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呼吁!开办私人诊所长征路何时休,绿色通道何时有?

一直以来,我们都致力于如何为中医馆、中医诊所效力,竭尽所能地为诊所经营的各个方面提供帮助,从装修到人才、从人才到营销,以及国家大大小小政策支持、国内众多成功医馆的经验之道……方方面面。殊不知,许多人根本连诊所/医馆的梦都实现不了,连踏进这条路的脚都很难迈出。

今天收到一条留言,这样写道:“没有中医执业医师执业地点的自由,没有设立中医机构选址的自由,没有中医机构进入医保的保障,那么,任何条例、法规,皆是愚弄中医人的伎俩!”

刚开始还抱着怀疑的态度,怎么会?国家那么多法律法规支撑,怎么连选址的自由都没有?一搜网页果真是我太天真了,而且天真的可以!那么那么多的鲜活无奈的事例让人目不暇接,在中国通过正规渠道办个正规诊所太难太难,不管是中医诊所还是西医诊所。

天高皇帝远,国家的政策的确是放开的,可是一到地方上,“规”门槛就非常高,用业内一句话说就是“上层国家政策和下层具体行政办事之间还离着一个颐和园呢!”要规划,要工商,要消防,要硬件,要人员,开个诊所简直就是脱层皮!

这不行,那不行,怎么都不行,就是不行!各种不行让人心灰意冷,意兴阑珊!多少人因此冷却了开诊所的梦,多少人的诊所梦又是被生生阻断!

下面是我看到众多故事中的几例。虽然相比现在,政策环境可能都已经有所变化,但他们的事例仍然堪称典范,仍然有千千万万的人苦于开办私人诊所的难题。其中也包括那些技艺高超,却一辈子也得不到法律认可的民间中医。

一,选址不批不批就不批!

著名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曾多次吐槽开办诊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处,她的事例还曾在微博上掀起广泛热潮。2013年6月,她从供职了12年的协和医院裸辞,之后想开一家自己的诊所,想不到选址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先是在北京的朝阳区选了两个地方后,卫生局以没有规划的理由不批。傻眼的她查阅卫生局官网的相关材料,发现要开一个私人诊所,第一步就是得有规划,除此之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问题要消灭。比如如果诊所开在居民楼的底商,那得需要楼上所有住户同意,也还需要旁边的底商同意,只要一家不同意,就无法获得审批。

北京是这样,成都是这样,其他的地方都是这样,不批,不批,就是不批!有人支招她找关系解决,可是条条关卡,躲过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再加上开一家诊所的租金、设备、人力等开支顾虑,把这位接受正规8年制医学教育的博士毕业生,在大型三甲医院工作12年的大夫折腾得心灰意冷。

二、办证就像走长征

当办个中医诊所,花费的时间不是以“天”算而是以“年”算,这个过程该有多煎熬。当归中医学堂就是这样,自2012年7月开始筹办,最后历时1年零5个月,才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营业。

整个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审批,一个关卡过不去,就会前功尽弃。诊所选址,首先要获得卫生部门的许可。装修要经消防部门审批,装修后再经他们验收。接下来,要经环保部门环境评估,颁发环评许可证。办完手续,再去卫生部门领取许可证。如果诊所有户外标志,城管也会来管。最后,再经过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审定合格,才算完事。每道审批都至少2个月,这不是一次长跑,简直是一场长征。

而且每个部门审批都要一整套申报材料,有的材料动辄上百页,装订起来有五六公分厚。部分材料是重复的,每个部门都需要。一份都不能少,甚至格式不对,都得再跑一趟。

每次提交申报材料,总有材料不符合规定。下一次再来申报,办事人员还会挑出一个毛病。挑就挑呗还不一下告知,每次都像挤牙膏,让你腿跑细了,人跑废了,甚至事都跑黄了。例如办理环评手续,就跑了十几次相关部门,有的诊所甚至跑30多趟。

据负责人表示,行政审批太慢,耗费的不只是时间,还有金钱和创业热情。我们来看下这笔账:租房每年100多万元,装修基础设施花了近300万元,人员工资福利每人每年平均10万元。折算下来,仅房租和人员等运营费用,一天就是1万元。多一天时间,就多花1万元。是不是很想大哭!

三、“黑诊所”转正的13年之痛

“在这13年里,我也算是黑诊所,一直就卡在身份上。”杨东坦承。还好经过漫漫长路,结局是好的。当年他用了5年,才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又得从事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才允许个人开办诊所。

可是申办过程中他再次遭受“重重关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申请时要提交医疗机构业务用房“房产权证明”或“使用权证明”。但在都市村庄办诊所,农民根本拿不出房产证明,而有效的房屋使用权证明应该哪个部门出,工作人员也说不清楚。另外,在要求所聘医师提交的诸多证明中,不在职证明和医师聘用证明也是互相矛盾的。

办理消防合格证时,根据规定,消防合格证必须在机构设置之前申报,而如果没有房产证明,就办不了消防证明。这一切就像打了个死结,令杨东怎么解也解不开。最后,他还是找了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亲戚,走关系才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历时3年终于审批过关。

13年转正的漫长与艰辛总算告一段落。据悉,类似杨东这样处于身份不明的“灰色地带”的诊所,还有很多很多。许多“身怀绝技”的人甚至等上一辈子,也无法给自己“洗白”。

四,审批过程像挤牙膏

除了当归中医学堂遇到“挤牙膏”事件,2016年9月份,网友“有一说一”也曾在中国政府网上,向总理倾诉申办诊所过程中所遭遇的“挤牙膏”事件。

他表示许多地方的卫生管理部门,虽然把申办医疗机构的流程上墙公示,但实际执行中,具体的要求不清晰,一个办事人员一个说法,让申办人跑得晕头转向。

再有就是“挤牙膏”,明明可以同时办的事情(时间上可以重叠),一定要等到前一件事情办完了,再告诉你需要什么材料。这样下来,等待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济损失。

不光他这样,通过与外地医生的交流,发现其他地方具体细节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办流程时经常碰到软拖,不说不办,但是慢慢办。基本上跑个个人诊所下来都需要半年左右,这还是快的。

最后他强烈呼吁,出台具体的诊所开办流程及各项检查验收标准,向社会公开,这样申办者办事跑路心中都有个底。


以上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在当下的中国办一个私人诊所仍然难上加难。虽然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相关的政策也都在放开。可是这个从1994年就开始鼓励的政策,直到如今实施起来仍然是那么苍白无力。

正如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龚晓明所说,法律上的鼓励并没有带来实际操作中的方便。虽然国家没有禁止,但是地方上的“规”门槛很高,要规划,要工商,要消防,要硬件,要人员,开个诊所脱层皮吧!

业内呼吁,希望政府能看到社会办医的悲哀,真正落实相关政策,并进一步细化准入细则,确实为私人诊所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让创业者得以松绑,让老百姓真的能够享受到社会办医的惠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