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命还有一年,我想出本书

“假如生命还有一年,你想做什么?”第一次想这个问题是在一次培训课上,老师让列出五件事。当时心中一片茫然。一年?太短了吧?怎么够呢!孩子还未长大,老人还需抚养。我的很多计划都是三、五年之后的,离退休还有十年呢,我买的大病医疗保险都是买到七八十岁以后呢……一年能做什么?

我列不出五件事,一件都列不出。好在老师也没在课堂上要求答案。

后来,我还是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只想到两件必须要做的事,第一,我要出一本书,告诉周围的人我曾经认真地活过;第二,去我一直想去的地方看看,看一下这个世界美好的样子。

再一次想这个问题是在两年之后。一个朋友,比我还小一岁,前段时间还在电话里听她喊我“姐”,声音温和柔美。然后,忽然就传来消息,说她查出重病,乐观地估计,不到一年的期限了。

身边也不是没有早走的人,或许是现代社会的资讯发达,或许是家中有人在医院工作,,人到中年之后,过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某某住院,某某离世的消息。只是,人是一种很会自我欺骗的动物,最擅长得过且过。是的,那都是意外,那都是小概率事件。

只是,那个柔美的声音,时常会闯入我的脑海。我不敢问她的计划和打算,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她或者她的家人聊天。

有一天,夜深了,忽然在微信上看到一首诗,读着读着,几乎落下泪来:

再没有人了,再没有人了,你自己来吧。

时间的路上你孤独吗?尽头是如水的寂寞。

你的原初是谁,你的未来何在?

你住着良心的身体都老了,

你的青春你的梦想这两片花翅膀呀

已经没有春天了,头发都白了

去找个镶着云影的泽畔,你坐下来

梳理你清水中的一生吧

再问问那树梢的月亮到底是谁家的女儿

漂漂亮亮,选定在哪个日子出嫁

你呀你别再关心灵魂了,那是神明的大事

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

诸如热爱时间,思念母亲

静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样清白。

这是诗人海桑的诗,关于人生,或者说是关于衰老的主题。你知道是哪几句打动了我吗?

小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个理想是当作家。写作文是我还算擅长的一件事。

后来上了大学,学的是历史。毕业后,在一家媒体工作,做了二十几年新闻。学历史的时候,并没有从心里热爱这个专业。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从一个小县城走出来,似乎刚刚开始抬头看这个世界,世界上有那么多新奇的有趣的事情,目不睱接,那些故纸堆里的事又有什么意思呢?是的,这就是那时候的我——外表给人的印象是安静文雅,内心却有藏不住的年少轻狂。毕业后,做记者,到处跑,采访,写着各种冠冕堂皇的新闻;有几年给报纸写专栏,时评,评的是体育新闻、文艺明星、社会热点;还试过写电视剧,写的某一集曾在一家电视台播出……

而生命历程中的那些欢喜、焦虑、懊悔、恐惧、感动……一个一个地铺展开来,如影随形。

时间就这么流走了。回首时,已是中年。

隔了二十几年的时光,看着这个越来越喧嚣的世界,看着时光里的那些五彩缤纷的肥帛泡样子的东西,一个个破灭,消失。就像我曾经追逐的那些新闻热点。

时光会不动声色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每一个人。

它总会教给我们一些什么。

有一段时间思考生命的意义,想不明白。后来,也不再想。

在四十几岁的年纪,渐渐安静下来,拿起一本书,吸引我的已经不是新奇和刺激的事件。“阳光底下并没有新鲜事”,是的,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没有,确实没有。

作为一个人,你对生命的所有的感受,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都有人经历过了。

当年读书时,老师让我们读《史记》与《资治通鉴》,说这是历史系学生的基础读物。当时并没有好好读过,过了二十年,又来补上这个作业,并且喜欢上了那些故纸堆里的事情。

历史说得都是一个个人的事情。我写的也都是感觉亲切的人。

我喜欢这些人。贾思勰、苏轼、李清照、周亮工、冯裕、刘应节、陈介祺、郑板桥、赵秉忠、王寿彭……他们同我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听过、说过这里的乡音,喝过这里的水,爱过这里的人。想到他们的身影,想到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笑过、哭过、迷茫过、叹息过,便会感到天地澄沏,心中温暖。

我喜欢他们的个性和情怀。现实中,这样精彩而有趣的人不多啊。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光过去,流传下来的,都是最精华的人生。也只有历史,能够让我们来一一认识他们。依靠历史典籍与可靠的地方史文献,我还原着他们的样子,想象着他们的人生。这种穿越时空的相识,让我有一种欣喜。

读着他们的故事,抬头望望窗外的天空,有时会感觉离古人很近,离今人很远。

这种亲切感推动着我,于是,一个个地去查资料,去看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去认识他们。然后,写下来,希望与人分享。我希望那些打动我的情节能够走出故纸堆,也在某一个瞬间打动你。

几年下来,写了有二十几篇了,大部分都在报纸上刊发过。如果把它们集成一本小书,会不会有人喜欢呢?

其实在当下,出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看到有不少人一两个月就可以写出一本书来,很多网红都不屑于出书,那些动不动就几百万点击量的网文正在更新着这个时代的阅读方式。

而我,似乎正做着一件过时的事情。

这件事情,费时费力还费钱。

历史,本来就是小众的专业,而地方史研究,更是小众之中的小众。毕竟受过历史系老师们多年的教诲,我明白历史与野史以及民间传说的区别,所查阅和参考的,都是历史典籍和靠谱的地方文献资料。有人说,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是的,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站在不同角度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描述,统治者有统治者的角度,被统治者有被统治者的角度,亲者有亲者的角度,仇者有仇者的角度。而历史研究的乐趣在于,你可以综合不同的角度,看到一个更接近于真实的事情或人物。

但是我做的,并不是历史的专业研究,确切地说,只是历史研究的通俗化讲述。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此感兴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