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 家具文化说一/二/三 2009年2、3月

(古典家具网 2009-2-23)

记得二十世纪的中国,有社会学科三大里程碑之说:

其一,明式家具--王世襄

又一,中国古代服装史--沈从文

又一,青铜器--郭沫若

其实,陈梦家先生正是同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研究大家.陈先生的书斋的名字是:梦甲室.

中国的文字之美,按照现在的考古发现,从甲骨文开始.用刀书写的文字.平面的......

然后,才是青铜器的钟鼎文,又名金文.

所以,明式家具,也许可能是明代文人眼中的一种立体的"文字"型.

至少,合乎传统的中国文人的审美.

今天我们的追求,大概首先还是:恢复传统.尤其是历史与文化的传统.

也许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将来对明式家具的审美,会有更多的感悟.

"与古人同行",路漫漫其修远兮.

(2009-3-20)

这个帖子原本就是毕恭毕敬地向历史与文化以及传承二者的文化学人致敬的,所以力求严谨,准确。

关于以上“三大里程碑”之说,谨做如下的准确表述:

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中、英文本的问世,被称为继郭沫若的青铜器、沈从文的服装史之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

襄老的明式家具研究的历程,相信大多数喜欢古典家具的爱好者大致都知道端详。这是王世襄先生很个人的爱好与选择,也可以理会为一种无心插柳。而收藏路上与他结伴而行但无奈地先走一步离他而去的人,叫做陈梦家。

沈从文先生原本是著述等身的文人作家,建国后转向文博方向的考古。六十年代*总理因为外交需要责成历史博物馆整理有关中国服装史的资料,沈从文先生是具体工作的担当者,并在此后不断钻研,终成大器。

至于青铜器,或者说上古文化研究,尤其是青铜器承载的钟鼎文(金文)以及在其之前的甲骨文研究等等,似乎学界方面对于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一人名下有不同的声音。

中国之所以能够位列四大文明古国,居功至伟的是甲骨文,以及安阳殷墟(商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甲骨文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东周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关于甲骨文,从发现者清末的王懿荣开始,然后有《老残游记》的作者清代著名作家刘鹗,后来官拜伪满洲国重臣的罗振玉,以及国学大师王国维等等,都是甲骨文文化的股肱学者。

陈梦家先生在甲骨文方面也是大有建树的学者。陈先生的书斋名字就是梦甲室。

而安阳殷墟商文化的这一页,永远无法摆脱的名字是它的发掘者李济。号称中国考古学之父。

(2009-3-20)

之所以从务实的家具走到越来越“不相干”的历史,文化,考古这些务虚的“高调”,在下的思路是:

家具的“型”,窃以为还是一个“审美”的概念。

而审美涉及的是艺术,是一个“眼光”。

关于艺术审美这个话题,有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学者做过如下的比较:

西方艺术审美的代表,在于建筑。

中华艺术审美的代表,在于书法。

如何从书法审美引申到家具的造型审美?

窃以为还是追根溯源,从“结字”的源头来思考,也许是一条有可能的路。

而中国文字的源头从何而来?

二十世纪考古得出的结果有这样一个大致的脉络:

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隶-楷

陈梦家先生是非常了解中国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大家,从甲骨文的龟腹牛胛,钟鼎文的青铜器,以及战国秦汉的竹简木牍,都是他孜孜不倦的钻研目标。相对而言,满堂的明式家具,是附带的个人爱好。

也许,陈梦家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从中国文字的结字之美,触类旁通地窥探到了明式文人家具中前代文人审美的一条通路。这是否也是一种与古人同行的修为?

