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5年气候公报
2015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557毫米,比常年偏少约2成;年平均气温9.4℃,比常年偏高0.7℃,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第二高值(2007年和2014年为第一高值年,均为9.6℃);年平均日照时数2463小时,比常年偏少85小时。
一、基本气候状况
(一)降水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557毫米,较常年偏少约2成,春季降水接近常年,夏、秋季均偏少,冬季偏多7成。冬季(2014年12月~2015年2月,下同)平均降水量30毫米,比常年偏多7成;春季(3~5月,下同)平均降水量108毫米,接近常年;夏季(6~8月,下同)平均降水量317毫米,比常年偏少2成;秋季(9~11月,下同)平均降水量96毫米,比常年偏少1成。
(二)气温
全省年平均气温9.4℃,比常年偏高0.7℃,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第二高值(2007年和2014年为第一高值年,均为9.6℃),春、夏、冬季气温均偏高,秋季偏低。冬季平均气温-6.4℃,比常年偏高0.8℃;春季平均气温10.4℃,比常年偏高0.9℃;夏季平均气温23.0℃,比常年偏高0.2℃;秋季平均气温9.5℃,比常年偏低0.3℃。
(三)日照时数
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63小时,比常年偏少85小时。冬季平均日照时数538小时,比常年偏少26小时;春季平均日照时数753小时,比常年偏多35小时;夏季平均日照时数665小时,比常年偏多25小时;秋季平均日照时数547小时,比常年偏少79小时。
二、影响及评价
(一)气候与农业
2015年生长季(4~9月)全省日平均气温19.5℃,较常年偏高0.6℃;平均降水量466毫米,较常年偏少近2成;平均总日照时数1434小时,略多于常年。生长季光热条件接近并略好于历史平均水平,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较为有利;降水量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大田作物因生长关键期降水不足而遭受短时夏旱,局部地区秋粮作物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程度略偏重,但粮食主产区产量受天气条件影响不大。
(二)气候与环境
2015年全省26个酸雨监测站共观测到酸性降水127站次,酸雨出现频率8.67%,达强酸雨程度的降水10站次,强酸雨出现频率0.68%,酸雨和强酸雨发生频次均少于2014年。其中全省26站降水pH值全年平均为5.70,与2014年相当。
2015年全省大气降尘总量2332万吨,比2014年增加了562万吨。春季最多,为1075万吨;秋季最少,为363万吨;夏季、冬季分别为483万吨和411万吨。全年中5月份降尘量最多,为490万吨;8月最少,为103万吨。
(三)气候与交通
影响全省交通运营的天气因素主要是降雪、道路结冰、大雾和大风等。2014年12月9日因降雪致省内部分高速公路封闭。12月19日,全省普降小雪,辽宁境内高速公路有10条全线或部分路段封闭。2015年1月18日,辽宁部分地区降小雪,高速公路因降雪影响,中午开始陆续关闭,通过高速公路运营的客运车辆下午基本停运。1月18日,受海上大风影响,上午大连和山东之间航线客滚船全部停航。2月28日,受降雪影响,辽宁有近20条高速公路处于封闭状态,10余条高速公路限制车型,快客站客运车辆全部停运。3月8日辽宁沿海出现大风,对客船出海产生较大影响,大连港8日晚间客船全面停航,进港避风。11月12日,辽宁多地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天气。辽宁境内沈阳绕城高速、沈康高速全线、灯辽高速全线等多条高速公路路段因降雾封闭。
(四)气候与海洋
冬季降水偏多,气温偏高,辽宁近海海域结冰期约84天,比2013/2014年冬季海冰结冰期多7天,沿岸海冰出现日期与常年持平,海冰范围偏小。2014年12月5日辽东湾和黄海北部出现海冰,开始进入结冰期。2015年1月31日达到本年度冬季最大值,其中辽东湾海冰面积为7582平方公里,黄海北部海冰面积为2183平方公里,分别比2013/2014年冬季海冰面积最大值偏小3741平方公里和847平方公里。其后,随着温度回升,海冰面积和范围逐渐缩小,2月26日左右辽东湾海冰基本消融。
(五)气候与能源
辽宁冬季采暖耗能评估结果显示,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采暖耗能较常年同期减少3%。2014年12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1℃,采暖耗能整体偏多;2015年1月,全省平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2℃,采暖耗能较常年同期减少明显;2月,全省平均温度较常年偏高1.5℃,采暖耗能较常年同期仍呈减少趋势。
(六)气候与健康
2015年全省平均舒适日数为162天,比常年偏多3天;人体感觉凉的天数为79天,比常年偏多24天;人体感觉冷的天数为93天,比常年偏少22天。从地域分布看:抚顺、本溪、丹东、铁岭及朝阳西北部人体感觉舒适为128~157天;其余地区为160~181天。从季节分布看,冬季气温较低,人体舒适度低;春季舒适日数为37天;夏季舒适日数为91天;秋季舒适日数为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