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问道老子:什么是“天下神器”的“不可执也”?

30.问道老子:什么是“天下神器”的“不可执也”?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二十九章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某些人要想豪夺天下为自己谋私利,我认为这肯定是一场黄粱美梦。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神圣的公共财产,绝不能被少数人为所欲为,更不能搞特权世袭垄断暴利。轻举妄动为所欲为必然失败,巧取豪夺的赃物最终也必然会失去。因此,得道者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所以就不会失败。不贪图功利,也就不会失去什么。世间万事万物,总是发展变化循环往复,有轻缓的时候就有急促的时候,有得势看涨的时候就有失势看跌的时候,有盛世安泰财盈福满的时候就有天下大乱灾祸连连的时候。因此,得道者治理天下,总是警戒私欲贪婪、警戒奢华享乐、警戒居安不思危。

以经解经,我们可以参考阅读一下《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真正的太平盛世治理方式,就是以正治国道法自然处无为之事,彻底抛弃依赖圣人大智大慧拯救世界的绝顶聪明念头,这样就自然会使民生福利获得百倍增长。全面解除仁义道德忠信礼法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就自然会使老百姓回归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天伦常理。彻底摧毁投机取巧追逐私利的博彩游戏系统,就自然会迎来“天下无贼”的路不拾遗景象了。圣智、仁义和巧利,这三种“心灵鸡汤”对人们的毒害,简直是罄竹难书。因此,人们要想使自己明白大道至简万法归一,就必须保持艰苦朴素的做人本色,尽量减少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的物质享受贪欲诱惑。同时,还必须抛弃“以知谋私”的“仁义圣智之学”腐朽观念,这样就自然会问心无愧高枕无忧了!

再联系上下文来看,老子论道是在传播大道,而不是在讲“常道”。因此,如果我们用现代世俗的常人思维来理解大道,肯定就会陷入“名可名非常名”的学术之争。如果非要用“西学东渐”的科学化专业化思维来理解大道,也就只能是盲人摸象。譬如,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来研究,可以说老子是在讲哲学,也可以说是在讲历史,甚至可以说是在讲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从自然科学领域来研究,可以说老子是在讲地理学、水文学和天文学,也可以说是在讲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生态环境学等等。总之,对于这篇“大智不割”的五千言著作,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通过思想动机、手段和结果这个“三段论”逻辑,我们就可以嫁接上中国式“道术用”与“时势位”天人合一有无相生系统运动思维。此所谓哲学、历史学、社会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都涉及到人的思想动机,这便归于道的范畴。至于地理学、水文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生态环境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都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的方法论和专业工具手段,这就归于“术为道之用”范畴。思想动机和应用手段产生的结果,就是“术为道之用”和“学以致用”实践检验的“术万变而道不变”。

中国人常说的道,通常就是基于特定思想动机的“常道”范畴。中国人常说的义和理,则是归于方法论的“道之义”和“道之理”范畴。中国人常说的术和数,都归于工具手段层面的“术为道之用”范畴。而中国人常说的德,则是归于实践检验结果的“术为道之用”范畴。这个道德组合词的“名可名非常名”,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循环逻辑。

如前所述,老子讲的“道可道非常道”,是在传承“三皇”时代以前的“大道”,而不是“五帝”时代以后的“常道”。中国人的口头禅“知道不知道”,就是源于这个《三坟》之“大道”和《五典》之“常道”。所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的“三皇”时代,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而自“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奴隶制小康社会,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父子等级礼法制度。再从“孔子删诗书绳春秋”到“汉承秦制”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有汉必有奸”以来,都是这种“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常道主义”文化传承,也就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名可名非常名”。于是,就形成了私有制社会1%与99%贫富阶级分化不均衡发展的恶性循环。

因此,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天之道”角度来看,老子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生态学理论创立者。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经济学史角度来看,老子则是“三皇”时代以前的上古历史传承人。从“圣人无为”的思想史角度来看,老子是在记述和传承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文化。就此而言,可以说老子是原始共产主义思想的薪火传承者,也是现代共产主义思想的文化启蒙者。最起码可以说,中国本来就有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公有制历史文化土壤。

所谓“换位思考”,问题是我们个人主观意识能动性的初心,能不能回归老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精神坐标系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