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设计:中文字体
每当我们聊起字体设计,我们通常想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那些文字标志,他们或是对笔画进行夸张的创作,又或是与图形进行融合,一般情况下都是围绕几个字进行创意,这样的设计严格来说应该叫做字标,英文称为 logotype。
但是今天我想带你们了解的是另一种如空气般存在不可或缺,可是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设计。街道上常见的指示牌、手机软件里面的新闻正文、电脑中安装的字体文件或是一本书中的大量文本。字体是文字信息的实体,它无处不在。
在中文字体中每个文字都被确确实实地固定在一个方块中,无论是字帖上的田字格还是在软件里面选择一个字时出现的高亮块都是这个方块,他被称为「字身框」。这起源于金属活字时代。
所谓字身就是每个活字铅块的实体,而会粘上油墨实际上有文字的部分称为字面。字面并不会完全将字身框填满,而是处于另一个假想的方框中,学名叫做「字面框」。字面框决定了一个字占格子的最大面积,而如果所有文字都按照字面框的尺寸填满,那么他们实际看起来是不够舒适的。
比如「国」字与矩形边缘完全贴合,字看起来很大;而「今」字成菱形,四角空,看起来就会比较小;再比如「下」字是倒三角,上边满下边空,看起来位置偏高。所以实际设计中,会对不同字的实际尺寸进行适当调整,使他们看起来更舒适,达成视觉统一。
如今我们看到的大量文字版式便是由许多字身框紧密排列而成的,字面框占字身框的比例就是「字面率」。这决定了默认情况下文字之间的实际间距,当然我们可以在后期版式设计的过程中,对字身框的距离进行整体调整。
当我们开始着手设计一个字的时候,字身和字面是要首先考虑的东西,通过不同比例字身框的设定,一个字体可以瘦高也可以比较矮小。
另外我们还要指定字中笔画的粗细,整体笔画越粗,字就显得越重,因此字体的粗细也被称为「字重」。虽然这些不同粗细的字体属于同一系列,但是还要针对不同字重进行大量的单独调整,让笔画清晰、留白合理,甚至可能要根据视觉效果进行优化调节。
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笔画的紧凑程度使文字产生截然不同的观感,这便是对于「中宫」的设定,而除了这些总体上的规划,在每一个字的细节当中,需要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笔画可以做得坚硬一些,也可以做得比较柔软,口字结构下面出脚,可以让整个字显得更加稳定,而将出脚移除又会显得简洁明快,有现代感。
早期的字体会在角落处设计一些负形缺口,这是因为油墨浸润,会使印刷文字的边缘模糊不清,所以才设计这样的缺口,使油墨自然扩散时能够刚好把这些缺口填补上,这样文字才会更加清晰,易于辨读,这被称作「油墨陷阱(ink trap)」。
在照排时代,因为反复的拍照会让笔画失真,所以会在笔画的端头加上略微突出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的「喇叭口」。
到了今天,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油墨陷阱和喇叭口都已不再是必要的结构,但是也有很多字体将其作为一种装饰细节加以保留。
说了这么多,这只是黑体字中可以考虑的设计内容,至于宋体笔画的粗细,装饰角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点提撇捺的曲线造型,都有着极大的设计空间。
汉字字体的设计一方面是创作出一套字的整体风格,另一方面则是要对每一个字逐一击破,进行更具体的设计。
比如有的字结构错综复杂,如何让整个字看上去清晰明快;有的字天生重心不稳,如何让它能够很好地和其他字排在一起;有的字笔画特别多,如何让它和别的字看上去重量相等。
相同宽度的横线,与竖线交叉时竖线会看起来更细一点,所以需要将其稍微加粗,以保证视觉上粗细的相等。
再比如当斜笔画穿过横笔画的时候,看起来会有些许错位的感觉,所以要将两端适当偏移弥补一下视错觉的损失。还有非常多关于视错觉的其他设计细节,这值得我们以后专门聊一聊。
汉字,世界上唯一仍然被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结构复杂,数量庞大。一款商业级别的简体中文字体包含 7000 字左右,简体和繁体都包含的话则要 1 万字左右。方正字库为公安系统专门开发的身份证字库,字数达到了 7 万多个。我们究竟应该从哪一个字开始做起呢?
「永字八法」是一个从书法中传承下来的概念,在一个字中包含了汉字中可能出现的大部分笔画,而「永」这个字本身也稳定端庄,通过这一个字就可以将整套字体的特征和气质大概确定下来。
然后是需要优先处理各种极端情况的字,刚才说过,方形的「国」和菱形的「今」可以基本确定字面范围;通过「我」字,可以推敲内部空间的划分;「然」字中有各种各样的点;「风」这个字包含了汉字中较难处理的笔画和结构;「意」和「酬」解决了横竖笔画特别多的情况;「鹰」字极为复杂,包含了上下、左右、包围各种嵌套结构。还有很多代表性的字,他们都是不错的文字创作起点。
字体,设计的基础要素之一,关乎着一个民族的设计风格,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氧气。它无处不在,人们却又总会忽略它的存在。
而在如今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提起平面这个词,人们总是会先想到日本风格、纽约平面派系、波普、孟菲斯、里特罗等等,相比之下,就连作为中国风格最基础的汉字字体设计,在网络上能找到的相关资料也显得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