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中的消极感受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学习感受;消极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感受存在一些消极状态。首先是“趋异”,学前教育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差异悬殊;其次是“递减”,入学后大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热情消退状况;再次是“不满”,学生既自责又问责教师和学校;又次是“焦虑”,既不确信未来又缺乏自信;最后是“逃避”,尤其是逃避式考研更会形成逃避惯性。

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感受虽然具有个体差异,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学科共性。通过对A校b学院教育学硕士生的访谈,可以发现其学习感受常常处于消极状态,体现出专业趋异、热情递减、不满增加、焦虑明显、趋于逃避等态势。

  一、趋异:专业差异悬殊

A校教育学硕士生在学习感受上专业差异很大,最主要的差异体现为学前教育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不同。访谈中,可以感受到每位同学的情绪变化,学前教育学专业学生的脸上展现的是自信与幸福,而其他专业同学的脸上,则时而展现出不满,时而展现出自责。从访谈结果来看,只有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课后实践,他们都觉得非常充实和有意义;定期的幼儿园见习与调查,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研究平台,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相比之下,其他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如此充实的感受,他们或是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或是对学校和老师不满意,大部分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望感。

  二、递减:学习热情消退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刚开始都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热情会渐渐消退。有的受访者反映了“跨考生”的问题。这些跨学科或跨专业来读教育学的硕士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并未接触过教育学或教育学的某专业,所以在读研的过程中,他们会因为专业内容不熟悉而出现种种困难。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补足短板,不能及时求教老师和同学,学习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从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的受访者反映了“行动力差”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自信心十足,甚至产生过继续考博深造的想法。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教育学的学习之后,逐渐出现行动滞后、执行力变差的状况。再加上学习环境过于宽松,学习上没有强制要求,于是渐渐降低目标,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也有些受访者反映了“大环境”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最现实的环境影响,也许是学生入学后,逐渐意识到本专业的就业问题。教育学硕士生普遍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再加上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信任,以及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都会渐渐形成“学习无用”“学习成绩好与就业关系不大”等想法。在就业压力、社会生存压力、青年人面临的竞争和发展压力等的作用下,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进而不再相信“学习就是正确的出路”,学习感受越来越消极。

  三、不满:自责兼及问责

A校教育学硕士生普遍存在不满情绪,体现在对自身的不满和对学校尤其是对老师的不满两个方面。受访者几乎都对自身不够满意。不可否认,硕士生的生活的确从方方面面让学生获得了成长和提升,但仅就专业学习而言,A校教育学硕士生的自我满意度普遍不高。典型的看法是,自己从内心没有对学习足够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再加上外在压力小,所以很容易放松对学习的要求,故而也很难获得学业的成就感。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些老师上课不够用心,所学内容与本科无异。同时,受访者中只有个别学生和导师接触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导师的交流很少,平时几乎不联系。学生们普遍认为,导师只能在学位论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访谈中也提到了课程设置过于机械、理论课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等问题。有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学生科研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投入资源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虚浮。

  四、焦虑:不确信不自信

A校教育学硕士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而焦虑的主要来源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不自信。硕士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使他们不得不对未来进行思考与规划。如前所述,教育学专业较为黯淡的就业前景,使很多同学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不知道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同时,缺乏社会实践也使他们对就业充满不自信。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课程作业或学位论文,缺乏积极主动性。研一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学习;研二学生可能逐渐发现学习对就业作用不大,故而学习行动力降低;研三的毕业生可能会为了工作而盲目参加各种社会考试。教育学硕士生普遍存在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不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容易产生迷茫感和无助感。而且,这些焦虑情绪还会相互传染,加剧了学生们的学习倦怠和就业焦虑,导致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担心以后的就业,而不是当前的专业学习。

  五、逃避:习惯性躲避就业

访谈中发现,有的学生考研是为了躲避本科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出于这种“趋易避难”的动机,他们往往喜欢选择门槛较低的教育学专业来考研。这些学生在入学前,对自己即将要学习的专业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不会有很高的目标与要求。在研究生阶段,教育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己,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然就不会很好地投入学习,最终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成果。其实,就业压力不是时间可以解决的,有些学生为了躲避本科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读研,三年后必然会再次面临就业的压力,而且可选择的空间还会受专业和年龄的限制而进一步变窄。所以说,就业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往往会助长盲目读研,宣扬的是“拿个硕士学位,管它有没有用,至少文凭是值钱的”。这样会导致学生不思考自己的学习投入是否足够,不追究自己最终是否获得了学识与能力。

