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汉代玉器一直飙升的原因
汉代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材料质地上,拓宽了新的审美标准,除了在新疆且末和青海高原材料原产地采集的大量马衔山、马鬃山的角闪石玉料外,这里的产地以传统的青绿色或黄褐色的玉材为主,汉代时期还继续使用,还增加了大量的产自于新疆和田地区的乳白色的羊脂玉。
汉代玉器中还有一类专用于辟邪的用品,确切地说,目前发现的汉代专门的辟邪玉器就是“玉刚卯”。所谓刚卯,就是指正月卯日所制的一种护身符,作长方柱状,由玉、金或桃核等材料制成,四面刻有铭文,中有贯孔供穿系。就艺术的整体而言,玉器只是汉代艺术大树上的一个小分枝而已,但它却能从一个角度折射出汉代艺术的基本风貌,传递着汉代人的思想观念,为后人开启了一扇通向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之门。
由于汉代玉器的品种、数量达到了玉器史上的顶峰,相应的,它的雕琢技术当然也有所改进,最有名的是“汉八刀”和“游丝毛雕”。
汉代圆雕玉器,更注重整体造型的凸显,在局部的细节处理上,相对简单粗犷。阴刻线在放大镜下观察,是手工刻划,后期并未经过仔细打磨处理。
葬玉,是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它在汉玉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主要有玉衣、九窍塞、玉晗和握玉4种。满城汉墓发现玉衣2件。每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6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又各有两个部件。各部件都是由许多小玉片用纤细的金线缕编缀成的。所以称为“金缕玉衣”。这种“金缕”的只有皇帝死后可以使用,但有时皇帝特赐给他的亲王或大臣。级别较低的只能使用银、铜线缕或鎏金的铜缕来编缀。一件玉衣所需要的小玉片总数常达2000多片。这种玉衣从1968~1978年的10年间,陆续发现22件。其时代均不晚于东汉,可能是由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下诏禁用玉衣的缘故。九窍塞是填塞或遮盖死者的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9个窍孔之用的,目的是防止体内的“精气”由九窍逸出。同时也企图使“死者为之不朽”。一般的死者,口含玉蝉,这在汉代,比较普遍。至于它取形于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蝉的生活史的循环可以象征着变形和复 活。汉代的握玉,最初为璜形,如满城汉墓所出,但到了东汉初年,握玉便换为豚形的。这种玉豚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墓中出土不少。这些作为葬玉的玉蝉和玉豚,都是造型粗糙,刻纹简单,主要是为了起巫术的作用。
汉代玉器的地子处理技术也是令人拍案的绝技,例如整齐划一、平滑如镜的“阳纹地平”,不仅在汉代以前没有发现,汉代以后也难得一见。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在中国玉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一方面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为主体的中国古典玉器的传统虽已近于尾声,但还继续存在,其中丧葬用玉还有所发展;另一方面用于装饰和鉴赏的玉雕艺术品也已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为下一时期玉器文化的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