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436期:曹操赞叹孙权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草船借箭”故事的主人公其实是孙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436期#

一谈到三国故事,我们首先应该做出的一个反应就是,这段故事是出自《三国演义》还是出自《三国志》?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存在着一些虚构的三国故事,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这些三国故事实际上都是虚构出来的,是不存在的。我第一次看《三国演义》,读到草船借箭这一段,感觉诸葛亮太聪明了,太厉害了。实际上《三国演义》里面虚构草船借箭这段故事,就是为了突出孔明的智慧。翻一翻《三国志》我们就可以发现,实际上这一段故事是有原型的,这段原型故事的主人公是孙权孙仲谋。

这几天在青岛讲课,早晨出去散步,登上小山丘,在日出之前眺望大海,眼前草木潇潇,远方大海茫茫,真的有一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感觉。在这次的论坛上,讲了好几段三国故事,不过没有讲到这段草船借箭,今天早晨抽点时间把这段草船借箭的真实历史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东汉建安18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率40万大军,兵发濡须口,孙权率7万大军迎战。单从这两个数据来看,大家就能感受到,这次战役的规模跟赤壁大战是不相上下的。一开始的战斗故事就是前面我们讲过的甘宁百骑劫曹营,孙权一方可以说是先声夺人,不过随后曹操也还以颜色,曹操的部队攻破了孙权陆军的大营,活捉了将领公孙阳。随后双方部队就进入了相持状态。《三国志》上就记载,曹操不肯出战,孙权想出了各种挑战的办法,而曹操就是按兵不动,很明显,孙权想要速战速决,而曹操愿意打持久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就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借助江上水雾的掩护,乘坐战船直接来到了曹操水军大营的门前。

接下来一个有趣的场面出现了,《魏略》上是这么记载的: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发现前方情况不明,所以他并没有派大军出战,防止中了对方的埋伏。曹操下令放箭,于是曹军万箭齐发,孙权的战船一面受箭之后重心发生了偏移,为了防止战船倾覆,孙权就命令水手把船调过头来,以战船的另一面受箭,等到两侧受箭比较接近了,战船又恢复了平衡,孙权这才安然离开。这段孙权的故事就是《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的原型。

通过这段小故事我们能看到,孙权确实是胆量过人,而且他不光有胆量,他还有谋略,这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年轻领导。他就算准了,由于情况不明,信息不对称,曹操不会冒然出兵的。而且在战船中箭之后,他考虑到重心问题,一定让战船两面受箭,等重心稳定了,战船平衡了,然后再转身离开。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有头脑加上有勇气,这叫胆量;只有勇气没有头脑,那叫鲁莽。

查一查史料会发现,这一年,孙权只有32岁,他确实是一位有勇有谋胆略过人的年轻领导。在后来的作战过程中,曹操看到孙权率领的东吴三军将士军容严整,士气高昂,曹操禁不住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你看看人家孩子做得有多好,生儿子就得生这样的儿子。所以曹操实际上在告诉大家,孙权可以成为年轻人的标杆,他确实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以上我们讲的是第一次濡须口大战,实际上后来曹魏和东吴方面在这里还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战役,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后边有机会我们再讲。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