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从上海去黄山,偶遇高僧树顶打坐

1933年10月,杭州到徽州的公路正式开通。在此之前,两地来往需走旱路、水路,十分不便。

民国年间,徽州曹氏兄弟出巨资修建此公路,两地之间来往从此通达。

徐穆如先生

(1905~1996)

在公路开通两年之后,30岁的徐穆如先生搭乘公共汽车,自上海,经杭州,到徽州,游览心目中向往已久的黄山,写了《黄山游记》一文。

徐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大家,造诣很深。当年的黄山之行,对徐先生的艺术成就必有助力吧。

徐穆如先生作品

一条道路的开通,不仅繁荣了经济,也便捷了艺术家领略祖国山河,提升了中华艺术的水平。可惜在几年之后,日寇侵华,道路毁坏,公共汽车被征用。

抚今追昔,世人定是颇多感慨。如今,我们随着1935年徐穆如先生的脚步,领略黄山的风景。

黄 山 游 记

徐 穆 如

1935年

皖南风景,素称于世,而以黄山为尤著,自来文人画史歌咏描写之者,不胜缕述。

惟以交通梗阻,非穷数月之时间,难以一履其地,好山水游者,咸引为至憾云。

自杭徽道通,游者称便。

杭(州)徽(州)公路 (民国时期)

杭徽公路首次通车之车辆(民国时期)

今春,余自沪到杭,翌晨七时,搭杭徽直达汽车出发,经玲珑、天目,而抵昌化,已十一时,各下车散步,购备食物充饥。

午后即鼓轮前进,经盘旋险峻,蜿蜒若长蛇之岭路曰卅余里,于五时左右抵徽州。

徽州风景(民国时期)

沿途所经,景色殊佳,峭壁古槎,浅滩流水,画意诗情,耐人寻味,惜不能随意停车,一一摄影为憾。

在徽州车站之南,有长桥名太平,建筑雄伟,悉以大石板铺成,较水门汀,殊无多让。隔岸有著名之太白楼,及如意寺,并有古塔,足资纵眺。

时晚烟乍起,暮云四合,即投宿逆旅。

容溪急流 (原文照片)

次日黎明,即雇轿向黄山进发,一路晓色迎人,宿雾未收,快人心目。

经小村落四,抵容溪,涧水淙淙,景色益幽。

过此则入山益深,人迹愈稀,偶见一二乡人,驱骡运物,狭道相遇,只能侧身而过。

傍晚抵金竹坑,因无旅舍,即宿于小店中。门前有大涧,水流湍急,竟夜如闻骤雨。

翌晨五时,天尚微明,即起身行,雾气重重,衣冠为湿。

经芳村,山色水光,模糊一片,潺潺之声,若奏笙簧,一绝妙米家晓烟图也。

汤口镇(民国时期)

再前行,于八时抵汤口,乃舍轿另雇挑夫担行李上山,随后步行约五里,至汤池,乃解衣就浴。时气候尚寒,而池水甚温,热气蒸腾,而无硫磺气,略带朱砂香味,盖此处昔曾产朱砂故也。

由此拾级而上,路渐高峻,绿竹参天,浓荫蔽地,爽朗可人。

又五里,抵慈光寺,建筑已古,稍呈颓弊,同游与寺僧乃合摄一影于寺门,以留纪念。

莲花峰绝顶 (原文照片)

入寺午餐后,由寺后左向行,路渐倾攲,益形险峭,而景益奇妙,以不胜足力,额汗涔涔,乃就石上稍憩。

又前行转过一坡,豁然旷朗,危崖当前,飞瀑中落,惟岭巅以为云气所笼罩,不易窥其真面,下为绝壑,幽邃莫能穷其底。于此稍驻,令人心旷神畅,真极岩岫之大观。

由此而上,径愈险,行愈艰,策杖徐行,气喘吁吁,有高插天表之峰,碍目当前,即号称卅六峰冠之天都峰也。

复上则为小心坡,石级巉削如壁立,虽旁有铁栏之装置,因年久锈败,不敢攀扶,为上山之最险峻处。

由左折而上,有石笋形之峰三,突起山腰,则蓬莱三岛也。因天色乍变,险暗不能摄影,深为可惜。

莲花峰上鹤盖松(原文照片)

再上为文殊洞,穿洞而过,循石级缓步而上,有老松一,横枝当路,临风飘拂,即著名之迎客松也。

须臾抵文殊院,离去平地已卅里,院前有隆起小阜,中微凹,可容二三人,谓之文殊座,相传文殊祖师,曾参禅于此云。

纵目四顾,则左有天都,右有莲花、莲蕊等峰,遥望则群峰隐约,出没于雪雾飘渺之中,凉风偶作,清人心腑,顿有出尘之想。

文殊院前雨中景色(原文照片)

北望文殊院后,有石壁成圆形,惟不甚高,则为玉屏风,异松怪石,到处而有,令人目不暇接。时暮霭四起,体力已疲,乃返院整卧具,晚餐后着枕即入黑甜乡。

一觉醒来,天已大明,闻松涛谡谡,砂子蔌蔌打窗,知起暴风。

晨餐后,出寺门,几不能立足,同游者咸不敢出游,余因不耐闷居斗室,乃披围巾,冒风冲寒,携手杖向莲花峰而行。

经峭拔山径,曲折盘旋,过巉崖,直上莲花峰顶,俯瞩莲蕊等峰,似在胁下,而号称第一只天都峰亦未免稍逊一筹也。因峰上无所遮蔽,风益狂暴,只得仍循奔走,不胜足力,即安眠休息。

蒲团松上入定僧 (原文照片)

次晨风敛,日光微现,寺僧亦忽动游兴,愿作狮子林游,并为前导。乃于九点钟向昨经之路,至莲花峰下,有平圆之老松一,出石隙中。

老僧乃指谓曰,此蒲团松也。即兴然攀登其巅,趺坐作入定状,乃为摄一影。时阳光初现,因係特快片,故放缩小光圈为f.11以1/25秒摄之。

莲花峰途中之松 (原文照片)

复向西下行,过百步云梯,穿鳌鱼洞,而上平天矼,折而北,至光明顶。忽雾气重重,日光全收,俯视则白云层叠,似惊涛骇浪之骤兴,诚属奇观。

复向北下行,石階甚平,颇易举步。

坐看雾里山,萝笔生花旁之奇景 (原文照片)

少顷,即抵狮林精舍,共同茗点于此。遥望松林葱蒨,云雾飘渺,始信上昇等峰,乍隐乍现,难窥真面,只觉其峻奇而已。

抵萝笔生花,旁有一岩,上有一松,下有一峰,突起成罗汉形,仿佛坐看雾中山色,亦一奇景也。

狮子林之雨景(原文照片)

时雨丝断续而下,群峰俱为雾气所笼罩,米襄阳泼墨图也。

时为午后二时,以f.8 1/25秒摄之。再上清凉台,下瞩林峦,模糊一片,只见云雾变幻而已。

至三时许,仍循原路回文殊院。记已行崎岖之路卅余里矣,次日大雨,开门则一片迷茫,了无所睹。

晌午雨稍止,峰已微露其巅,而为雾气截而为二,若刀切然。雨里看山,倍见清丽。

翌日仍雨,同游者。因为职务所羁,咸冒雨离此名山而归。

本文由终南山故事独家整理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