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后浪》的委屈:讨好年轻人,还被年轻人骂。中年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文/如海
昨天五四青年节,B站的《后浪》演讲视频刷爆朋友圈。何冰的实力没话说,后浪的文案也相当不错,金句频出,直戳痛点,慷慨激昂,可与120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媲美。
但我不曾想,自媒体里铺天盖地关于后浪的文字,极尽嘲讽和鄙夷,狠狠地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当然,这里面有部分是哗众取宠的。这是一些自媒体惯有的套路。《后浪》演讲激情四射,自媒体偏要鸡蛋里挑骨头,煽动年轻人的情绪,装出很有思想、很有观点和品味的样子,站在对立面发声,从而达到收割流量的目的。比如《五四这天,B站熬了一锅迷魂汤》、《奔涌吧,后娘》、《为什么朋友圈里转发“后浪”的大多是领导和老板、叔叔阿姨》、《后浪,是一杯零度可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中年人讨好新时代,零零后不喜欢这样的唠叨;我和很多人刷屏的朋友们观点不同,咱们“君子美美、和而不同”。85后表示貌似赞美,实则认为满满是评审和说教,爹味十足;不过是老人的自嗨......新广场舞。这条片子是一个中年人想象出来的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可实际的年轻人却真不是这个样子。前浪深刻理解,自己即将被拍死在沙滩的事实无法改变时的失落与恐惧,于是转为一种本质是说教和评判的赞美,来维护自己的前辈地位。总之,呈现给年轻人的永远不可能真诚。比以上还难听的都有。总之,基调几乎相同,讨伐和斥责之声不绝于耳。觉得《后浪》不够真诚,很作很假,是中年前浪们的集体自嗨,想讨好年轻人。或者说是B站的政治任务,如此而已。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真的一点都不需要打鸡血的鸡汤了吗?他们凭什么如此精明和睿智,一眼就看出来中年人的包藏祸心和不怀好意?前浪们的内心,从来就奸诈狡黠,不曾有过一点点的真诚?前浪们也曾年轻过。在前浪们年轻的时候,如果读到、看到如《后浪》这样震撼人心的诗篇,一定热泪盈眶,感动到落泪。然后,他们会痛定思痛,思考人生,摒弃颓废和沮丧,拨开迷雾,奋勇向前。在那个不曾华丽的时代,那时科技没有那样繁荣、文化没有那样繁荣,前浪们还能够有足够大的心,畅谈家国情怀,关心社稷江山。而不是如现在的后浪,只在意自己活下去,只关心自己舒不舒服、爽不爽。前浪们哀叹世风日下,后浪们不以为然,嗤之以鼻。不同年代不同年龄层之间的鸿沟,从未像今天这样巨大和不可调和。已经日渐衰老的前浪们,早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失却了锋芒,除了感动,其实连说教的力气都没有了。如果说,连前浪们转发《后浪》来感动自己的行为,都要被嘲笑、谴责和谩骂的话,那真是人间悲剧。含泪说着人间不值得的,不应该是年轻人,而是我们中年人。哀嚎有错,沉默有过,除了眼泪还能有些什么呢?后浪们生在一个太平盛世,不曾经历过生活的大悲大苦。以二次元、同人、鬼畜等内容见长的B站,恰恰是萧条期年轻人用来逃避残酷现实的温馨港湾。不是所有的正能量都是隔靴搔痒,不是所有的说教都唠唠叨叨,不是所有的慷慨激昂都虚与委蛇。很多时候,吃过很多盐、走过很多路的前浪,正是为了年轻人们不重蹈覆辙,犯下自己犯过的错,正是为了让年轻人们活成他们自己的样子。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能同一次踏进两条河流。没有谁会刻意谁复制谁。那些后浪们自以为是的想象,信心满满的臆测,从未断过的埋怨牢骚,有时候不过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什么都看不起,什么都不愿意践行,然后以为自己满腹经纶,以为自己没有读过太多书就已经学富五车,以为自己一部手机在手就能踏遍天下。但如果后浪们愿意,在某个时刻,凝视身边的前浪,尽管他们已经满脸沧桑,或许并非想象得那样不堪和过时。其实,我很担心:今天的后浪,别烂泥扶不上墙。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这句话并非专属于中年人写给年轻人,同样适用于后浪对前浪。前浪们,其实更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赞美和鼓励。既然前浪能够向后浪的自信致敬,后浪为何不能与前浪和解呢?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一个国家最耐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