当这些明式文人家具在几百年前诞生的时候,它们最初的主人还未能有幸目睹源头的甲骨文,对钟鼎文的认知也远远不如陈梦家先生这样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后人。

也许,这是一个待开拓的方向。

当更多的后来者真正从艺术审美的层次认识到中国文字的结字之美并真正把这样一种构建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心智与情感的时候,我们距离设计出当代的文人家具的时代可能也就为时不远了。

也许。

也许,这也是一种香火的传递,尽管曾经颠沛流离。

(附记 2020-2-28)

以上的三大里程碑的说辞,是大陆官方范本。思前想后,觉得如果从中国古代文化的角度而言,大概青铜器甲骨文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窃以为是荷兰人高罗佩的中国古代春宫文化研究。

古斯塔夫艾克教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原文是英文,这个中译版本的“图考”二字,不晓得操办具体事务的当年为艾克教授绘图的杨耀先生的门徒陈增弼,是否借鉴了高罗佩的《秘戏图考》的“图考”说法。

高罗佩的《秘戏图考》和《中国古代房内考》,是货真价实的“考”。

而陈增弼先生主持推出的中文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首先,英文书名中就没有“花梨”,其他的就不提了吧。稍微仔细读一读艾克教授的英文原著,就明白,那首先是一本图录:照片与绘图。

说远了。中华古代家具文化的第一本专著,出自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教授。

(艾克教授与夫人曾佑和女士)

(0)

相关推荐

  • 刘体智小校经阁藏宝追踪

    2017-06-29 2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有关收藏名家的回忆.介绍的文字,也在出版界热闹起来了.小校经阁和它的主人就这样从冷落多年的角落被推到聚光灯下:上海市静安区政府为 ...

  • 林海微澜:古典中国 -- 家具文化之明韵

    (20090330) 最近反省在下在网络的这几个春秋(从2006开始,无三不成几,勉强够本了吧),觉得多少也有那么一点点的祭旗坡本色. (备注:祭旗坡,热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战地地名) ...

  • 林海微澜:漫话红木-随笔随言之二 2006-10-27

    很佩服现如今的这些红木爱好者,真是够钻研的. 把西方式的求证和学术研究方法用来分析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家具物件.如果老祖宗们能从地下爬出来的话,碰上现在的这许许多多的疑问与质问,他们多半得选择还是爬回去的 ...

  • 林海微澜:漫话红木-随笔随言四之额外篇二

    在下以为,古典红木家具,当得起是一项消费性的投资,也有人称为投资性的消费. 有的家具,用了以后,年年折旧贬值,到最后送给保管站看大门的白用,只求人免费搬走腾地方出来.有的家具,越用越光亮,水涨船高,用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906 文化与审美 2006感悟无用

    直到今天,在下依然觉得,居家过日子,有些需求是"用",有些需求是"无用". 什么叫做有"用"? 看得见,摸得着,比如柴米油盐,笃定是有&qu ...

  • 林海微澜:紫黄文化说---海黄黄花梨概分

    (2009-03-17) ---海黄黄花梨概分 关于海黄的分类,窃以为出发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比如从外观的色相区分,可以按照深浅的不同分为深色料与浅色料,颜色居中的为中间色料,以此为出发点,在 ...

  • 林海微澜: 紫黄文化之紫檀

    (2009-3-8) 中华文字中最早出现的"檀"字: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有今人说这就是"紫檀". 余不敢言) <郑风 ...

  • 林海微澜:紫黄文化之亚细亚的孤儿(古典版)

    (2009-3-21) 这半个来月一直在瞩目着那个叫做祭旗坡的角落. 于是,把去年曾经在"漫话红木-随笔随言"里的一阕旧帖给翻了出来. 当时是多少有些一语双关,甚至三关四关地把这几 ...

  • 质胜文则野117 三足扁壶 20200619林海微澜

    这件越南黄花梨三足扁壶,是2009年的收获. 好得不得了的可遇不可求.   (2009年旧照) 三足器型,或许师法上古的青铜器.最有名的三足,叫做三足鼎立. 整体的造型简练,洗练,从把,到扭,至流,以 ...

  • 质胜文则野137 不知名壶二式 200709林海微澜

    不晓得这两把壶的名字,图省事,且称作不知名一二,难得糊涂. 不知名一. 有紫砂同好说这个造型类似束柴三友,只是不大规范.问了问当年的捉刀人黄(梓)成,越黄工艺茶壶之父,答:壶盖是只蝉,大概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