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职作者心中的独白,全职多年想上班,整了24H码字书房
先说整这个的初衷吧
在家全职写了七年,我本身自制力很差,没有经济压力以后人越来越懒,作息混乱,看了一些作家随笔,很多人都提到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要分开,于是开始抱着键盘出门码字。
起初效率确实有很大提升,但慢慢又出现了很多新问题:
咖啡馆
大部分有背景音乐,人声嘈杂,坐一天点一杯咖啡遭嫌弃,点两杯成本高,午间吃饭未必留座。
有段时间我每天去西西弗的咖啡馆写(38-43/杯),西西弗的留座时间是15分钟,中午只能去罗森快速解决,有一天用了16分钟,桌上的电脑就被收了,店员解释有监控管得严。
不过也能理解,我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翻台率,如果我是老板也不会欢迎自己。
图书馆
优点是免费,而且相对安静,还可以随时看书,接近完美的码字场所。
但是没想到最大的问题是上厕所电脑没人看,人杂很怕被拿走,我就见过有同学抱着笔记本去厕所= =
考试季到了抢位置也成了难题,尤其是带插座的位置。
不过以上都是能克服的困难,最终打败我的是疫情,图书馆闭馆改造,一闭就是一年半(大前天终于开了)。
自习室
我知道大城市的自习室是划分出纯静音和低音区的,个别还有朗读区,但是我在的小地方自习室多是一整间,尽管我用的是静音键盘,但一点点的噪音在这里都会被放得很大。
不得不说自习室的公共环境真的很有沉浸氛围,周围的人都在安静学习,我也跟着把某小语种学到了初级,不包座之后就学不进去了。
独立单间也试过,太小太闷,坐在里面气都不顺,何谈码字。而且实践过以上三种码字场所后,我发现外出码字的重点不是环境,而是路人。即使路人完全不care,也起到了变相监督的作用,单间跟家里效果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家里。
综上我总结了自己的几点需求:
1.是家以外的另一个公开场所;
2.要安静,但又不能绝对安静;
3.有路人,不能多也不能没有;
4.最好有书,写累了可以翻翻;
5.周边配套便捷,吃饭选择多。
以上就是码字书房诞生的始末,我的想法也很简单:
一间不太大的公寓,太大房租吃力,打理也麻烦;
一半放座位,一半摆书架,可以来工作学习看书;
用自习室的门禁系统,24H开放,随时想来就来;
对于盈利没有什么想法,收费很低,因为最初的目的是花钱给自己营造一个写作环境,这个相当于工作支出。如果我能顺畅地码字,收入是可以COVER掉这个房租的。家里人也比较支持,因为大家觉得我长期待在家很颓,出门的成本跟弄这个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