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旅】走进鲁迅故居,感受先生的博大温暖情怀 | 游记 徐景洲

真是巧,我第一次参观北京的鲁迅故居,是2013年11月11日,第二次参观鲁迅故居是2021年11月13日,前后仅仅相差两天就是八周年整。八年尽管很漫长,但再次走进鲁迅故居,依然是八年前一样的激动不已。

八年前参观鲁迅故居后写下这条微博:

“走进鲁迅故居,走进鲁迅博物馆,走进鲁迅书店,走近鲁迅,感受他的博大精深,感受他的伟大永恒。这时重温鲁迅箴言,更感到鲁迅作为文学家的伟大。洗炼,精致,精确,文采,优美,形象,深刻,隽永……既有传统文化一脉真传,又有时代风气领先创造,形成别具一格的个性十足的鲁体鲁风鲁味,让人百读不厌,堪称传世不朽经典——鲁迅的文章连标点符号都是十分考究的啊!”

在上午的飒风暖阳中走进鲁迅故居四合院,院内两株鲁迅手植丁香树枝繁叶茂。若是四月来,丁香花开,芬芳沁脾。四合院的正房,是先生与母亲及朱安的居室。西屋是厨房,现在是管理员值班室。东面是杂物房,现在是展室,鲁迅亲手画的四合院房屋装修图原件就悬挂其间,以此可见鲁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母亲的孝心。南屋则是客厅。所有房间都保留着当年的家具布置,睹旧物思伟人,觉得与鲁迅走得更近了。

后院则更多鲁迅的味道。熟悉鲁迅散文《秋夜》的朋友,都会特别细观他笔下的那两株枣树:“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鲁迅特有的表述,是堪称经典的修辞范例与炼字佳话,不仅写尽了精神的孤独感,还教会我们欣赏平凡风景的诗意,打开的是热爱生活与自然的审美心扉。先生笔下的水井、手植黄刺梅与一畦菜园都在。更为醒目的,是那写下许多名作的八平米的老虎尾巴小屋,它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房,也是先生的一座纪念丰碑,它形象诠释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鲁迅精神,顿时令人肃然起敬。

在后院,我时而侍立,时而徘徊,心里默默诵读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敬仰博大的济世报负与家国情怀,吟赏着先生的文字之美,身临其境,心临其境,心中充盈着对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先生能受到人们永远的崇敬与爱戴,是他伟大人格魅力的必然。

如果说,参观鲁迅故居,像走进鲁迅的生活与怀抱,那么逛鲁迅书店,则像在他的思想的世界与怀抱中感受着他的人文温度。与八年前看到的狭小拥挤相比,改造后的鲁迅书店,宽敞而时尚,林林总总尽是鲁书,还有一大张长桌供休息阅读,还有讲台可举办读书报告会。这样富有亲和力的布置,也是鲁味的体现,让人自然联想到鲁迅对年轻人的关心呵护。我特意走上讲台,小声讲了一段参观鲁迅故居的感受,录视频纪念。

我最早接触鲁迅,是文革中的传单与大字报,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名言:痛打落水狗。最早读他的文章来自中学语文课本《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后来买了许多鲁迅著作单行本,买过两套鲁迅全集。欣慰的是,我还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闲读鲁迅》的随笔,又在《阅读与写作》杂志发表赏析《阿Q正传》夸张艺术的文学评论。

现在,常有人把专注揭露生活阴暗面的作家称为当代鲁迅,这真是对鲁迅的误读与曲解,也是对鲁迅的亵渎!因为鲁迅揭露的是黑暗腐朽社会的种种阴暗面,是为了唤起人们疗救的觉醒与希望,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不合理制度。而最重要一点,就是鲁迅所面对的是剥削与压迫人民的反动政府,面对的是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制度,而不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政府,不是优越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些“伪鲁迅”们与伟大鲁迅在人品上更是不在一个层次,鲁迅煮着自己的肉,炸出皮袍下的小,严于解剖自己胜于对待别人,反思自己更甚,我们只要看他小说中的那个时时处于矛盾自责中的“我”就足够了!他绝不会扮上帝装圣母!他的笔下,主人公多是苦难穷人,而没有一个好地主!鲁迅千秋,是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是一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鲁迅博物馆正在整修,留等我的第三次走进鲁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