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手太阳小肠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少泽】
手太阳小肠第1个穴,位于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释字:少者,《说文解字》:“不多也。不多则小。故古少小互训通用。”泽者,《说文解字》:“光润也。”
少泽穴,五腧穴的井穴,五行属金,其性从风气,其用为温。少泽,顾名思义,是指不多的水。此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小肠为下焦津液的源头,小肠与膀胱同是下焦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膀胱的至阴穴是阳入阴的穴位,小肠的少泽穴是阳出阴的穴位,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部位。至阴穴可以治疗胎位不正,是指阴阳转化在水中;少泽穴可以治疗乳汁不通,是阳出于阴,精化气在阳位。少泽其性从风气,有温通开散的作用,又小肠经脉主液的生成,因此少泽穴的主要适应证就是产后乳汁不通,或者乳汁过少。
【前谷】
手太阳小肠第2个穴,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释字:前者,《增韵》:“前,后之对。又进也。”《广韵》:“先也。”谷者,《说文解字》:“泉出通川为谷。”
前谷穴,五腧穴的荥穴,五行属水,其性从寒气,其用为寒。前谷,顾名思义,是指前有山谷,是与其后的后溪穴相对而得名。此穴属水性寒,以清热为主,清利小肠经热。小肠既与心相表里,同时又是膀胱津液的源头,为什么说小肠是膀胱津液的源头呢?根据经文所述,水谷入胃以后,小肠泌别清浊,清的部分化为卫气上于肺,浊的部分渗入下焦,入膀胱为其津液。因此说小肠介于心与膀胱之间,既可以帮助清心火,同时可以清利膀胱湿热。
【后溪】
手太阳小肠第3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释字:后者,《说文解字》:“继君体也。本义:君主,帝王。”溪者,《说文解字》:“山渎无所通者。”
后溪穴,五腧穴的俞穴,五行属木,其性从风气,其用为温。后溪,顾名思义,是前有山谷后有水溪的意思。溪与谷是穴位的两种形态,《素问·气穴论》中说:“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指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大的缝处称为谷或大谷,小的凹陷处称为溪或小溪。从广义来讲,溪谷是代表了人体所有的穴位,《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中说:“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谷”相当十二经脉循行的部位;“溪”相当365个经穴的部位。谷者,山谷也,多气少水,其所代表的穴位也多指气穴;溪穴多水少气,其所代表的穴位多是由精化生气而成。从“后”字的本意看,是君王、帝王,小肠经是手太阳,有主督之意,因此金元时期,窦汉卿首创八脉交会穴,始载于《针灸指南》。后溪穴通督脉,统主身后颈项背部的病症,也是此意。又《难经·六十八难》中说:“输主体重节痛。”后世医家应用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取得很好疗效。后溪穴又是五腧穴的俞穴,五行属木,木曰曲直,其性同风气,可舒筋活络,养血柔筋,这也是为什么此穴是治疗痛证的常用穴的原因所在。
【腕骨】
手太阳小肠第4个穴,位于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赤白肉际凹陷处。
释字:腕者,《说文解字》:“本作掔。手掔也。”《扬雄曰》:“掔,握也。”骨者,《说文解字》:“肉之核也。”《释名》:“骨,滑也。骨坚而滑也。”
腕骨穴,手太阳小肠经原穴,五行属火,其性从热气,其用为热升。腕骨,顾名思义,是指手腕的骨头,腕的本意还有紧握的意思。该穴性热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对止痛和关节功能恢复有帮助。临床多用于局部痛证。由于小肠主液生,此穴性热可以通过生发液而减少津液渗入下焦膀胱,因此可以治疗小便频数的症状。
【阳谷】
手太阳小肠第5个穴,位于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释字:阳者,《说文解字》:“高明也。”谷者,《尔雅·释水》:“水注谿曰谷。”
阳谷穴,五腧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其性从暑气,其用为热降。阳谷,顾名思义,是指向南的山谷,或者山谷中充满着阳气或者阳光。穴位本身有温暖小肠、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该穴临床上多用于局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等。
【小海】
手太阳小肠第8个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释字:小者,《说文解字》:“物之微也。从八从亅。见而分之。”海者,《说文解字》:“天池也。以纳百川者。”
小海穴,五腧穴的合穴,五行属土,其性从湿气,其用为平。小海,顾名思义,是指小的天池,天池虽小也纳百川。手太阳小肠经的合穴属水,其水的性质和形态好像是小海,这是指小肠主下焦津液的排泄,所排泄的津液犹如小海,虽然不像膀胱主藏津液,但也是津液涓涓不绝的源头。小海穴作为小肠的合穴,其性平,本身有调理小肠腑气机的功能,还可以与其他穴位相配伍,加强并缓和其他穴位的作用。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