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E小调布列舞曲②

演奏者:Lili Kraus

由于新规则,公众号文章不再按发布时间推送,而是依据互动程度,包括留言、点赞、转发、朋友圈分享、设为星标等,所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吧,不错过最新消息喔!

文再续,书接上一回(点击文章标题可跳转阅读)

巴赫:E小调布列舞曲①

上回讲完作品的A段,这次从B段开始:

虽然说B段转到了G大调,其实两个段落之间情绪的对比并不强烈,它们之间的节奏一样,音型一样,伴奏的形式也一样,虽然是关系大小调,但其实情绪对比并不大……

反正AB段之间的对比,就像韩国的整容妹纸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啦,大概就是这样吧?

因为作为一种舞蹈,布列的基本情绪都是欢快、喜悦的,而且舞蹈动作非常轻快,所以布列舞曲都不会太悲伤。

B段同样是4小节一个乐句,一开始有点对话的意思,一小节后音乐转到A小调。

可以想象成是两个小伙伴在聊天一样:

没钱嘛,自然就到比较伤心的A小调了!

接下来的一句一般会有个cresc. poco a poco,因为看音乐的规律,这里的旋律音从re到sol再到la,一个比一个高,也意味着情感越来越激动,所以要越来越渐强:

再往下的句子末,出现了一个上波音:

这里的装饰音,一般有两种弹法:

一是可以按照乐谱标的,弹成上波音la-si-la就OK,这是最简单的;

二是可以按18世纪的演奏风格,从上方二度音开始,弹成si-la-si-la,学生手指够快的话也行。

当然还有别的弹法,像音频中的莉莉·克劳斯,就弹成了la-si-la-si-la,比第一种弹法多了一个la-si。

装饰音演奏并不会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很多时只是展现出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而已。

说到这个,不妨听另一个鲁特琴演奏的版本,与上次Jakob Lindberg演奏的鲁特琴版不一样,这个加了比较多的装饰音,大家可以听听效果如何:

演奏者:Yasunori Imamura

往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si:

看到那个力度标示 了吧,所以一般也会把这里的句子处理成整个作品的高潮

最后的乐句,因为音区上都在中低音区,所以声音一定要干净利落,手指离键速度要及时,不然就会造成声音上的浑浊。

特别是左手,音符都处于低音区,一旦离键慢了,声音就会变成浆糊一样!

有心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

巴赫这首《布列舞曲》,乐句全部都是4小节一句,非常规整!

这是因为16到18世纪的布列舞,一般都是2拍子的,它的乐句一般都是两个2小节为一句,也就是4小节一句,所以,巴赫这个作品其实是很规范的布列舞曲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