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葩的“烤全羊”,你吃过吗?
那年,去丰宁草原,吃了一回烤全羊,瞬间颠覆了我以前所有的吃法!
最早吃烤全羊,是在北京牛街十字路口东北角的吐鲁番餐厅。八十年代中后期,那儿,应该是北京最早能吃到烤全羊的地方了。由于年代太久,只记得烤好的羊是站在一个长方形的大盘子里,用小车推着上来的。印象中,依稀记得肉的最外层烤的很脆,且有一层厚厚的孜然。至于滋味儿如何,早已经记不得了!
后来,京西北开了个康西草原,那里,是我第二次吃烤全羊的地方。以后的几年间,怕是去了数十次不止。尽管吃的不是一家,但其做法都如出一辙。
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地方也都推出了烤全羊。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官厅水库卧牛山中的一家餐厅和狼牙山下的一个农家院。这两家为啥印象深呢?因为他们的做法有点儿特别。
下面,我先说说卧牛山这家是咋烤的。
在餐厅的门前的小马路对面,有一个“烤炉”,下面是个三面砌砖的池槽,槽上架着个用汽油桶改造成的焖炉。汽油桶躺在砖槽上,从中间一破两半,下面为锅,上面为盖儿。两个半拉桶之间有一边用合页相连,下面的锅中,放入水后,再放上一个钢筋焊成的长方形篦子,篦子上放好收拾干净的羊,盖盖儿,点火,开蒸!
嘿、嘿、嘿、嘿、嘿~这是烤羊吗?这不是蒸羊呢吗?看到这,您一定会这么问了。但我告诉您,别急,这正是他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且它还是:烤全羊。
待羊蒸的差不多了,烤羊人掀开了上面的半个汽油桶,一手端着个盆子,一手拿着个刷子,连掇带刷的往羊身上刷佐料。盆子里的佐料据说是他的“秘制”,像稠粥一样,从颜色上以辣椒糊为主。转眼,白羊变成了红羊。烤羊人端起篦子,过马路回到了餐厅前的一间配房里,拉开墙上的门儿,啊~这才是正经的烤炉!
羊烤好后,用一个大不锈钢的盘子端上桌,大家伙儿拿刀便开始切,然后就一人手里攥着一大块儿的啃了起来……
先蒸后烤,做法独特吧?
说完了卧牛山,咱再聊聊河北易县的狼牙山。
狼牙山五壮士,这大家都不陌生,可狼牙山下的烤全羊,吃过的怕是就没那么多了。
我们去的几回都是人气最旺的那一家,老板是女的,三十多岁,不仅人高马大,还泼辣能干。下午三点了,仍然有人吃羊。据她讲,节假日,卖二三十只羊,正常。烤羊前,也是带你去羊圈挑羊,羊没大的,基本上都是二十斤左右的羊羔子。她们烤羊用的也是汽油桶,但是立着的一个整桶,桶的上面是一个整个的、盖的很严紧的盖儿,桶的中间是一个放木柴的圆柱形铁通,两个大小桶之间是一圈空间,上方是用钢筋焊的圆圈架,用来挂羊肉用。是的,她们虽然也说是烤全羊,但却是把往分割后烤的。
羊去掉了皮和头蹄下水后,被切成四条腿和两大片肋扇,往大盆里倒上花生油后再打上两个鸡蛋,调匀、把两边各斜着划了三个刀口的羊腿、肋扇一起放在盆里蘸匀后,用铁钩挂在铁通内的架子上,木柴烧燃,盖上铁盖儿闷烤。烤一会儿就把羊腿、肋扇一个个的用铁钩挑出来刷油,刷到第三次时撒孜然、辣椒面。这羊烤出来外焦里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烤羊!
以上这两种烤羊,吃着口感都不错。但是,却远没有丰宁草原吃的感觉好。为什么?我说完了您就知道了。
那年八月下旬,我们来到丰宁草原。白天虽赤日炎炎,到了晚上在外头穿着件短袖T恤还是有点凉。还好,晚上烤羊时,到也被烤的暖烘烘的了。
在这里吃的烤羊,不是在饭馆里,而是在一个小广场上。吃过了晚饭,接待我们的人说还有一个节目:就是吃烤全羊。于是,我们跟着他来到了小广场。
小广场,似乎就是个“烤羊基地”。环顾四周,三面的边上都有烤羊的明档,入口的那一面是唱卡拉OK的地方。广场的中间,高高的架起一堆用来做篝火的木柴。我们走到最后面的一个档时,烤羊人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羊很大,据说有一百三十多斤,被穿在一根又粗又长、架在两个支架上的铁摇把上。下面的烤槽,由两个半拉的汽油桶纵向焊接在一起,足有三米长。烤槽内,多半下儿的木炭已经烧的通红。烤羊的人是个壮小伙儿,只见他手里拿着把锋利的尖刀,在羊身上一排排的邪划着,划出了无数个十字叉。一会儿,我们就听到了羊油滴在炭火上发出的“噗、噗”声。最后,用大刷子往羊上刷佐料,再烤一会儿后,烤羊人说:“可以吃了!”
我们两手空空,可咋吃呢?于是,带我们去的当地人开始做示范了。
只见他先从地上的啤酒箱内拿出瓶冰镇啤酒来,用牙咬下了啤酒盖儿,喝上一口后,用手在羊身上揪下块儿肉来塞进了嘴里,大嚼一通(第四声)后,又举起了啤酒瓶。然后,对我们说:“就这样吃!”
老爷们儿们,纷纷打开啤酒攥在了手中,围着羊开始揪肉,一面笑着,一面大吃大喝起来。女同胞呢?胆子大的上去揪一块儿放在嘴中,胆子小的,也只好吃男人递过来的“二手肉”了!
吃过一茬儿之后,烤羊人制止了揪肉。他又拿着手中的刀在羊身上开始划,开始摇摇把,开始刷佐料了。
夜以黑,随着人们“哇~”的一声,篝火点起,瞬间火焰冲天。卡拉OK那边,也有人引吭高歌了……
这哪里是吃羊啊!这分明是一场狂欢的夜宴!
明火烤,揪着吃。这样的记忆怕是终生难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