总之,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感受状态并不乐观。调查中所发现的趋异状态、递减状态、不满状态、焦虑状态、逃避状态等问题,都会带来学习投入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降低学习成效。

(0)

相关推荐

  • 录取分数低的3所二本师范大学,就业前景也不错,想读师范可参考

    文/雷妈说教育 师范类大学应当是很多考生心中的目标,更是以后想要从事的方向. 想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是想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 但是,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也都知道,我国的师范类大学和专业的录取分数 ...

  • 文科考生,新高考选科偏文,哲学类、教育学类专业就业前景

    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现在很多省份都已经实行新高考了,但是有些省份依然是分文科和理科的,其实不管是老高考还是新高考,那些偏文的考生,在报考的时候,都是比较难选专业的,本文小编和大家汇总一下文科或者偏文类考 ...

  • 南京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的首选!

    导语: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学科实力强劲.校园环境优美,是很多想学习师范类专业学生的首选,那么南师大 ...

  • 很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用纸堆出来的画

    ★★★★★★★★★★★★★ 精彩回放 ★★★★★★★★★★★★★★★★ 1.莫源秋教授12个完整系列专题讲座视频

  • 384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学习投入研究的针对性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学习投入:研究的针对性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的学习投入,具有不同于其他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首先需要突出"学习投入"的特殊性,它既是广泛存在的"问题& ...

  • 385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研究的诉求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研究:诉求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学习体验的研究,希望达到改进现实的目的.首先是对于教学的的诉求,呼吁课堂学习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其次是对于办学的诉求,呼吁关注重点从院校 ...

  • 398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参与科研的消极体验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参与科研:消极体验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参与科研,往往会产生几种典型的消极体验.首先是参与科研的项目内容太过简单机械:其次是读研期间未撰写和发表论文很惭愧:最后是接近发表但未能坚 ...

  • 408陈何芳:硕士生消极学习状态的乐观解读

    关键词:硕士生:消极学习状态:乐观解读 摘 要:硕士生常常会陷入消极学习状态,但可以从乐观的视角进行解读,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与动力.首先,动机不纯不影响受教育权:其次,态度不端正不是道德问题:再次,学 ...

  • 379陈何芳: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的“冷遇”

    关键词: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冷遇(效果:教师:学生 摘 要:硕士生综合测评制度通常会遭遇三个方面的"冷遇".首先是效果适得其反,现实中的制度异化因奖惩滥用而导致行为扭曲:其次是教 ...

  • 401陈何芳:硕士生受益于哪些同伴交往

    关键词:硕士生:同伴交往 摘 要:硕士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都受益于同伴交往,涵盖了一些典型情境下的特殊缘分.首先是图书馆学友因学术梦想而互动成长:其次是项目组学长因同门学缘而传承相继:再次是宿舍的同伴因 ...

  • 402陈何芳:硕士生眼中的“好导师”是怎样炼成​的

    关键词:硕士生:"好导师":炼成 摘 要:硕士生导师要想成为学生眼中的"好导师",必须加强各方面的修炼.首先是更新观念,从师道尊严到强调"学术育人&q ...

  • 404陈何芳:硕士生“师生匹配”的困境与出路

    关键词:硕士生:师生匹配:困境:出路 摘 要:硕士生的"师生匹配"并非易事,现实中存在着双重困境.一方面是新生未做信息搜寻或信息分析失策而有碍师生匹配,另一方面是院系招生和导师分配 ...

  • 407陈何芳:硕士生成长需要怎样的“管理保障”

    关键词:硕士生:成长:管理保障 摘 要:硕士生的成长需要院校层面优化管理,在教师.教学和学生等方面给予制度和资源保障.其一是师资管理,强调招收.培养.留住和用好优良师资:其二是导师管理,要求增强&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