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齐名,死活不做君王,他周游春秋诸国,三让天下引发血案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君王之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即使是在当代社会,依然会有很多人想做皇帝,因为君王那种君临天下、说一不二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说到底是是权力的作祟。

但在政权诞生最初的年代,很多人还是有情怀的,比如上古时期的禅让制,不管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总归是禅让而不是家天下,到了商末周初依然还有这样的人物,不愿意做君王,三让天下,从而诞生了一个朝代,一个诸侯国。

诞生的是朝代是周朝,诸侯国是吴国,并且三让天下有两次发生在吴国。第一次当然是太伯奔吴:太伯的父亲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伯、小儿子仲雍,三儿子季历,季历有个儿子叫姬昌,周太王非常喜欢姬昌,但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周太王要传位给太伯,这样就没姬昌什么事情了,为此,周太王整天长吁短叹。
太伯深知周太王的烦恼,于是太伯借给周太王进山采药的机会带着弟弟仲雍跑到了吴地,这样季历顺利继承王位。到了周太王去世,太伯回来奔丧,季历提出要让位给太伯,太伯听后又带着弟弟回到了吴地。后来季历被纣王所害,太伯回来参加葬礼,姬昌要把王位让给太伯,太伯再次来到吴地,断发文身,融入到了当地中去,并被推举为首领,建立了吴国。
太伯是这样三让天下,由此诞生了强大的周王朝和强大吴国,不得不说太伯是一个道德上和能力上都非常突出的人,即使是太伯即位,周朝同样会很强大。

等到武王伐纣成功以后,吴国的君王已经传了五代,而季历这一脉才三代,其实周武王也就比当时吴国的君主周章大一辈而已,因为太伯死后,吴国君主之位传给了仲雍,毕竟仲雍是太伯带出来的,也要给个交代。周武王找到了周章,认亲后把他封在了吴地,继续做在吴国做诸侯,这也算是给了吴国一个合法的身份。

到了春秋末期,吴国当时的君主是寿梦,已经是吴国第十九代君王,此时吴国也开始强大起来了,寿梦有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也不知道为什么,小儿子总是那么优秀,这里的季札也是非常贤能的一个人,寿梦想将王位传给季札,但是遭到了季札的拒绝,于是长子诸樊即位。

当然,诸樊也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季札,想要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又一次拒绝,于是诸樊死后并没有把王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弟弟余祭,希望二弟能够再传给三弟,三弟再传给四弟季札,他的的弟弟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到了余昧死的时候,把王位传给季札,但是季札却避而不受,于是余昧的儿子僚即位,是为三让吴王之位。

关于这段历史,在《季札挂剑》中也有非常清晰的记载:
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
诸樊要让位给季札的时候,季札第一次推辞跟诸樊讲了宋国子臧的故事,表明自己是学习先贤,没想到吴人更加认为季札是德厚才高之人,都想他做君王,没办法季札只好隐居到深山老林才打消了吴人的念头。
在自己哥哥当吴王的这些年,季札也没闲着,他开始周游诸侯国,一方面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尤其是想去中原诸侯国学习礼乐,另外一方面也是躲避哥哥的让位。
季札首先来到的是鲁国,他来鲁国是为了观周乐,在这里他和孔子第一次相遇,此时季札33岁,孔子8岁,两个人应该没有什么交流,但孔子却能看到季札在此次观礼上的表现和言行,因为季札曾经这样惊叹周乐: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意思是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可能是这段经历,让孔子对季札非常的推崇。

离开鲁国,季札来到了齐国,他给了晏子建议,让他尽快交出封邑和权力,以避免杀身之祸,晏子听从了季札的建议,果然避免了一场灾难。其后季札又先后到了郑国、卫国、晋国,都在不同方面给予建议,并获得相当高的评价,由此奠定了他在诸侯国中的名声。

由此,季札成为为孔子最仰慕的圣人,也是当时出名的学者,因此被称为“南季北孔”,他是南方的第一位圣人,只不过他没有带学生,也没有成立自己的学说,因此不被人熟知,但他跟孔子可以说是有相似的学说和观点。

虽然季札不愿意当吴王,但是有人想当,这个人就是公子光,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不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公子僚即位以后,虽然也励精图治,但是臣子们却暗潮涌动,尤其是公子光。公子光是诸樊的儿子。

公子光认为,既然四叔季札不愿意做吴王,那么该继承王位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僚,因此他就千方百计想刺杀僚,然后自己当吴王。公子光还是很有能力的,他招揽了伍子胥,并通过伍子胥招揽到了杀手专诸,伍子胥自然也就成了公子光的座上宾。

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公子光成功策划了刺杀吴王僚的行动,并有实施者专诸杀掉了吴王僚,公子光成为了吴王。对于此,季札也并没有说什么,他到吴王僚的墓前痛哭了一场,回到自己的住处等待调遣。
从这个角度来说,季札对于吴国的灭亡应该负有间接的责任,勾践灭吴的时候是夫差在位,而夫差则是吴王阖闾的儿子。当然这么说有点牵强,但由季札三让天下引起的吴国的动乱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也给吴国的灭亡带来了隐患。
总体来说,季札虽然在当时很有贤德,却在自己国家的政治上处理的并不好,其次他并没有收很多学生,因此虽然也是当时的大家,但却不被人熟知,每个历史人物都有时代局限性,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
参考资料:《史记·吴太伯世家》、《吴越春秋》、《季札挂剑》
更多干货资源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