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运用达原饮之我见

导读:达原饮,原名达原散,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最初用来治疗温疫或疟疾之邪伏膜原。本文作者从湿热互交分析病症,从用量分解配伍,从病位确定用途。结合临床,娓娓道来。
运用达原饮之我见

达原饮是明代著名温热学家吴有性创立的治疗温病初起、邪伏膜原之名方。近年来笔者通过临床检验,认为本方不但能开达膜原,治疗温疫或疟疾之邪伏膜原,而且理气和胃,清热燥湿之功尤著,可广泛用于中焦湿热诸证。

本方证初起多见憎寒壮热,时有发作,胸闷呕恶,胃满胁痛,头痛烦躁,舌边尖红、苔垢腻或半边少苔、半边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数。可知此时热中有湿,湿中有热,若单纯清热,有碍湿邪;单纯燥湿,更助热势。故方中既用厚朴、草果以燥湿,又用黄芩、知母以清热。细观本方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辛温燥药共用三钱五分;知母一钱,白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生甘草五分,寒凉清热药亦用三钱五分,清热药与燥湿药量等。

笔者认为本方能清热燥湿为是。证中胸闷呕恶,胃满胁痛多为湿阻中焦,气滞不舒,故方用厚朴合槟榔以理气降气,又用草果合厚朴以和胃化湿,笔者又谓本方能理气和胃为是。所以本方不但能治疗邪伏膜原之温疫和疟疾,而对中焦湿热诸证也有广泛疗效。(因膜原在胸膈之下,附近于胃;从病症上看,邪伏膜原多见中满呕恶等,故我认为膜原也隶属于中焦的范畴。)下面举病案一则,以明我见。

例一,刘某,女,28岁,社员。1981年8月4日初诊。症见头晕神疲,身困乏力,胃脘满闷,不思饮食,小便色黄,舌红苔腻,脉弦数稍滑。病为湿阻,证属湿热中阻。治以清热化湿,方用达原饮加减:槟榔15克,厚朴、黄芩各12克,草果仁6克,知母、白芍各9克,栀子、藿香各10克,大黄(后下)7克。四剂。嘱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后二剂去大黄。

8月9日复诊,服上方三剂后,即觉诸证大减,饮食增加,但因咋日天气转阴而又觉身困乏力。药既奏效,法不更变,原方去栀子,改草果仁为9克,续服四剂,服法同上。

8月13日复诊,困消力增,精神佳,胃舒思食,尿色淡黄,舌苔正常,脉稍滑数。更进上方二剂,巩固疗效。

达原饮为何能开达膜原呢?吴氏认为是因为方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作,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从吴氏分析槟榔、厚朴、草果的功用时可看出,他对燥湿药比较重视,认为三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原,逐邪外出,是为主药;而认为其余四味“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其实不然。上述本证多为湿热并见,单用槟榔、厚朴、草果辛温燥湿,势必病邪不解,必须清热、燥湿合并用之,邪气才能达出膜原而得解。观之临床所治湿热诸证正是如此。

方中厚朴、草果、槟榔三药虽能直达膜原,但本证邪巢在膜原而病位在半表半里,要使伏邪速解又须借柴胡之力方可。因柴胡亦为疏利和解之剂,能直入半表半里。故本方与柴胡并用,邪气才速离膜原、速出半表半里而速解。临床所见,单用本方治瘟疫或疟疾之邪伏膜原,效并不如加柴胡治之为速为著。再举病案一则以证之。

例二,冷某,男,54岁,电广工人,1981年5月14日下午初诊:患者自述本月8日午后忽发憎寒壮热,随后汗出热退。10日、12日午后症发同前,即按疟疾到本单位医疗所注射“复方奎宁”,每日一次。但今又发憎寒壮热,头痛身困,胃满食少等,前药不效,故来就诊。诊见舌质红、苔左半边黄厚膩、右半边少苔,脉弦数。证为外感疫风之邪,邪伏膜原之疟疾。治以开达膜原,祛风截疟,方用达原饮加味,槟榔、黄芩、柴胡、葛根、白芍各15克,厚朴12克,草果仁、银花各10克,知母9克,甘草5克。三剂。嘱每日一剂,水煎一次,于每日疟发前一小时温服。

5月17日复诊,服上方后至今未有发作,仍感头痛身困,胃满纳呆,但程度为轻。上方去银花加藿香15克,续服三剂。嘱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上、下午温服之。

同年7月初携子来诊病,随访之,服完上方,诸症均愈,未再复发。

笔者在运用本方时,根据湿热的偏重,多加陈皮以助理气之力,加藿香以增和胃之功,加栀子以助清热之效,加大黄以添祛邪之能。而达原饮使邪离出膜原,大黄则使邪速从下走也。

另外,我认为外感诸病,日久不解,必伏膜原,故临床上多用本方加味治之,开达膜原,祛其伏邪,效果甚速。篇幅所限不再累举。

以上浅见,恐非全圆,诸位读后,广抒己见,以共同提高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3.达原饮__五、和解之剂

    3.达原饮(吴又可)瘟疫初起. (<一温一 疫论>) [歌诀] 达原厚朴与常山 草果槟榔共涤痰 更用黄芩知母入 菖蒲青草不容删 [组成]常山 槟榔各二钱(各6克) 厚朴 知母 黄芩.菖蒲. ...

  • 中医内科学——疟疾正疟——截疟七宝饮——阴阳解析

    截疟七宝饮--阴阳解析 疟疾正疟证候: 发作症状比较典型,常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每日或间一两日发作一次,寒热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或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

  • 『古方新解』再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 ...

  • 『古方新解』柴胡剂的衍变过程

    柴胡,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之功,而本品更长于疏解半里半表之邪,故张仲景视柴胡为治疗少阳证之要药.他在<伤寒论>一书中,用此品先后制方数首(共制方八首),开柴胡剂之先河.小柴胡汤可推许为柴胡 ...

  • 『古方新解』山药在儿科中的应用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都未发育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越是在 ...

  • 『古方新解』阳微阴弦 瓜蒌薤白

    瓜蒌薤白剂指<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是目前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主要方药.经过多年对瓜蒌薤白剂的学习与应用,笔者有所体会,今述如下, ...

  • 『古方新解』药中之宝,安宫牛黄丸

    近两年,安宫牛黄丸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人都知道它是急救药,对中药不能治急病的误会也开始慢慢解除了.可是同时,又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误导了.比如前段时间就有朋友向我打听安宫牛黄丸,说是想要买来在惊蛰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