勤俭务实,耕读并重,明礼诚信,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正是:当年讨荒赴赊店,含辛茹苦受熬煎。斥资兴学宅心厚,人才辈出耀祖先。
(讲述:李道生、乔治邦  部分内容参考网络  采录:张殿举)

作者简介

张殿举,社旗县桥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县政协委员,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阳市百姓学习之星,河南爱故乡年度人物。

(0)

相关推荐

  • 长安桥

    白荡南五里许,是锡北闻名的古镇长安桥,依稀记得一条东西向窄窄的石板老街. 东西两边街口,是一色的黄石墙.西街头进去,两边临街的住户和零星一.二家生面铺.西街过一段向南有一喇叭弄岔道,直通跨太平港的新桥 ...

  •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去张家楼上歇,张家楼上耗子多,把我耳朵咬个大缺缺. 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嫂嫂起来舂糯米,舂得喷喷香,赶起马儿接幺嬢.幺嬢接来肚子疼, ...

  • 都江堰风情录|黄春红:月光下的玉麦林

    月光下的玉麦林 黄春红 八十年代初期,我以语文九十多分的成绩,考上了麻溪中学(初中). 中学地处麻溪乡政府的沙金坝,距离我们老麻溪有七公里路程.那会儿正直土地承包到户,家中缺少劳力,我读初中是母亲咬住 ...

  • 西湖醋鱼 一步一步教你做

    据传在宋朝时,杭州西子湖畔有一户姓宋的人家,家有哥哥.嫂子和弟 弟.有一天,兄弟俩到西湖边打鱼,嫂子到湖边为兄弟二人洗衣服,正好被 当地恶霸赵大官人撞见.他见宋嫂年轻貌美,顿生歹意,随后便阴谋害死了 ...

  • 社旗!老家赊店特产!社旗礼物!

    社旗.赊店人!老家赊店卤干鸡.老家赊店.老家赊店红薯粉条.老家赊店酸辣粉!这些儿时的味道你还记得吗?

  • 老家赊店卤干鸡

    l卤干鸡挑选果园林下共生柴鸡,已果虫.落果为食,加入传统方料.老汤,严格遵循老店工艺流程精心卤制而成. l食用方式:可直接食用,加热后味道更鲜美. l l产品工艺:经过三次精细.修剪.手工腌制.脱水. ...

  • 多肉钱串一盆变多盆方法简单,这些养护方法掌握了,钱串叶片肥厚

    多肉钱串一盆变多盆方法简单,这些养护方法掌握了,钱串叶片肥厚

  • 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 科技扶贫让农户脑袋富起来 钱袋子鼓起来

    "过去种树啥都不懂,就是最基本的地面管理,造成果子质量不好,现在我们修剪果树都有经验顺口溜了,'去老留新.去弱留强.去远留近.去密留稀',这还是最基本的,这几年跟着张主任学了很多种植的知识, ...

  • 民国十二年陕西富秦钱局制钱壹佰文、贰佰文、壹仟文各一枚

    民国十二年陕西富秦钱局制钱壹佰文.贰佰文.壹仟文各一枚,八五成至九成新

  • 多肉钱串打顶后这样养,生长旺盛状态好!

    多肉钱串打顶后这样养,生长旺盛状态好!

  • 开一间奶茶店能搞多少钱?

    开奶茶店可能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创业项目,首先是门槛低,门店仅需要10几平米,毛利高,一杯奶茶成本可能3.4块但能卖到10几20,需求大,街上的小年轻人手一杯,学生中午休息时大都一窝蜂涌进奶茶店. 这是 ...

  • 山上一种野草,人称“钱串草”,晒干泡酒是一绝

    农家光头叔2021-04-25 06:43:28 山上野草,人称"钱串草",晒干泡酒是一绝,你见过吗? 它为啥称"钱串草"?这是因为它叶子的外形和排列的方式特别 ...

  • 古镇赊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古镇赊店 作者 | 蓝蓝天空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