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没下单,却接连收到电视、冰箱,原因竟是……

没下单买东西,沈阳女子小美(化名)却相继收到某平台派送来的液晶电视和冰箱,随后又接到来自甘肃的陌生来电,对方说东西是他买的却没收到货。俩人相隔千里,却发现两人手机里某平台APP登录的都是小美的账户信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月20日,平台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关于此事已经妥善处理,并称是由于通讯运营商将手机号码二次销售后,原机主的某平台注册信息被新机主“继承”所导致。

沈阳女士没在平台购物却收到派送来的电视电冰箱

沈阳的小美(化名)说,就在前两天,某平台突然给她发短信,“说要给我派送一台电视,问我有没有时间。”由于接到的是一条短信,小美没有当回事,却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接到了派送人员的电话,“我当时就蒙了,我说我没有买电视呀。”

然后派送人员向小美核实了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全都能对上,“派送员说是不是亲属朋友买的,说先送过来。”

小美说,当时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些营销手段,“就是货到付款那种的。”

没想到的是,派送员真的将一台65寸的液晶电视送到了小美家,“送到就走了,没跟我要钱,说明是真的派送员。”

小美再次向派送人员强调,自己没有买电视,“他就说让我再查一查。”

然而更奇怪的是,过了一天之后,小美又收到这个平台派送人员送来的一台冰箱。

购物车里发现莫名商品,怀疑平台账户安全

小美跟派送人员反复核实送货信息,都没有任何出入,可是小美却坐不住了,“我发朋友圈,给亲戚朋友打电话,确认没有人给我买彩电、冰箱啊。”

为了弄清楚事情到底咋回事,小美登录某平台APP,准备联系客服。这个时候她发现,液晶电视、冰箱的购买记录确实在自己的订单记录里。

“这就更怪了。”小美仔细检查后发现,虽然订单在自己的账号,并且显示的是通过微信渠道支付了货款,“可是我微信钱包里的钱,也没有少啊,根本没有这两样家电的扣款记录呀。”

小美还发现,在自己这个平台账户的购物车里,还有很多并不是自己添加进去的商品,“有面膜啊,还有一些其他家电。”

甘肃陌生人来电:“东西是我买的却没收到货”

不知所措的小美说,因为不是自己购买的东西,虽然送到了家门口,自己也没有拆包。而这时,小美又接到平台客服电话,询问是不是没有收到货。

“我这莫名其妙收到俩家电,怎么还说我没收到货呢?”小美更是一头雾水,小美再次告知了对方,东西不是自己买的,但确实订单出现在自己账户里,希望客服赶紧核实一下。

“大概又过了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甘肃的电话,对方说液晶电视和冰箱都是他买的。”小美问对方,“你在甘肃,我在沈阳,你买的家电怎么送到我这来了呢?”

对方告诉小美,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他的平台账号一打开,里面也是我的信息。”

一个在沈阳,一个在甘肃,两个相距很远的顾客都一下不知所措,“他也不可能来沈阳取货,这货在沈阳我也没办法送到甘肃呀。”

随后,甘肃买家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通过甘肃买家点退货,然后让平台将送到沈阳的家电取走。

小美说,购物车里多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感觉我这个账号好像已经不安全了。”

手机号被二次销售,旧机主信息被新机主继承

1月20日,记者通过平台客服与企业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进行了调查之后,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复,“经过调查,这确实是一件特别奇葩的事。”

工作人员称,是由于通讯运营商将手机号二次销售,而原机主的平台APP注册信息被新机主继承下来导致的。

工作人员说,调查中发现甘肃顾客下单使用的手机号是沈阳这位女士之前使用过的一个手机号。这个手机号经过运营商二次销售,就到了甘肃消费者那里使用。甘肃消费者用手机号登录平台APP后,账号里的地址等信息都是原机主沈阳的这位女士的。“甘肃消费者没有仔细核对信息的出入,就直接下单买了电器。按照订单中匹配的地址及收货人,我们就把商品配送到了沈阳这位女士家里。”

该工作人员表示,根据两个顾客共同的协商,已经将送错的家电取回,“现在我们正在与甘肃顾客沟通,请他将派送地址更改为正确的,这样我们再重新为他派送商品。”

平台承诺会寻求技术解决,目前只能温馨提示

小美表示,在发生这件事之后,自己有一位朋友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并不是我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这件事情虽然解决,但是小美对于自己的平台账户信息安全仍然很担心,“我想这件事情应该引起平台官方的重视。”

向记者回复的平台工作人员则表示,已经向这件“奇葩”事件的当事人做出提示,“如果更换手机号码,一定要将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及时进行修改。”

“目前短时间内,我们只能温馨提示消费者自己进行更改。”该工作人员承诺,会将这个情况反馈给其他技术部门,寻求一个彻底解决方案,“从根源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律师说法:

如今智能手机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同时以手机为服务载体的业务也大量涌现,这类业务往往将用户手机号作为身份验证的有效信息和密码保护的有效手段。手机号码具有极强的人身关联性,某种程度上成为公民的“第二身份证”的说法已经成为消费者、商家以及社会管理者的共识,手机号码不可再生和循环使用的特性,确实会让很多消费者在使用二次销售的手机号码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一、国家二次销售手机号码的现状

运营商进行二次销售手机号码主要是来源于用户注销和欠费停机号码。目前这种二次销售的号码如果存在第三方业务没有解除绑定,运营商无法做到主动清理。运营商销售时不会主动告知号码来源,仅凭号码难以判定其是设否为二次放号的号码,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无从判断所选的号码是否为手机二次销售号码。

二、二次销售号码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一)个人信息的泄露

原手机号码的消费者如果直接弃用注销的手机号码绑定的第三方业务平台帐户,那么拿到这个号码的新用户很有可能通过该手机号码获取到原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二)影响个人征信

个人征信的一个变化更是让手机号对借款人的实际意义更加突出。2019年5月开始,央行征信中心将上线全新版本征信报告。

在旧版征信报告里面,只收录最近一次业务系统上报的手机号,而在新版中,将收录最近5次业务系统上报的手机号和信息更新日期。随着大数据和信用社会的逐渐完善,愈来愈多的贷款平台和一些生活消费类的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如果你的生活中消费行为与手机号关联后出现一些失信行为,比如网上订购酒店后没有入住,打车软件爽约,网上购物拒绝签收或频繁退换等,手机号没有及时更新,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也有可能会让你的信用报告产生污点。

(三)运营商信息披露不公开,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运营商在和新用户签订电信服务合同,将电话号码交其使用之前,应依据服务合同向用户告知相应号码所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注意义务范围内,将可能影响新用户使用电话号码的不利情形予以消除。运营商在和消费者签订电信服务合同时负有说明义务,应告知消费者所选择的号码是否为“二次放号”,满足消费者知情权,由其自主选择。消费者在使用电话号码遭遇不利影响时,若在此之前运营商未主动告知或故意隐瞒该号码的“二次放号”情况,消费者有权依据合同法向运营商主张违约责任;若在此之前运营商已经告知“二次放号”情况,消费者有权请求其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辅助其消除不利影响,若运营商怠于配合,消费者有权依诚信原则向其主张承担法律责任。

本案中就是由于手机号码二次销售,原手机用户没有及时解除第三方平台绑定给双方造成的不利后果,所以提醒消费者,如果停用手机号前一定要去营业厅办理销号手续,并主动解除相关平台的绑定,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本文作者:《高爽说法》律师帮忙团成员:江苏新高的律师事务所 顾红梅律师

来源:辽沈晚报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