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是“学渣”的资深老师写给“学渣”的信

01

先说说的我的学渣历程:

很少有人天生是学渣,包括我。

我甚至觉得,有不少学渣甚至有过当学霸的日子,比如我。

我从学霸变成学渣,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

确切地说,就是我经历了初一初二两年的蜕变,到初三的时候完全沦落为了一个学渣。

我从学霸到学渣的原因和过程,并不复杂。

现在总结起来,有老师的原因,有自己的原因,不过主要是自己的原因。

初一的时候,因为过分自负,加上又碰上数学老师经常两个班合堂上课,于是数学课成了我和小学同桌玩耍的时间,很快我的数学成绩便掉头向下,从此一泻千里。

初二的时候,则是与英语老师闹了不快,从此再不听英语课,自以为用这种办法对抗老师,殊不知最后毁了的是自己。

初三的时候,水到渠成,遇到了一位看我各种不顺眼的班主任,又让我放弃了化学……

那时中考似乎只考语数外物化政,到此基本上算是毁掉了一半,坐稳了学渣的位子。

初四的时候,在我同桌的大力帮助下,把数理化补上了一些,总算是跌跌撞撞考上了高中。

高中因为英语的拖累,最终只能上了一个普通本科院校。

毕业后,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02

下面才算是我这封信的正式开始,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一些劝告吧。

1、如果现在的你,依然处于我当年与老师苦斗的阶段,以为用自己的不学习,上课睡觉下课打闹,作业不写考试不做这类行为可以“打击”老师,我劝你清醒一些,这样做丝毫没用,适得其反,受到的伤害最终还是你自己。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曾经与我的一位语文老师闹过不快,然而那时我的脑子已经转过弯来,我发现只有把成绩弄得更好,才会给他最大的“打击”,于是我在三个月没上语文课的情况下(一上语文课,我就往外走),期末的时候语文成绩考了班级第三,这让语文老师很没面子,因为那些在教室里乖乖听课的人,反而没考过我。

由此我意识到,如果你对这个老师有意见,那就更要咬着牙把这个科目学好,而不是自暴自弃,否则不但无法“打击”他,还给他做了最好的反面教材——不听他的课,下场就如你一般。

2、不要幻想有一天你自己能“顿悟”。我在前面就说过,有不少学渣,是曾经的学霸。这种类型的学渣,很容易沉浸在往日学霸的回忆里不能自拔。

正所谓“回忆是对现实的反动”,回忆的往往都是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

有不少学渣,不愿或不敢面对现在真实的自己,用阿Q精神来麻醉自己——“我们当年比你阔多了……”不愿正视自己现在已经是学渣的现实,妄想有一天自己会一夜顿悟,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这当然是不现实的。

现实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正确的态度是,抛弃幻想,面对现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这才是正经。

3、怎样才能“无须扬鞭自奋蹄”?我建议你用一到两周的时间,利用休息的时候,仔细想一想自己的人生。

对于人生,很多人是“压根没想过”,或者“不愿多想”,不少人往往以“不想那种一眼望不到头的未来”来作为不努力的自我安慰,其实这都是在逃避。

想人生,想什么?很简单,从两个方面去想一想。

想一想将来你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十年后你愿意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坐在写字楼里办公,还是流落在街头摆摊,是打算过高品质的生活,还是打算过低质量的日子。

为此,你愿意付出怎样的努力?

另一方面,想一想,按照你目前的情况,你将来的下场大概率会是什么情况?

远的看不到,近的应该有个差不多,你会考上一个什么样的高中?什么样的大学?将来会找到一份怎样的工作?

有没有毕业即失业的可能?

如此,你愿意做出怎样的补救?

我在高一的下学期,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想这件事,在我想明白了以后,我开始苦读,每晚12点睡觉,早晨4点半起床,再不用任何人来要求我努力学习,因为我已经想明白了。

4、如果你想改变了,就从小事开始做起。我回顾自己之所以成为学渣,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自己不努力,这占据一大半。二是天生能力有限,别人一年能学会的内容,我可能需要三年。三是自己过去不努力,导致平台能力有限。

从获取一件小成就感开始,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我当学渣的时候,虽然我的总成绩在班里是倒数,但是我发现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五名,这让我多少有了一些信心。我还有一个学科能说得过去,起码能证明一点:我还有救。

后来分了文理科,我又发现我在政治历史学科上很有天赋,这两科的成绩甚至可以一直遥遥领先,这又让我多了一份信心。

学渣之所以成为学渣,有三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不容易克服的。相比第一个原因的克服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成就感。这也是学渣的自觉。你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具有怎样薄弱的基础,不能贪多,更不能好高骛远地去跟学霸比较。

成就感越多,自信就会上升,人的动力就会越强,慢慢地发现自己的懈怠也不见了,从讨厌学习工作变成渴望学习工作。挫折感越多,自卑就会上升,人的动力就会越少,慢慢地发现自己的积极性也不见了,甚至厌恶学习厌恶工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改变,永远都不算太晚,我曾经遇到一个女生,复读了七年,非要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最后复读的那年,她甚至遇到了自己高中的同学——现在已经是她的历史老师。

我虽然并不赞成她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但是我依然从心底佩服她,因为这是一个对梦想有着近乎偏执向往的人。

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也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际遇。经济学上讲内生增长模型,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人力资本是其它要素投入的结果。或者说并不是因为你有多优秀就能具有机会,而恰恰相反地是你拥有过哪些机会才能决定你能学到什么、成长到何种程度。

因此,无论何时,努力让自己简历上的下一个标签更加优秀,能够让自己与更优秀的人、更优秀的平台站在一起,不仅是世俗的功利,也是非常纯粹的理想。

就写这些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