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26士容论3上农诗解1农樸产复耕織貿功
题文诗:
古先聖王,所以導民,先務於農.民务農非,
徒爲地利,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
則邊境安,主则位尊;民農持重,則少私议,
民少私義,則公法立,民力專一,专心致志,
民農産複,複則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
舍本事末,民則不令,不可以守,不可以戰;
舍本事末,則民産約,約輕遷徙,輕遷徙則,
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競不乐用,無有居心;
舍本事末,則民好智,好智多詐,詐巧法令,
以是爲非,以非爲是.後稷有曰:務以耕織,
以爲本教.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藉田,
大夫士者,皆有功業.當時之務,農不見城,
教尊地産;妃率九嫔,养蠶於郊,桑於公田,
春秋冬夏,皆有麻枲,絲繭之功,以力婦教.
是故丈夫,不織而衣;婦人也者,不耕而食,
男女貿功,交能易作,以有易无,長养生息,
安居乐业,聖人之制.至治治本,本立道生.
生生不息,真情利民,民富国强,民自归附.
【上農原文繁体】
三曰: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爲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産複,其産複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産約,其産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以是爲非,以非爲是。
後稷曰:“所以務耕織者,以爲本教也。”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藉田,大夫士皆有功業。是故當時之務,農不見于國,以教民尊地産也,後妃率九嫔蠶於郊,桑於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絲繭之功,以力婦教也。是故丈夫不織而衣,婦人不耕而食,男女貿功以長生,此聖人之制也。
卷二十六 士容论 上农
【原文】简体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②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③,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④,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⑥,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⑦,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注释】
①上农:尊尚农业。本篇阐述的是农家学派的观点。②农:作动词用,务农。③重:持重,稳重。④复:繁多。⑤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不令:不听从号令。⑥约:少,指农产品减少。⑦远志:迁徙他处的想法。
【译文】
上古圣王之所以能够教导百姓,因为他们首先致力于农业。使百姓从事农业,不仅仅是为了开发土地资源,而是为了重视他们的思想修养。百姓务农就会质朴,质朴就容易使用;容易使用则边境安宁,君主的地位也就尊贵。百姓务农,行为就稳重,行为稳重就少徇私谊;少徇私谊,公法就确立了,精力也就专注在农事上了。百姓务农,他们的财产就会丰厚,财产丰厚了,就不轻易迁徙,就会一辈子死守着居处,而不会有二心。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就会不听从号令,不听从号令就不能守卫国土,不能与敌作战。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他们的财产就减少,百姓的财产少,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有了灾难,他们就会存心避而远之,没有安居乐业之心。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就喜爱耍小聪明,爱耍小聪明,就行为奸诈,行为奸诈就会钻法令的空子,把是当做非,把非当做是。
【原文】
后稷①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②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③,大夫士皆有功业④。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⑤,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⑥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⑦,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注释】
①后稷:传说为周族的始祖。②本教:根本的教化。③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④功业:职事。此指士大夫在举行籍田之礼时所要完成的劳动。⑤见于国:在都邑出现。⑥枲(xǐ):麻的雄株。⑦贸功:交换劳动所得。
【译文】
后稷说:“古代圣王之所以从事耕织,就是要以此作为根本的教化。”所以天子亲自率领诸侯耕种帝王的祭祀用田,大夫和士子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所以,农忙时城中见不到农民,以此用来教导百姓重视田地的生产。后妃率领后宫九嫔在郊外养蚕。在公田里采桑。所以春夏秋冬都有织麻纺丝之事,以致力于对妇女的教化。所以男子不从事纺织却有衣穿,女子不从事耕作却有饭吃,男女交换劳动成果,以繁衍生息,这是圣人定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