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出刊啦‖『看法』栏目作品
诗歌写字条(修订本)
◎汤养宗◎
【1】
诗歌的内质本相一直处在孤冷中。一直是少数的一些人才使得诗歌这种文本靠得住。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秉持着自己的写作品性,积攒自己的写作意识与技艺,与光阴为敌,铁心认定自己的要与不要,反复比较着写作取舍上的确认与维护,从他开头这样说:“我从没有向什么低头过,顺从过”,到后来终于成为生活无比精准又无比严厉的判官,这当中所经历的都是寂寞的功课,他在冰凉的技艺中用掉的都是他内心中无法与人证实的炉火。正是这少数的人,让诗歌在人心中确立了可靠的地位,而他自己总在人世的种种疑问中,人去楼空。
【2】
要知道什么是好诗,先得知道什么是坏诗。
就像当读到了好诗,再不必谈什么是坏诗。
【3】
什么是整齐的?愿望中的诗歌几乎无法整齐。
再好的诗歌文本肯定还有另一种同等的打开。
而阅读也存在着对等的打开与不对称的打开。
【4】
一首好诗至上的凛冽性使我们产生敬畏感,它的精确度与精美性使我们相当长以来的犹豫感一下子瓦解。我们感到诗歌作为一种我们所需要的形式在它这里有了新的递进,也因了它的出现而更加可靠,并由此有了某种更值得信赖的控制地位。我们接触到它以后,心里终于有了一块石头落地:相信一种美是可以进一步找到其相依托的形式的,一种完善的结构在我们的期待里并不是幻影,漂浮的诗歌终会找到它合适的落脚处。我们感谢写出这篇诗歌的人,因为他,我们的精神有了依附,也被归位。
我们甚至并不想知道,写它的这个人今天正在做什么,他是哪个国家的,身体好不好。但我们相信了这是个事实,深在的美在我们当中又被找到,隐密的美仿佛在这一刻招供了,我们通过这篇诗歌甚至得到一个证明,那就是并非我们在写作中逼供了什么,而是至高的艺术也逼供了我们,使我们与所参与的艺术终于有了一个和解,也在当中参与了神对崇高价值的评判。于是,我们自己同样也是被确立的,因为它的精神实质与我们是那般的靠近,让这件作品成了我们集体的代言人。
【5】
诗歌中的单一的好是极其有限的。而一个好的诗人其文本质地的组成因素必然是高居而复杂的。你能复杂而丰富吗?过不了这一关的诗人,是渺小的,也是单薄的。斑杂是诗歌写到一定时候的总和,它当中的技术其实是诗歌写作中的处理生活的态度及认识世界的思想。精神境界与所使用的手段,是他诗歌中难舍难分的统一体。
那些手上缺乏深刻复杂诗歌手段又硬说平白简化就是诗歌最高境界的人若不是自己心虚、底气不足,就是不想作艰苦探索而想蒙混过关,自欺欺人的人。
【6】
一个旧人路过,我惊叫:“他怎么长成这样了啊!”这证明他依据自己的生命基因,他曾经在哪里摔过一跤又爬起,他已习惯了用什么方式说话等,他已涵盖了这些。独立出来就是风格。不独立最多叫类似的风格,重复的风格,或假的风格。可以长的相似或者不太相似,但个体的内涵无法取代。这意味着每个人抵达事物的程度与说出事物的方式。我们总是慢慢被什么夺走,那不为人知的过程。我们又无路返回,是的,必然是这样。
【7】
诗歌并蓄、传承、发展的问题是个稍不小心就会弄坏一个诗人天性的问题。传统有个人的,也有世界的,但我更相信一个诗人个人的传统。一个要干坏事的孩子,他全然不顾世界有多么好以及他母亲等着他回家吃饭;而一个好诗人也会一头撞到南墙上也不愿往回走。传统与并蓄的问题似乎大到几乎等于无,在成熟诗人这边,那些东西平时都在,可一到写作时他全忘了,他会说我才是一切。发展也是个人的事,没有一个好诗人会说我要跟谁一起发展。总是他写作中的天性与记忆让他在“无所有”中从零做起。我自己才是一首诗歌。一个诗人是被自己带大的,他的天资告诉他这样做比别的什么更可靠一点。
【8】
“ 我永远是新的”,这是所有真诗人的愿望,事实上新陈代谢的惯性又极难让他做到这一点。但是,一个诗人缺乏对自己文本建设的渴望性则反过来失去了他实现自己诗歌里情感建设的可信性。一个没有前沿,坚实,可靠的文本握在手里的诗人,他的情感愿望再好也等于没有这个诗人。这也成了情感价值与文本价值最后相统一的终极问题。你的文本在这些问题上还没有完成,就说你是对社会情感建设有贡献的优秀诗人,你当然是在欺骗我。
【9】
诗歌是什么?诗歌是我们正常生活多出的那一小部分。
【10】
中国新诗作为直接脱胎于西方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主动地更深层次地与国际诗歌相对接,吸纳西方诗歌艺术中的思辨方法及各种表现手段是非常应该的,而没有全人类都已想通的问题我们就是想不通或特意不去想通的问题。别人无法替我们包办的问题我想有两个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中国诗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与自己这块土地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悲悯感。这种悲悯感又带有东方浓厚的参悟意识及玄学上的超脱思辨,西方诗歌中的澄明透彻与我们诗歌中的阴郁牵挂到底哪个更有价值,我想值得深思。这种东西是深藏于一个民族骨血中的特质,要不要换血?换血了我们还是不是我们。二是世界意识如何在汉语的语义中得到合理转换的问题。白话文及现代汉诗已有一百年的历史,而汉语意识却在中国人身上作用了五千多年,无论我们拿来了多少世界意识及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段,最终要回答的是如何在现代汉诗中体现出来。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已出版25期。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立,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