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木哇||汉水谣(九)

汉水谣(九)

邓木哇

玉 之 美

玉,经地幔超强压力后,在适宜温度下才生成的化合物。

如果没有大陆板块的漂移、挤压,它会在地下沉睡万年、亿年。

大约在一千八百万年以前,印度板块隔着碧波万里的特提斯海向欧亚板块挤压,喜玛拉雅山脉就深藏在这个海下。随着巨大的板块压力,庞大的特提斯海欧洲部分只剩下如今的地中海,喜玛拉雅山脉从海底被挤出,逐渐“长成”世界最高山脉。特提斯海亚洲部分消失,印度板块后面留下了今天的印度洋。深埋地底的玉也同喜玛拉雅山脉一起进入冰川流蚀、日曝风砺时代。

这是美丽的和田玉的前世,此时,它才进入今生的第一阶段:山料。

山料块头大,带棱角。随着山体表面不断被风化剥落,裸露出的山料裂解成小块,被雨雪带入河中,经不断翻滚磕碰后,表面棱角初步消蚀,它由山料演变为山水料。

山水料沿着水流继续移走,形态打磨的更圆,形成玉卵石,称为籽料。

部分河流改道,籽料随河道裸露在戈壁滩上,表面被风沙侵蚀,形成戈壁料。

这就是和田玉料产生的最后阶段,精心打磨后即成价值连城的瑰宝。

下面讲述的是一块人间美玉的真实故事。

在原汉川县(今汉川市)与原汉阳县(现武汉市蔡甸区)毗连的高山山腰,有一个胡姓小村落,只有几户人家。

高山为山名,其实并不高,除了荒草,只稀稀拉拉生长一些苦楝树、刺槐,属典型的穷山。

山东边归汉阳,山西边归汉川。

在小山村中一间家徒四壁的房子里,胡家又一个女婴诞生,她是这个家庭的第十一胎。前面十个哥姐夭折了九个,只剩一个哥哥叫必宏。胡父万分珍惜这个宝贝的到来,为让菩萨保佑,将女儿取名叫美玉。

玉,即使在大字不识的文盲心中,也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命运之神为了衬托这块玉的珍贵,美玉的妹妹出生后也没有活过三岁。

十二剩二,胡家这一对患难兄妹,在往后的几十年岁月,演译出一段催人泪下的兄妹情。

高山近旁还有两座山,不高,也不大。山脚下是大大小小的湖泊。这是一片纯自然的湖光山色。也许,这就是胡家先辈人从江西出鄱阳湖、再溯长江到汉口、又沿汉水逆行后,偶然发现的这一片人烟不多物产丰富的安静之地。

几百年前的南方,湖河成片,只能靠水路出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处在哪?只能在水的上游。如今,汉水两岸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祖藉是江西。

胡家的家谱上明确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明朝成化年间从江西迁来湖北。到必宏、美玉这一代,是离开江西四百五十多年后的第十六代。

中国在农耕社会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丛林法则,就是千年流传的乡规民约。外地迁徙的居民到新的定居地,不能共享、更不能占用当地优质资源。

如此一来,胡家只能到生活极不方便的荒山半腰定居,即使生活在这个鱼米之乡,他们只能在半山腰“望渔止渴”。

这个地方还是有独特好处,永远没有水患,空气也永远清新、干净。

他们种的地是从远离水源的荒山荒坡上开垦的,能从湖里拿走的唯一东西,就是虾鲜草。这种草,只能喂猪。如果没有米糠,光吃这种草,猪也不长。

这,就是他们世世代代贫穷的原因,也是历经几百年后,这个半山腰胡氏家族人丁不兴旺的根源。

种点自给的稻谷,风调雨顺能吃饱肚子,遇天灾,只有挨饿。

在完全没有什么经济支撑的农家,生生死死十来个孩子,家庭的窘迫状况可想而知。

活下来,是父母在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对兄妹俩的期盼。

后来,胡家作出的最正确决策,是勒紧裤腰带,供这两个宝贝疙瘩读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没有文化的农民也懂。

必宏自幼懂事,上学很晚,读书很用功,初中毕业那年考上一个技校。这是胡家天大的喜事。

胡家高兴之极,找亲友东挪西借,好不容易把费用凑齐。在父亲的催促下,必宏到离家很远的那所技校交了报名费、学杂费。

美玉还为哥哥高兴得几天睡不好觉。

不久,小学升初中的全县统一考试后,美玉也榜上有名,她被汉川五中录取!

小学上了四年私塾的复合班,最后的高小两年是在离家五六里的高庙小学读完。这样的小学经历,居然能考进县级中学!

双喜临门的好事,让父母万分为难。

两个小孩同时离开家去学校住读,学费、生活费对这个家庭是一笔天文数字的钱,再没有人、没有地方开口可借。

美玉年龄不大,懂事很早,她知道家里没有能力供她上初中,白天帮母亲做家务,跑到湖边打猪草,晚上躲在被子里悄悄流泪。

一天大早,必宏跟美玉说,今天我带你去丁集玩,那里很热闹。

兄妹俩一路蹦蹦跳跳朝丁集跑去。

这是美玉第一次出远门,丁集离家有十几里路。她不明白,哥哥今天怎么如此高兴。

原来,必宏觉察到妹妹的心事,他未跟父母商量,就到技校退了报名费,领着美玉到五中报名。

汉川五中在丁集。

1966年九月,胡美玉参加江汉油田工读学校录取时的照片

在回家的路上,美玉问哥哥,家里哪有钱给我报名上学?

