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回响1】陈秀玉:从身体到灵魂的“越轨”


从身体到灵魂的“越轨”

——记第二届教育行走

福建 陈秀玉

6月8日,“教育行走”发起人之一——谢云老师在他的公众号“刀哥看教育”上发出“第二届教育行走”活动方案,并开始接受营员报名,到6月20日,100名核心营员已满额,22日,100名特别营员的名额也被抢空。

7月初,湖北突发大水,降雨不断,发起人和营员们都开始担心活动能否正常举行。但大家的行走热情依旧不减,都积极准备着。也特别关注着武汉的天气和交通情况。

“出发了!”——重庆自驾出行的朋友在群里发出第一条出行信息。为了了解大家出行动态,张文质老师建议大家把自己的行程在群中说下,并及时晒晒出行状态。“火车晚点了”、“火车好慢呀”、“火车又停下了”、“飞机晚点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登机”……一个个信息让人揪心。“进入湖北了”、“到武汉了”、“下飞机了,改坐大巴到武穴”、“看到武穴的牌子了”、“我们到了”……一个个消息让人兴奋。大家带着家人的担心,以各种方式奔赴会场:自驾的、坐大巴的、坐火车的、坐动车的、坐飞机的……虽然出行的过程遇到不便,但都把它当成对行走的历练,毫不畏缩,并体会出另一种幸福。如有老师吐槽:“21个小时的车程,硬生生坐成了26个多小时,我这是赚了”。一位老师本来因飞机晚点烦燥着,最后却是满满的感动:“奇妙的相逢,幸甚至哉,感动常驻,感恩。”是的,那一句“我们在出口等你!”“我带你们去吃饭。”像黑夜里的明灯,像来自家人的温暖。

7月19日晚7:30,破冰活动开始,近百名核心营员顺利到达现场。这次破冰形式与第一届不同,直接在会议室,类似于班级的活动。此时的主持人就像是班级里的老师。当美女主持带着撒娇的责怪声响起:“你们都不举手,让我这老师怎么当呀?”大家都被这表情与语气逗乐了。“你怎么坐在最后一排,到前面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嗯,把你们的领导人带上。”这位自称妖精的美女主持,用她的幽默与激情把大家的热情点燃了。现场的陌生与矜持被融化了,美仁们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上台展示着。没有展示的老师也在座位上简单介绍了自己。印象深刻的有:涂校伴着局长的歌声翩翩起舞;陈伟华老师一家上台讲述,妞妞美丽大方的舞蹈展示;刀哥、刀嫂的美妙歌声“牵手”;大家随沈先方老师一起激情演绎“明天会更好”……张文质老师带头做俯卧撑的游戏把破冰之旅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的几天是紧张而又有趣的学习生活。没有点名,但大家都很自觉,很少迟到与早退。学习认真,互动积极。

对这次教育行走的感觉,朱永通先生的调侃我觉得很到位:“起早摸黑,浏阳-长沙-武汉-武穴。终于快到了。困了,饿了,渴了(水壶丟高铁上了)。这样的行走,真是一次从身体到灵魂的‘越轨’。”

这确实是一次从身体到灵魂的“越轨”:不管是从家出发的,还是从其他会场赶往的,因天气与路况原因,多折腾了不少。不同地域的美仁,呈现了不同的精彩,并因思想的碰撞,开启了不一样的思维。就像一位美仁所理解的教育行走的力量:“我们来自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创造同样的精彩。”

张文质先生的话更是把行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的教育行走不只是为了那丁点需求——自我专业的成长,我们还可以为自己心灵的自由,为了人生的幸福。”

行走中美仁们的学习热情让一些体制内教育培训者感到不解。说到暑期培训,一些培训者常埋怨:“现在的老师太不爱学习了!我们投入那么多,购设备、请专家,进场登记、离场点名,却只圈住了他们的身体,没有几个认真听。”

