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的艺术(4)
转:金华的博客
3.文化、知识水平
言语交际对象的文化水平、知识水平对言语交际的制约是十分直接的。社会中的人,由于所处的地位、所受的教育不同,其文化水平并不在一个水准上,这是自然的,而且术业有专攻,你在这方面知识多些,他对另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多些是常有的。言语交际,如果忽视对方的文化水平、知识水平,就往往会影响其对话语的理解。比如一位卫生战线上的干部下乡搞甲状腺肿的防治宣传工作,在群众大会上讲:“甲状腺肿的病因是由缺碘所致,要根治它,关键在于充分补碘。”话语刚落,有人插话:“缺点、错误人人都有嘛,只要改了就是好同志,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的。”引起了一阵哄笑。这位宣传干部和群众的信息交流受到干扰,就在于话语中“缺碘”系专业术语,农民缺少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产生了误解。因此,在言语交际中,所谈问题,使用的资料,言语形式的组合,都要顾及到对方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
4.思想水平、性格特点
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性格特点同样会影响到他对话语的理解和接受。比如鲁迅小说《药》中,几个人物对“可怜”的理解: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士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地说。
康士叔是反动统治阶级的鹰犬,是直接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由于思想基础的反动,自然容易理解“可怜”系指阿义。而花白胡子和那二十多岁的人,思想麻木,就难以理解“可怜”系指何人,以致视革命者夏瑜“发了疯了”。
这个例子说明,人们的思想观点不一样,对话语的理解也会产生差异。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性格情趣来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话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有人概括出一句很有见地的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的一个人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读者总是根据自己的思想去理解、评价。读者的思想层次不一样高,心目中的人物自然也不一样了。当然文学作品的概括性和读者阅读时的创造性是无可非议的。但也启发我们,不管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要注意听者、读者的思想基础,话语只有适宜对方的理解和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