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 | 经后中期生理与病理
阴长者, 是指天癸阴水滋长也。癸水溶入血分,到达血海及与肾有关的卵巢,最主要的目的是滋养卵子,促进卵子发育。经后中期已有带下,卵子发育渐趋明显。涵养血海,促进血海充盈,即子宫内膜的增长,是经后中期的重要任务。其次是促进水湿津液的增加,润泽生殖道,营养生殖器官,维护性功能,且有助于经间排卵期的卵泡活动和受孕。经后中期阴长水平已达中等程度,故出现带下,其运动形式降中有升,以降为主。降则升,升则降,波浪式向前推进,但降多于升。降则偏于静,偏于缓慢,所以经后的阴长运动较经前期阳长运动为迟缓,也是经后期阴长运动的形式特点。
阳消是为了阴长,阴长必须阳消,此乃阴阳互根的关系。阳消在经后初期不明显,但到了经后中期就较为明显。随着阴长水平不断提高,阳消亦必随之加快加深,是以在阴长的同不能忽略阳消的存在。
一、阴长运动失常
阴长运动主要是指天癸阴水的滋长运动。临床上其病理变化有三种:一是阴长运动不及,即癸阴不足,较为多见,表现为带下少,时间延长;或有带下,但维持1-2天后迅速减少或缺如,亦即由中期又返回初期,阴长运动倒退;或呈间歇性运动,即带下1天有,1天无,时间亦延长。二是阴长太过,即癸阴有余,反而影响阴长运动的正常进行,甚则停滞不前,表现为带下较多,质粘稠,但不呈绵丝状。三是阴长运动不协调,即癸水之阴忽而不足,忽而有余,不足与有余相互交替或间断出现,见带下忽多忽少,时断时续;或一个月的经后中期缩短,表现为阴长有余,热甚化火,迫经亡行,见月经先期,但经后中期延长,带下时断时续,以致经行不及,月经后期,从而影响生育。
二、阳消不利
阳消以保证阴长,故而在阴长不及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与阳消不利有关,即阴虚是由阳虚所致。阳虚不仅不能很好的充阴,而且还将对阴长运动推动不利,使阴长运动很难进入到末期。如阳消太过,动态剧增,阴长太快,阴盛阳动,必将出现火旺,表现为经后期缩短,经前期亦缩短,形成月经先期、量多,甚则崩漏等疾患。另一方面阳消不及与阳消太过并存在病变,即一个月表现为阳消不及,见月经后期,经量偏少,另一个月表现为阳消太过,阴盛化火,见月经先期,经量偏多,或在一个月内出现忽而带下多,质粘稠,忽而又带不缺如,即经后期初期与经后中期交替出现,而见经后期延长,但又阴长过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