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辉|《芳华》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照出了自己
《芳华》上映有一段时间了,我才到电影院去看。以我总是慢半拍的节奏,这似乎也不算太晚。
那天是周末,放映厅里几乎坐满了人。这还真让我有点儿吃惊,好多年来看电影都没有这种盛况了。电影越来越小众,是不争的事实。在档期,电影院只要卖出一张票就要放映的,我经常听朋友说他们哪天看了个专场什么的,大家当笑话来说,也当笑话来听。可是冯小刚不一样,他的商业运作一向是成功的,不只是《芳华》。
在这之前,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讨论这部电影。有骂的,有捧的,有感动的,有恶心的,有愤怒的,有忧心忡忡的,有兴高彩烈的……我从来没见过观点那么对立,那么分裂的一大堆影评。
《芳华》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照出了自己心里的一些缺失和渴望。三俗的看见大腿,五毛党看见反动,出身不好的看见压抑和疏远,反思文革的看见斗争和批判,涉世不深的看见人际关系学,伤春的看见青春短暂,反战的看见血肉横飞,心眼好的看见患难中的爱情,社会学家看见社会分层的深化,哲学家看见真善美的背离,爱好阴谋论的看见隐喻和黑话,对文艺管制不满的看见标准宽松的意外惊喜……
两个多小时,我看完了,手里的一筒爆米花还没有吃完。说实话,没感动也没恶心,品品味道,总觉得有些不过瘾。爱情、命运、社会、人性……或许冯小刚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而电影的表现形式又受限。总觉得哪一项都说得不够透彻。
可能是因为我生得晚了一些,没赶上那个时代,所以没有深刻的共鸣。被时代的大潮挟裹的人们的命运,总是无力的。大江东去,作为一滴水,怎么会知晓自己的方向?其实不只是他们,我们也是如此。
冯小刚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他自己心里的故事。至于你看到了什么,那是你自己心里的事情。
所以,对电影《芳华》,我不评论。看完电影,我只想买本小说看,看能不能补上我心里的缺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