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念诗词】冬至,一起品读《九九歌》(附节气养生)
九九歌
民间歌谣
一九二九不伸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沿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今天冬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后面还有两个节气:小寒、大寒。于是一个传统的农历年也就结束了。冬至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气,所以写冬至的诗词当然不少,可是脍炙人口的不多,大多写得又沉重又拗口,既不适合大人读,更不适合小孩子。在我看来,所有的冬至诗词都抵不上这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九九歌》。今天我们来复习这首《九九歌》。这首儿歌,我非常建议孩子们背熟它。里面有很多自然和生活知识。
什么叫“冬至”呢?“至”,在这里不是“到”的意思,“冬至”不是冬天到了——在“立冬”节气的时候,冬天就到了。至,是“最”的意思,至亲、至交、至高无上、至理名言……都是“最”的意思。“冬至”就是最冬天的意思。这跟“夏至”,是最夏天一个样。
“冬至”为什么是最冬天呢?众所周知,太阳照射地球,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走动,所以叫“回归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北半球太阳最高,白天最长,获得的热量最多,所以是最夏天,那是“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北半球太阳最低,白天最短,获得的热量最少,所以是最冬天,这是“冬至”(北半球的冬至)。
中国古人最早测出了一年夏至和冬至的时间。然后逐渐测算出了二十四个节气,所以夏至、冬至这两个节气,基本上可以算是节气的基准点,也是最重要的节气。
物极必反,从“冬至”之后,太阳逐渐回来了,北半球的白天开始变长。但是北半球却进入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所谓“数九寒冬”。从今天开始,“一九”开始了,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春暖花开。其中三九、四九最冷,为什么不是冬至最冷呢?这是因为地球上积累的热量还在散发。虽然冬至之后,北半球接受到的太阳热量逐渐增加,但入不敷出,散发的热量更多,所以温度还会下降,一般到三九、四九之后,热量收支平衡,北半球就开始趋于暖和起来。到了九九,中国大部分地区春暖花开,就是歌中唱的“九九那个艳阳天”了。
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人总结出一年四季变换的规律,并且形成了大量的歌谣和口诀。比如今天跟大家来念的“九九歌”,有的地方叫“数九歌”。各地版本略有不同。我用的是我爸爸教我的版本,觉得念起来顺口。如果你有另外的版本,当然也可以用啦。
这首简单的“九九歌”,有着丰富的气候知识、天文知识和地理知识。让孩子到大自然去感受冷暖吧,顺便教教这首九九歌。不要总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孩子的一生,不可能总在温室里长大。所有的父母,都无法呵护孩子的一生。或者说,需要父母呵护一生的孩子,也不是父母所希望的。
========关于冬至和数九的知识大全=======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习俗,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当时书籍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俗称“交九”,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各地的九九歌有些区别,但大同小异。
【冬至】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有7小时34分。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
冬至日是“阴极之日”,北半球昼至短,夜至长。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饮食习俗】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吃羊肉很普遍。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浙江台州的老传统。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
【冬至大如年】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汉代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唐、宋时期,冬至要祭天祀祖,皇帝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祝贺。
【患者冬至养生】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谨防发作。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女性冬至养生】中医认为:女属阴,为凉性。因此,女性更多的需要温暖的呵护。
注意防寒保暖。女性属寒性体质,因此,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坚持晚间泡脚。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适量进补。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注意养肝护肝。中医认为,女性肝为主,有疏通经血之用。因此,一旦伤肝,女性就会出现妇科方面的问题。所以,女性要注意养肝、护肝,不可动怒。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如菠菜、芹菜、莴笋、大蒜等。
【为什么冬至要早回家】从气候学上说,冬至这一天,太阳最短,太阳最低,太阳最弱。所以中国人传统观念认为,这天也是最阴的日子。据信,阳间为人的世界,阴间为鬼的世界。所以这一天正是大鬼小鬼最活跃的时间。特别是到了晚上,太阳完全落山之后。这时候,人最好要避开它们。
从社会学来说,这天又是祭神祭祖的日子,自然也是大鬼小鬼出来东逛西逛的开心日子。所以,冬至,人们就早早回家,关上门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