而这次教育行走不少老师是自费来的。是不是这些老师很有钱呢?不是的。当刀哥在群里说有较便宜的小宾馆,只是条件差些,离会场远些时,一些老师马上争着定。在这特殊时期,离会场近一点就安全一些,方便一些。只是对自费而来的老师来说,“能省一点是一点”。但不管怎样麻烦,大家到会场后学得那么投入,那么幸福。活动还没结束,就有不少老师预定第三届的营员位置。

为何同样是培训,差别这么大?仔细分析了一下,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

1.主动性。

报名是自愿的。大家因喜欢而聚集。不少人是因嘉宾的一本书、一场报告、一个观点或一句话,击中了自己的灵魂,像遇见生命中的贵人一样在被击中的那一刻开始了自己的生命转航。由此预见了远方、看到了希望,加入了教育行走。因这份主动,学习较自觉。

2.参与性

教育行走活动不是单纯专家说,大家听,而是全员参与,互动性很强。破冰活动不必说,TED演讲者都是营员。另外晨诵时刻、歌舞时间、沙龙活动也都是属于大家一起参与的。这种参与性让大家更容易被深度卷入,收获更大。

3.贴心感

主办方细致入微、贴心的服务让参会者感动。报到时收到的书籍、书签、当地特色小吃,茶歇时的果蔬拼盘,遇到问题时的及时服务都让参会老师感到贴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枚小小的书签。是的,书签是雨竹文化为奉献公益讲座的专家、分享课堂精彩的优秀教师和核心营员特别定制的。一个个细节,温暖着参会者。因这份心里认同,营员学习更自觉、高效。

4.多样性

虽是公益活动,但专家毫不含糊,尽心负责,内容丰富多彩,视角独特。如这次,不管是雷祯孝的《教育的三大改变》、戴耘的《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教育有多大影响?》,还是方华的《现实和理想的教育》、涂玉霞的《一所走向理想的学校》,或是朱永通的《细节照亮教育》、杨林柯的《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有的真是他们压箱底的东西,不乏理论引领,而且接地气。

在雷祯孝教授《教育的三大改变》的主题讲座中,我们的眼睛被有趣的视频冲击着,耳朵被他的侃侃而谈震撼着。生动的故事、中外对比、旧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都让与会者叹服。他的三个要改变掷地有声:“学习主体要改变,教育名称要改变,课程结构要改变”。

从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的戴耘教授那里,我们了解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是“道”和“术”的相互关系。明确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和学习,需要师者做一个“好奇的追问者”,做一个“反思的学习者”,做一个“批判的践行者”,做一个“创新的引领者”。在戴教授结尾的那一问——“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中,与会者陷入了思考……

方华局长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丰富”,直接颠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正常思维。他以自己的理解——没有现实的理想是“无根之木”,没有理想的现实是“无泉之水”,精准剖析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用典型案例进一步引领大家思考教育的现状,从“理想”和“现实”两方面分析,解决。

涂玉霞校长的“你的潜能,你的范儿”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教育理想。她用“簇拥、向上、舒展”三种姿态激励教师用丰盈的人生成就智慧的教育,用活力学生的十项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学生搭建“舞台”,把特长变养料,帮助每一个附小人成为独特而优秀的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点,在参观校园时就感受到了师生的那份朝气。

在朱永通老师的《细节照亮教育》中我们习得了如何用一个个教育细节把人托举起来;在特级教师王木春的《民国课堂的回望与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师、小师都是老师,做独特而优秀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王维审、侯登强、杨林柯三位老师的分享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普通教师也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如此优秀。每一个教育者的努力都影响着教育生态的改进。他们可以创造教育局部的春天,可以以己之力影响周围的人,我们也可以!

张文质教授以一个普通父亲的身份分享了他是如何当父亲的。大家却感受到了平常事中的教育智慧。他的心得:“亲密关系、农耕文化、范本教育、价值引领”可以说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精华。

除了专家讲座,还有破冰活动、晨诵时刻、歌舞时间、TED演讲、反串课堂、系列沙龙、参观校园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因入心而想学,因内容丰富多彩而收获更多。很多老师觉得这种“从身体到灵魂的越轨”值得!“在行走中精彩,在震撼中成长,在碰撞中突破。”2017让我们相约厦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