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能上网,都要感谢他,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

中国互联网第一人。

1995年的早春,在北京中关村的南大门零公里处,竖起了一块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 “信息高速公路”广告牌

这块牌子竖起来后,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们都懵圈,纷纷抛出疑问说:“这高速公路啥时修的,我怎么不知道呢?”

其实,这是当时中国首个互联网公司瀛海威花了18万,竖的一块广告宣传牌,目的是引导人们去自己的科教馆。

在那里,普通人终于享受到了上网冲浪的乐趣,也真正跨入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门。

此时,距离中国人通过互联网发出首封电子邮件,揭开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已经过去了8年。

这封电子邮件的发出者就是钱天白教授,他是中国互联网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1945年,钱天白出身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家中有七个兄弟姐妹。

谈到无锡钱氏家族,那真是了不得。

大家熟悉的科学家钱伟长、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被周总理亲切称为“三钱”。

虽然他们不都是无锡人,可实际上他们都是一个祖先,是五代吴越王钱鏐的后人。

● 被周总理亲切称为“三钱”科学家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钱缪早年是个盐贩,后因在唐末平定战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吴越王。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江南地区富甲东南。

而钱氏世世代代在江南繁衍生息,始终以读书为头等大事,家族更是人才辈出。

钱天白也是一样,他聪明好学,从小就是“学霸”体质,拿奖拿到手软。

1963年,18岁的钱天白以6门功课平均9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

大学时期的钱天白依旧是“学霸”。

1968年,钱天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辽宁省辽阳市继电器厂工作。

那其实是一家街道福利工厂,专门组装电器开关和配件,如此简单的工作让钱天白学的专业毫无用武之地。

不过,钱天白并没觉得有啥不好,他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勉励自己,工作之余每天仍看书学习。

期间,他凭借自己的专业帮厂里更新了许多电子设备,还顺便帮大妹妹钱红菱组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鼓励她学好外语。

钱天白为人热情,任何人找他帮忙维修电器,他都来者不拒。

他的好学和热情,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爱戴。

1976年,31岁的钱天白因为表现好,又是清华高材生,终于被调去筹建辽阳石油化纤总厂设计院,并担任了厂里的总工程师。

● 建设中的辽阳石油化纤总厂,钱天白从筹建到建设一直参与其中

这一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应邀参观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通过跨越两大洋的人造卫星连接(连接夏威夷和英国)发出了人类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而此时,清华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刚刚研发成功“微机”,速度刚达到百万次级每秒,只应用在大型科研机构。

● 中国人自主研发的DJS系列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当时,计算机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是陌生而又神奇的。

1979年,因为工作能力突出,34岁的钱天白被调至北京五机部计算站(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所的前身),在这里,他才真正接触到了计算机。

钱天白与互联网的故事这才缓缓拉开序幕。

上世纪80年代初,钱天白到东德出差,为单位引进大型计算机。

那时的中国,虽然也有大型计算机,可与国际水平还相差很远。

当时,世界级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由于芯片技术的普及,不仅体积更小,运算速度也普遍达到了上亿次每秒。

普通人自然用不上这么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可对于航天、军工、船舶等领域来说,就是自行车和飞机比速度的关系。

在这时期,钱天白第一次听说了“互联网”这个词。

不过,此“互联网”非今天的“互联网”。

那只是欧美等研究所通过CSNET(计算机科学网络)系统,让科学家们收发电子邮件的专用网络。

因为工作关系,钱天白经常出访欧洲,他也亲眼目睹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他意识到这种技术将会取代传真,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只可惜当时中国并没有实现与世界互联网的物理连接,这一等就是数年时间。

这期间,钱天白一直在积极与世界互联网研究机构联系,为中国能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不断奔走呼吁。

1987 年3月,钱天白代表中国,应邀参加了国际互联网交流会。

会场上突然出现中国人的身影,这让很多外国人都十分惊讶,可钱天白很骄傲,他开玩笑地说“中国终于绑上了互联网这台战车” 。

这次会后,在钱天白的努力下,当时的东德和中国间采用CSNET协议建立了e-mail连接。

兴奋的钱天白开始在国内筹备上网的条件,从建立账户到完成协议又过去半年时间。

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钱天白激动地发出中国第一封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邮件收件方是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令人感慨的是由于当时网络交换技术还不成熟,这封本该数秒内到达的电子邮件居然整整花了6天。

9月20日,德方收到这封邮件,随即回复“Congratulations(祝贺)!”

