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李嘉诚公司惹怒了成都!捂地16年到底赚了多少?

易简财经

今天李嘉诚刷屏了,在成都囤地16年,被成都监管重拳出击。

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当日向区内各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

和记黄埔因捂盘惹怒成都监管

9月23日,一份文件在网上流传,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当日向区内各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

其中显示,为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房地产调控政策, 监管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捂盘行为 ,切实维护高新区房地产市场健康秩序,因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存在囤地、捂盘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区域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经研究,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及其项目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禁止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

这个消息,一度只是作为传言在网上流传。但一位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该局确实发过上述函件。

随后不久,针对今日网络上“成都高新区禁止和记黄埔地产融资贷款”的传闻,长江实业集团回应称,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现在并非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之附属公司,亦不是由集团控制。

集团重申,公司所有发展项目均严格按照国家法规进行,并不存在囤地的情况。作为地产开发商,公司主要业务为房地产买卖,我们一直按计划完成发展及出售项目。公司所有开发项目均与地方政府保持紧密沟通,配合当地规划及要求进行专案发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一位成都高新区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和记黄埔地产此次惹怒高新区监管者,或与南城都汇项目有关。

囤地十六年后

李嘉诚78亿卖掉成都1号

前不久的7月23日,长实集团还以78.47亿元的交易对价,卖掉了开发了16年的成都南城都汇项目,获得收益38.11亿港元。

7月23日,长实集团宣布了成都南城都汇项目的转让公告。根据公告,成都南城都汇项目接盘方为禹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司,作价约78.47亿元,预期出售事项计及融资安排后录得约38.11亿元未经审核得益。

天眼查显示,长实集团旗下和记黄埔地产成都公司于2004年成立,同年以1030元/m²楼面价、21.35亿总价拿下该地块,成为成都高新区地王。在成都,这相当于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城。

可南城都汇卖了近16年,还剩余7、8两期6750套房子,一直未对外销售。如今南城都汇所在的高新区新川板块楼面价,已经高达20700元/平方米,将成都楼面价首次拉高至2万时代。

16年时间,土地价值增长20倍,远高于房价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以长实为代表的港资企业,拿地后不急于开发,常常会囤地多年,待区域成熟、地价房价大幅上涨后,再出手卖楼,甚至直接卖项目。

7月23日下午,在员工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和记黄埔地产成都公司,拟定撤离时间表,“7日之内全部撤离成都”。

南城都汇建了16年都没有彻底建完,和记黄埔“跑”出成都却只需要7天,令人啼笑皆非。

市场人士:“套现”

对于出售目的,市场人士的解读是两个字:“套现”。

事实上,南城都汇这种一块地开发十几年的情况在长实过往的地产项目上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现象,这些项目的开发周期少则三五年,多则二十几年,等到开发完毕时,地价和房价早已经翻了几番。

甚至于有不少观点认为,这种“囤地”式的慢开发模式是李嘉诚旗下长实系房企的一贯套路——在土地价格处于低位时大面积买入,再缓慢分期开发,坐等周边配套成熟、土地升值,以时间换取高额收益。

和记黄埔自身赚的盆满钵满,南城都汇在早期销售还多次获得销冠,一位成都开发商称,该项目的热销主要是因为地段好,和记黄埔这个成都1号在产品上很难令成都人民满意。他评价南城都汇为一流的地段、商业,三流的产品。

业主们过去投诉南城都汇产品问题长长的清单上有:小区道路变市政道路、墙体层高出现误差、墙面空鼓、设计不专业等。

“清仓式”抛售内陆和香港资产

李超人频繁套现离场,其“爱国商人”的美誉也在逐渐暗淡。

几十年前,伴着香港回归的春风,李嘉诚北上开疆扩土。

当时,李嘉诚以白菜价格,在内陆的诸多城市都拿下了土地,也曾在一线城市打造出长和系的地标性大盘,比如北京长安街上的东方广场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物尽其用。

事实上,大多数的土地都被搁置了。这些土地中,有的没开发就被转手卖给了下家,有的开发时间则超过了十年以上,成都南城汇就是一个例子。

2013年起,李嘉诚开始改变策略,不囤地,改卖地了。

2013年,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东方汇金中心被出售;2014年,南京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北京盈科中心、重庆大都会被出售……

颇为经典的是,2016年10月,长实200亿将上海浦东世纪汇出售给中国人寿。项目2004年拿地,2011年才动工,刚建成就卖,盈利高达62.2亿港元。

2019年10月,李嘉诚将大连西岗山项目卖给融创,作价40亿,这幅地是长实2011年以19亿竞得。8年时间项目价格翻了一倍,一买一卖,李嘉诚就实现了20个小目标。

除了内陆,李嘉诚还在不断抛售自己大本营——香港的项目:

2013年,香港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被出售;

2014年,亚洲货柜码头60%股权被卖掉,屈臣氏25%股份被售给淡马锡,和记港陆71.36%股权被卖;

2015年,香港商业地产盈晖荟被出售;

2017年,出售和记环球电讯、香港山顶道2块豪宅地块、香港中环中心75%权益、香港商业地产项目和富荟;

……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李嘉诚家族数次出售内陆及中国香港物业,套现金额逾1150亿港元。

低价买进,高价卖出,靠着这种模式,李嘉诚早已在地产方面赚得盆满钵满。而自1999年登上香港首富宝座后,其商业帝国更是几乎渗透到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香港的每一个角落,一度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

 “李嘉诚跑了”舆论甚嚣尘上

2015年时,李嘉诚第一次公开披露了长和系在内陆的土地储备:1580万平方米。

长实集团2019年报披露,集团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9200万平方尺,其中400万平方尺、8400万平方尺及400万平方尺分别位于香港、内陆及海外。

8400万内陆的土地储备数据,即约933.33万平方米。

通过媒体粗略的计算可得出,四年时间里,李嘉诚已经抛售了约647万平方米的内陆土储,约占2015年土储总额的41%,形容为“清仓式”抛售也不为过。

这种频频出售资产的行为,明显对李嘉诚的形象造成了损伤,以至于后来每次卖资产、都会引发关于“李嘉诚跑了”的舆论,甚至官媒也曾多次发声。

2015年,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文直呼,《别让李嘉诚跑了》

同年,人民日报就曾说“遇到困难李嘉诚不能共度难关,不必挽留”……

频繁出售内陆、香港的项目进行套现,李嘉诚正把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国外,英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爱尔兰、德国等诸多国家,都留下了他的投资印记。

据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家族旗下公司在英国的投资早已超过4000亿港元,其控制着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等,甚至有网友曾经调侃称其几乎“买下了半个英国”。

低买高卖,囤积居奇,虽然是无可置疑的商业本性。但李嘉诚和他的长江实业,在中国地产萌芽期加入,没有留下多少传世的作品,却将丰厚的利润带出了国门。作为最知名的传奇华人富商,这种行为,却无形中伤透了国人的心。

·END·

作者 | 简小编

部分综合自中国基金报

联系入群 | 加微信:xjjyj666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易简财经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