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人前强颜欢笑恭维讨好,可怜人后独自苦恼暗讽自嘲!

你必须很喜欢和自己做伴。

好处是:你不必为了顺从别人或讨好别人而扭曲自己。

——费里尼

文丨旧故麻袋

当7岁成名的蒋方舟,站在奇葩大会的舞台上自曝自己的“讨好型人格”以及因为该人格对生活产生的一系列困扰、反思时,我有被她的真诚戳中。

她没有分享话题更有爆点的幼年成名,亦没有分享关于名人这一标签下的人生有何感受,而是切切实实分享了自己不经意间发现的性格缺陷。

她坦承形成“讨好型人格”的根本原因在于,她不会去和任何人产生任何冲突。亲人如此、朋友如此、同事如此,甚至连两性交往的亲密关系中也是,她尽量收起自己真实的情绪,一味去讨好,害怕起冲突,更害怕自己让别人不高兴。

这不是一种处事的圆滑,而是日常交际的一种缺陷,严重到过于注意别人的反应,迎合他人期待,没有原则和底线,宁可自己独自消化因为不愉快而引起的情绪反应,也不愿表达出来。

看着看着,猛然发觉自己也是这样的人,真的扎心了!

学生时期,在学校,我尽量做到平易近人,没有特别交集的同学,更要在他们面前做出友好的状态,我不愿肆意的和人争辩,即便是真的观点有差,或者看法不同,我都尽可能让自己做到接受,即便对方的观点早就让我没了兴趣。对老师也是言听计从,从来都不敢违逆,也不敢做什么出格之事,所以我从小到大,几乎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我真正和同学发生冲突的事件绝对不超过一只手。

毕业了到职场环境里就愈发严重了,一开始对工作还是有冲劲和愿景,但随着适应工作岗位的千篇一律,我逐渐又变成“讨好型人格”,上司说什么就是什么,附和就对了,因为明白即使我有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后被认可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就会埋在肚子里不说。同事之间议事,我也保持中立态度,偶尔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数时候就是顺着他们的意思走。

记得有一次,工作让我产生了些许郁念,原因就是总经理的种种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据理力争后,总经理表示这是个权利说了算的时代,所以他怎么说,我就该怎么做。那一瞬间,我气炸了,眼睛都快冒出火来了,可我还是把话咽了下去,本能地逃避一切可能跟别人引起冲突的机会,脑海中演绎了无数遍的摔杯子走人,最后还是主动道歉,选择妥协。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对自己开始不确定和自嘲,三观受到了打击,心里非常不舒服,没有发泄的出口,开始对工作自我否定,对生活充满厌倦。因为太害怕得罪别人,就变成了同事口中的“软柿子”,我以为只要做的足够好,别人就会肯定我、关注我,但事实是,你怎么做是一回事儿,别人怎么看又是另一会事儿,你不可能在中间找到正比关系,更不可能找到比较值。

后来我选择了辞职,因为实在受不了每天的焦躁不安,我开始自己游走在城市的周边,看电视电影消磨时间,放空了一段时间,期间不与任何人交流,尽量把注意力放在快乐的事情上。

我开始正视自己曾经的怯懦,反省自己对别人的讨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