钱天白发出的这封电子邮件对中国互联网意义重大——

它宣告中国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族的一员!

随后数年,钱天白和同事坚持与国外同行使用电子邮件联系和沟通,小心翼翼保存着中国互联网的火种。

这期间,美国建立了5个超级计算中心,通过网络为国防科研机构及大学提供计算和数据查询业务,正式掀起了国际Internet连接的潮流。

互联网的出现带动了各种域名的注册热潮,1990年11月,颇有远见的钱天白意识到,中国虽然还没普及互联网,但终将会在其中有一席之位,便代表中国向国际域名组织登记注册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

注册是注册了,可中国互联网连影子都还没有,该域名服务器只好放在了国外运行。

由于钱天白的呼吁和推动,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新生事物,开始了最初的尝试。

1993年3月2日,中科院租用国际卫星通道首次连接上了美国的网络,网络速度64K,挂了一天就断掉,但是让中国互联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联通。

这个时期,钱天白开始筹建中国互联网中心,希望从物理上真正实现中国独立服务器的建设。

1994年5月,在钱天白的努力下,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的设置。

CN域名服务器正式从国外移到了国内,从此结束了中国域名服务器放在国外的历史。

1994年5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正式将CN域名服务器正式从国外移到了国内。

这一刻,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而正是钱天白点燃了最初的星星之火。

可很多人不知道,对于努力推广普及互联网的钱天白来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重情重义,或许是钱天白这一生的真实写照。

钱天白为中国互联网事业努力奋斗的时候,他还在照顾患病多年的妻子。

为了给妻子治病,他跑遍全国寻医问药。

只要休息,他便在家悉心照料,买菜做饭,毫无怨言。

闲暇时,他还会编写小游戏软件逗妻子开心。

春来冬往,钱天白就在工作和照顾病妻的岁月里度过了近20年。

遗憾的是,到了1993年,久病缠身的妻子还是不幸离世。

48岁的钱天白在家中挂起了妻子遗像,每天上下班都会和妻子念叨几句。

在他成功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后,他在妻子遗像前兴奋地告知了这个消息。

可没等他缓过劲,他远在无锡老家的父亲又重病不起。

于是,只要一有空,他便立即从北京飞回无锡家中伺候父亲。端屎端尿、煎药,喂药、翻身忙个不停,以此弥补多年不在父亲身边的愧疚。

这一坚持就是5年。

1998年3月,在钱天白的推动下,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中国的互联网终于有了正规的管理和规划部门。

● 国家信息产业部

此时正是香椿芽初上的时候,钱天白颤巍巍架着梯子爬上院墙摘香椿,因为岳父爱吃,他每年都会摘了送去。

他将对妻子的深情转化为了对岳父的孝顺。

可惜,他这是最后一次给岳父摘香椿了。

1998年5月8日,正在工作中的钱天白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年仅53岁。

而由他亲手点燃的中国互联网大潮,正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世界。

这年,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出现,中国网民数量突破200万。

● 中国的门户网站出现也是拜钱天白先生的努力所赐

10年后,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亿,超过了美国,而这背后都离不开钱天白的努力和付出。

2010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钱天白与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被一起并列为“国之巨匠”,他的事迹被载入母校的史册。

● 钱天白的事迹被载入母校清华大学的史册

今天,由钱天白先生亲手点燃的中国互联网星星之火,业已燎原。

而这位中国互联网的奠基人,如今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实在令人叹息。

向钱天白先生致敬,他永远值得我们缅怀。文/摩罗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