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孔庙(上)
拜谒孔庙(上)
去泰山是一个梦,没想到这次竟然还要到曲阜看三孔,又圆了另一个梦。
1996年,一年内曾三次路过曲阜,竟然三次与这个圣地擦肩而过,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十四年前的曲阜如今已经完全焕然一新, 当年我们经过的如小门市一样的地方,已被全山东最豪华的旅游中心所代替。在导游的带领下, 我们乘坐旅游观光车,沿着这古老的街道,开始再一次会晤圣地,走近孔子。
孔子可谓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主导的意识形态,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理想、核心民族精神、核心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孔子不仅是人道思想的启迪者,以人文的关怀而光耀天地,他更是影响中华民族文明、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最大、最久、最深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至今,孔子的思想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人类世界,因此拜谒他的出生地曲阜,才有了如此神圣的感觉。
“万仞宫墙”,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朝时期,孔庙被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明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
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大夫叔孙武叔曾经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上。
去孔庙、孔府、孔林的路都是有一条这样的神道,神道是过去给皇帝修的御道,一般平民百姓是不能走的。神道旁,好多森然的古松。如今,走在这条庄严肃穆的神道上,更感受到一种对先哲的尊崇与膜拜。
金声玉振坊,“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此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达到绝顶的意思。
大家看这个“玉”字是否有误,下方一点偏偏点在了中间。原来这也是有大讲究的,因为金声玉振象征奏乐的全过程,此点象征了孔子思想的完美和谐。原来敲击玉磬时,敲在正中间的时候声音最动听,而这,也正好切合了孔子思想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棂星门坊前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立于金明昌二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车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
庙前的这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按导游的说法,此桥因了两棵古柏(谐音200多个孔)“二柏担一孔”却成了天下第一长桥,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太和元气”,代表了孔子思想中天、地、日、月的和谐之气。这体现了孔子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此字,为明朝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由于孔子的政治文化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纪念这位先哲的孔庙。孔庙,又被称为文庙或夫子庙,而只有曲阜的孔庙,才被称为至圣庙。
“至圣庙”中的“至”字很有意思,据导游说,在中国唯有这里这个“至”字是个错别字,至字上面少写了一横,因为这意喻着孔子的思想文化是绝顶的,盖不封顶。也因此,这个石坊在孔庙里规格是最高的,它是雍正皇帝的手笔,当时还得到拨款十万余两而雕成汉白玉门坊。(未完待续)
作者:李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