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这影响产品成败的4大因素,能解决80%的面包问题!

对于一个面包师来说,做出一个面包可能很容易,但想把它做好又很难。

在市场上看到各式各类的面包,相信许多面包师的第一直观都是:“这个面包很简单!”,也是一个面包师在对于各类各式面包的了解逐渐、根深蒂固之后,产生所谓的“眼高手低”现象。

那研修君今天就来聊聊,决定一个面包师做好面包的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有哪些!

01

大环境

面包的生产确实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但是我们从环境举例子:在自己工作的环境,跟在家做;在南方做跟在北方做;在平原做跟在高原做,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

那最终导致这个结果好坏的主要因素就是环境温度与环境湿度,而且环境温度与湿度是不太容易改变的。

02

设备

通常做出好的面包需要固定的流程、稳定的设备、会做的面包师就可以完成对于面包的生产。

当然这只限于在固有模式情况下的操作,如果随着流程、设备的转变都会改变最终结果的导向是好还是坏。

那如何控制设备实现人器合一,首先要学会应变。通过个人调节,应对状况。

举例说明:在醒发箱冷藏温度不正常、醒发温度不正常、湿度不正常等都是日常会出现的一些状况,我们都需要第一时间了解这个偏差值是多少,再根据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利用。

通过冰箱进行冷藏/冷冻温度调整,通过温水(40℃左右)进行温度调整,通过热水(60℃左右)进行湿度调整,都会对现有状况进行改善,实现产品的正常制作就变成当务之急。

03

材料

惯性的思维会让我们在操作任何材料的时候都按部就班地进行,那材料的改变,可能我们出错的几率就大增,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其主要的材料就是面粉,那么就要了解面粉的一些基础原理或者面粉的属性。

举例说明:

如国产面粉、日本面粉、法国面粉、德国面粉等这些都是我们配料表中常看到的面粉。

当手头没有合适的面粉时,就需要进行调配,比如国产高筋面粉8:国产低筋面粉2,来替换日本面粉,或者国产高筋面粉7:国产低筋面粉3,来替换法国面粉。

那为什么进行一个这样的配比,其替换的目的就是调整面粉的筋度,那影响筋度的主要因素其实是蛋白质。蛋白质越高的面粉,其吸水量越高,筋度越强。

副材料如配方里的水、盐、牛奶、酵母、糖这些原料品牌、产地的调整,影响不会那么明显的。我们只需要明白干酵母(0.3-0.5)鲜酵母(1)的比例替换就可以。

04

认知

认知是比较大方向的形容,它涉及面包知识技能的方方面面,先简单用两个小方向来说明。

面包种类的认知

市面上主要的面包种类基于甜面包(台式面包与软欧面包)、日式面包(吐司面包与料理面包)、欧式面包(欧法面包与丹麦面包)。

对于甜面包需要掌握揉圆、包馅、成型橄榄等一系列基础操作,对于日式面包需要掌握调味料理、调整口感、风味保存等一系列操作,对于欧式面包需要掌握筋度的判断、温度的掌控、酵种的选择就变得格外地重要,其实操作手法都大同小异。

面包筋度的认知

混合阶段:除黄油以为的所有材料混合,在慢速搅拌1~2分钟左右,形成表面粗糙又湿润粘手的面团,还有部分干粉,没有弹性与延展性的面团。

成团阶段:在慢速搅拌3分钟左右,所有材料的完全混合,通过面筋的提高,形成面团。开始围绕搅拌缸中柱旋转搅拌,仍粘手但是无延展性,容易断裂。

扩展阶段在慢速搅拌3分钟,快速搅拌2分钟左右,面筋不断的增强,面团的表面开始变得光滑,具有弹性和延展性,但是拉扯仍容易断裂。(此阶段可加入黄油)

完全扩展:在下入黄油后,慢速搅拌2-3分钟左右,此时的面团表面非常的光滑,面筋已经达到很好的延展状态。我们去拉扯面团,很好延展,会形成光滑的薄膜,且戳破后,顺着裂开的纹路平整的形成一条直线,无锯齿状。持续搅拌可听见气泡挤压破裂的声音,此时代表搅拌完成。

面包师需要在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设备、原料,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调整生产的节奏和工艺,可以说,想要做出好的面包真的是一项挑战。

完成以上4点的理解,逐一击破,能解决掉80%在做面包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改善!

希望研修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