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释意](十三)哀与吊的本意

第十三章  哀与吊的本意
(哀吊第十三)

《逸周书·谥法解五十四》上说:“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由其本义看,哀是指在时间上存在较短;若从字源音义上,哀就是依,因为悲伤依从内心感受,故而称为哀。在古代,人们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哀思的对象,通常都是针对小辈,尤其疾病夭折的孩子,而不会针对老年人。
    《诗经·秦风·黄鸟》中“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呼号,是何等凄厉悲惨啊!这一诗歌产生背景,是秦穆公死后,竟然用子车氏三个儿子为之殉葬,于是人们喊出来“愿意用我们一百人来换取这三个好孩子”的哭嚎。这就是人们,为了三个没有疾病而亡的孩子,所表达的哀辞。
    汉武帝封禅时,陪同登上泰山的霍去病儿子霍嬗,途中猝死。为此,汉武帝写了一首“伤霍嬗”的诗,这是哀辞的又一种由来。
    东汉时,汝阳王去世时,崔瑗写的哀辞,开始打破了以往惯例,其语句中,像“履突鬼门”,于措辞寓意上,明显怪诞不经;再如“驾龙乘云”,更像游仙亵玩,完全没有了悲伤哀痛的心意;至于结尾中的五言句式,可能是模仿汉武帝哀辞的样式。这一时期文人大家,譬如苏顺、张升等,在哀文写作上,虽然已经崭露头角、才华毕见,但还没有达到触及心灵的深刻程度。曹魏建安时节,单论哀辞创作上杰作,唯有徐干可圈可点,像他的《行女哀辞》,颇令人伤感。
    西晋以来,潘岳(公元247-300年即潘安著名文学家)能够吸取前人所长,使其哀辞作品臻于完美、字词语义周全婉转、倾诉哀情殷切伤悲,而且叙事繁简如传记、结语临摹似诗经。其虽然是四言节拍的韵律,但却没有拖沓与重复。所以整体上,其义理中规中矩、文辞委婉流畅、体例貌似陈旧但内容新颖。譬如《金鹿哀辞》和《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两篇,可谓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
    归结上述例证,再论哀辞写作的要点,其特征在情感上,着重体现痛心悲伤,而在词语上,着重表达爱怜惜别。对于夭折的未成年人,因为还谈不上立德立行,所以赞誉着重于聪慧,而悼念着眼于容貌。正因为这种局限性,唯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唯有出自情真意切的哀辞,才能写得恰到好处。如果仅是为了书写哀辞,而刻意杜撰哀文,其必定奢华浮夸。然而,奢华浮夸的哀辞,必定华而不实。所以,唯有达到“情到痛处悲自生、文到悲处泪自流”的自然高度,才堪称哀辞的精品。
    何为吊呢?据《尔雅·释诂第一》解释:“吊,至也。

在《诗经·小雅·天保》这首诗中,有“神之吊矣,诒尔多福。”的句子。从远古意义上,像神仙下凡,来到人间问寒问暖的行为,就是吊。凡有名望的人,在正常死亡情况下,一般都会“定谥号”后“办丧事。这既是十分常见,也是特别庄重的世俗礼节。所以,亲朋故旧在登门吊唁哀悼时,也会有一些专门表达届时心情的言辞。另外,按照古代礼仪风俗,像压死、淹死这样的意外死亡,是不能使用“吊”这样一种慰问方式。进入春秋时代,宋国发大水、郑国遭火灾时,各国都派人前往慰问。像这种国家遭殃而民生夭亡时,所给予的慰问性言辞,也是哀吊;再者,像晋国修筑虒祁宫和齐国攻占燕城池之际,也有邻国派人祝贺,因此史赵(春秋晋国太史)和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纵横家)都认为,类似劳民伤财、树敌结怨的亡国不义行为,与其说祝贺,不如称哀吊。诸如此类的例子,之所以划入哀吊之中,就在于有的骄奢淫逸,必定陨落早亡;有的狂妄乖离,已然病入膏肓;有的生不逢时,注定穷途末路;有的恃才傲物,近乎自掘坟墓。所以,应用于这一类似人情世故中的言辞文籍,都可以定性为“吊”的体例,也不算过分。

贾谊在渡湘水时,因睹物思人,感慨创作的《吊屈原文》,其情理兼顾恰切,语句生动感人至深,属于哀吊文体走向成熟的标志性杰作。随后,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完全是哀赋的体裁。桓谭评价《哀秦二世赋》,令人伤心悲怆,使读者掩面叹息!其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程度,关键在于结尾部分,切中要害,悲从中来。杨子云自述为“吊屈原”,所创作的《反离骚》,虽处心积虑,但效果平平!究其原因,其中的深刻内涵没有表达清楚,使其辞藻韵律,颇显臃肿。班彪的《悼离骚》和蔡邕的《吊屈原文》,都善于质疑提问,他们追随贾谊的哀吊文体,却没能与他并驾齐驱。胡广的《吊夷齐文》和阮瑀的《吊伯夷文》,都一味褒奖而过于平淡无奇,唯有王粲的《吊夷齐文》,其中揶揄质疑内容,写得很有功夫。比较三者的《吊夷齐文》,胡广、阮瑀热衷赞赏伯夷、叔齐的超脱清高,但王粲显然不满其狭隘固执,这只是各自立场观点不同罢了。其它,像祢衡的《吊张衡文》,尽管词韵奢华,但弊在意境肤浅,然而陆机的《吊魏武帝文》,虽然序写得巧妙,但正文过于繁杂。至此之后,再没有值得称道的吊唁类作品了。
    慰问吊唁,虽然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形式,但哀辞吊文,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内容,却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哀文,一旦措辞华丽而又音韵沉重,则更贴近赋的内容形式。所以说,哀文一定要“义理中正”,这是准绳;哀文务必要“宣扬美德”,这是原则,至于其里面,虽然允许存在剖析的对错得失,但其所表达哀思程度,必须要有理有节。若能如此,对于哀辞吊文而言,虽不中不远矣。
    总而言之:哀辞,原本只是针对弱小群体夭折的悲痛表达,这如同哀怜尚没有开花结果的草木,过早败落凋零一般。这种伤情悲痛,原本是亘古至今,一直不曾改变的人性情怀。即便是天才或通才,当他们书写哀辞吊文时,同样也容易陷入茫然失控的境地。凡事关生离死别的伤痛,那种撕心裂肝的痛楚哀怜,过去千载,未来万年,此事难周全!所以,哀文吊辞,无论怎样惊世骇俗,亦不过图个念想,可以表达心意足矣。

【注解】
1、《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2、西晋潘岳《金鹿哀辞》:嗟我金鹿,天资特挺。鬒发凝肤,蛾眉蛴领。柔情和泰,朗心聪警。呜呼上天,胡忍我门。良嫔短世,令子天昏。既披我干,又剪我根。块如痿木,枯荄独存。捐子中野,遵我归路。将反如疑,回首长顾。
3、西汉贾谊《吊屈原文》(并序):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知我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乔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参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若先生,独离此咎兮。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勿深潜以自珍。□面枭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寅。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於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鲸兮,固将制於蝼蚁。
4、司马相如《哀秦二世赋》第二段,即结束部分:……持身不谨兮,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夐邈绝而不齐兮,弥久远而愈佅。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呜呼哀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