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侠——唯一健在的大师
从80年前在武汉初登舞台,到16岁在中和戏院以《十三妹》、《大英杰烈》、《翠屏山》赢得“挑帘红”,直至完成“出荀入赵”自成一派,再到后来居上与马、谭、张、裘并称“五大头牌”, 今天京剧舞台唯一独创一派的女性艺术大师、目前京剧界唯一健在的流派创始人——85岁的赵燕侠,舞台生活80载留下了太多的传奇。前天,当她优雅依旧地出现在“舞台生活八十年”座谈会现场时,一个时代的梨园记忆仿佛被唤醒,当梅、尚、程、荀、马、谭、张、裘均已成烟云,“燕赵侠女”已不仅仅是一个流派的代名词,而成为京剧黄金一代的唯一存念。
独挑“燕鸣社”比肩师辈
从独挑“燕鸣社”戏班走南闯北,每场收入达惊人的800元与梅尚程荀马谭张裘等师辈比肩,到1960年并入北京京剧团,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14名一级京剧演员之一,赵燕侠有着很多传说般的经历:人民剧场连演一月不翻头、仅1961年就上缴国家23万元且40多年保持高额票房收入、吐字之清晰以至于不用字幕、为艺术不畏权贵不惜与当权者对抗、曾因爱情戏被批判低级下流遭禁演到在周总理等人的认可下恢复名誉??赵燕侠的艺术人生有过大红大紫,也经历过低谷徘徊,幼时的苦难和政治的残酷养成了她独特的个性,甚至对艺术严谨到了不近人情,以至于多位弟子都被她骂跑了。而此次将在赵燕侠舞台生活八十年纪念演出中登台的吴昊颐和朱虹则是她近年来收下的两位弟子,12月29日至31日,赵燕侠亲授的《白蛇传》、《花田八错》、《潇湘夜雨》将由两人分别领衔在长安大戏院演出。
造诣人品皆为梨园典范
荀派名家孙毓敏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赵燕侠的铁杆粉丝,她的演出孙毓敏几乎场场必到。“无论是《花田八错》、《盘夫索夫》还是《碧波仙子》,赵老师都是咬字清晰、唱腔好听、扮相美丽、功夫到位,在那时大家都不太上座或是上座很差的情况下,她的上座是京剧界最好最持久的。2010年赵老师获得‘终身成就奖’第一名可谓实至名归。”在孙毓敏的记忆中,赵燕侠一次演出的细节被定格至今,“那是她在《大英杰烈》中反串小生,扎靠、穿厚底,她的左腿高高抬起至头部,叫了三个好后才落下来,我当时兴奋得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台下哇哇叫好,观众都疯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而除了以艺术倾倒业内外,赵燕侠的侠义也有口皆碑。当今叶派掌门叶少兰无数次听母亲讲起赵燕侠和父亲旅途中照顾自己的情形。“赵老师15岁时,我才只有几个月大,当时我母亲带着我去上海看父亲,她也恰恰跟随她的父亲去上海,便与我们一路同行。那时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到南京转轮渡,可轮渡上其乱无比,挑担的拿行李的来来往往,母亲怕别人碰到我,一直怀抱着我跪在船上的硬板凳上,赵老师的父亲赵小楼先生一直伸开双臂护住我和母亲,因为怕我母亲累,赵老师虽然只有十几岁,但还帮着母亲抱着我,父女两人尽显艺人的仗义。”
一个金铺、一个皮货庄没能换走赵燕侠
自称没有文化也没上过学的赵燕侠,仅用一个小故事便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那会儿唱一场戏太不容易了,记得那时我头一场戏是《十三妹》,可要唱戏得拿红票,得给剧场凑足灯光电钱,否则人家不给时间。为了这场戏,家里把仅有的两件破大衣拿到当铺当了,凑了150张红票才算开戏。那次上了有一百多人,演完后就有人找到我父亲说要拿一个金铺换我,可父亲没同意,说‘我再穷也不能卖闺女’,后来人家又说再加一个皮货庄,父亲仍旧没同意。那时我说什么也没想到能有今天,想到父母我心里很难受,但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同很多从小学戏的苦孩子一样,赵燕侠的学艺经历也充满了苦涩,就是练功已非常刻苦、演出已十分圆满之时,她也常常遭到父亲的暴打,理由是让她记住今天成功的原因,因而“赵小楼打出了赵燕侠”一说传遍梨园。数九寒冬,由于付不起琴师10元一个月的吊嗓钱,赵燕侠就冲着冰喊嗓子,直到冰化,还有一种不花一分钱的方式便是对着家里的破坛子喊。说到此,耄耋老人几次哽咽。
研究赵燕侠可以重建京剧界的价值体系
虽然是第一次见到赵燕侠的真面目,但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此前曾无数次观看或聆听过赵燕侠的艺术资料。在他看来,“旦行艺术是由男演员创造的,即便是在民国初年女演员在行内的人数虽然大有超越男演员之势,但真正有重要影响的还都是男演员。不过从上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女演员对于性别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努力发掘自身潜力,将声音、形体等女性特殊的魅力价值进行了再发现,而这些女演员中真正成为大师的非赵燕侠莫属。不过多年来理论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而理论研究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京剧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目前整个行业内价值体系出现了混乱,而这个价值体系在清代是完备的,在民国时也是完备的,唯独现在出现了问题。一个行业重要的是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而现在的中青年演员的价值观其实是混乱的。因而为赵燕侠老师举办研讨会其实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今天的人知道大师是如何养成的,重建戏曲艺术的价值体系,使其回到正路,从而为艺术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