必宏说,家里确实没钱供我俩都上学。我已长大,再锻炼几年就能干活。你不上学,以后怎么办?我干活能减轻父母负担,还能保证你初中毕业。只要你努力,就一直读下去。昨天我已经去技校退回学费,你好好学习吧。

美玉一下扑在哥哥怀里大哭起来。

父亲唯一能挣钱的办法是用稻草编成草鞋,然后让必宏起早床去马口赶集,两分钱一双。运气好,能卖十双八双,运气不好时,一双也难卖掉。

美玉住校,一天两顿饭,米自带,每蒸一次饭,交三分钱的搭火费。六分钱是一天必须的开销。

菜是自带的腌菜和豆瓣酱。腌菜断档后,只有豆瓣酱下饭。有时,气温过高,豆瓣酱表面上会生出一层白毛。小美玉就用开水杀菌,然后再吃。幸好,那些长白毛的可能是有益菌群,对身体没有造成危害。偶尔,哥哥会送点新鲜蔬菜,给妹妹补充营养。

每周五天半,星期六下午回家吃饭。三角三分钱的开支由必宏协助父亲卖草鞋才能维持。

早熟的哥哥,话不多,从不在妹妹面前说家庭的困难,只是用信任的眼神为她鼓劲。看到哥哥脚上的草鞋,美玉无形间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为了哥哥将来不再穿草鞋,必须努力学习!

美玉能活下来,没有像她其他的哥姐们死于饥饿、疾病,必宏的照顾功不可没。

在她人生成长的起点阶段,哥哥无私的帮助、奉献,对她品性的养成起到里程碑式的引领作用。

上学之路不是一马平川,坎坷的命运随时让这块玉“料”接受打磨。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直到本世纪的头二十年,近一个甲子的几十年间,中国有数以百计的县没有脱贫。在没有自然资源加上吃大锅饭的年代,高山半腰的胡家村应该是贫穷、赤贫的样板。一个劳动力干一年记下的工分,折算成钱后再抵一家人一年购买口粮的欠款,不仅分不到钱,还会亏欠生产队部分资金。

必宏有点文化,也长成小伙子了,在村里干活看不到多大希望,听说外地有矿山招临时工,他打起背包出门谋生,减轻家庭负担。

必宏离开后,草鞋没人卖,美玉每年两块钱的学费,几角钱的书本费,还有蒸饭的搭伙费没有着落。万般无奈,她在读完初一年级后辍学了。

班主任杨老师很看重美玉的勤奋与品性,觉得这样的好孩子不读书太可惜,就带领十几个同学到高山村来家访。

几经打听,他们找到胡家时,美玉已上山砍柴去了。

这个村子烧火作饭都是山上野生的树枝,稻草除了打草鞋,另一作用是耕牛冬季的草料,不宜用作燃料做饭。煤炭好烧火,没人能买得起。

必宏走后,美玉必须回家做家务,包括砍柴。

杨老师领着同学们看到空空如也的房子后,顺着上山的路找美玉。没走多远,美玉背着一捆树枝走来。杨老师喊了一声胡美玉后眼睛湿润,哽咽了……,同学们顿时哭成一片,个个成了泪人儿!

回学校后,杨老师要求学校免去胡美玉的学杂费、免去每天搭伙的六分钱。

那个年代的老师,没有额外办班,没有课外补课,人们通常都尊称为他们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类似杨老师这样把学生当子弟的老师远远不止一个两个,把他们称为学生的亲人更为贴切。

杨先辉,美玉永远记住了恩师的名字。几次去母校都未遇,再后来,听说调回老家襄樊了。

但愿杨老师仍然健在,享受学生美玉的真诚祈福。

顽强的生命力没有因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而中止青春脚步,她的初潮如期而至。

母亲按惯例用破旧布料给她缝制了卫生带,被同寝室的同学发现后,大家你拼我凑,省出卫生用品帮她摆脱了及其落后的个人卫生处理方式。

在特别困难的日子,同学们乐于助人的人性之善,如同哥哥的楷模形象,深深植根在她的血液中。

家乡、家庭的贫困,艰难的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磨难,对美玉而言,跟新疆的和田玉历经山料、山水料、籽料、再到戈壁料的打磨如出一辙。

学习努力,品行优良,胡美玉被江汉油田工读学校录取。在汉川全县被录取的一百一十五名同学中,只有十名女生。

在县城集中体检时结识了汉川二中的严少文,这个新同学后来成为她的闺蜜、世纪挚友。

命运之神终于对她露出微笑。

1967年,潜江展览馆时期的胡美玉

父母、哥哥的厚爱、期盼,杨老师关键时刻的家访,美玉终于给家庭带来希望,如同晴朗的清晨,从汉阳方向露出的那一缕署光。

一九六七年的九月初,当太阳即将在马口西边的地平线落下时,美玉跟严少文登上了逆水而上的沙洋班轮船。

晚霞在逐渐燃烧,她觉得,今天的这个晚霞比在家乡看到的朝霞更美丽。

轮船朝着落日的方向逆水而行,这个方向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那么未知、那么让人向往。

伴着沉沉落日,清凉的秋风从她发髻掠过,轮船发动机沉闷的轰鸣听起来也新鲜、悦耳,两岸河堤在沉沉暮色中缓缓向后退……。美玉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亲醉人。

这是她出生以来经历的最美丽的日落。

当美玉离开家庭到油田后,哥哥必宏因动乱的时局,结束临时工生活,只能再回家乡务农。

美玉很清楚,哥哥的命运因她改变。

经沙洋辗转到潜江后,一切都安定下来,唯一期盼的是哪天坐进教室,拿起书本听老师传授石油方面的专业知识。

跟几千名工读学生一样,美玉的这个期盼因动荡的形势注定会落空。

与美玉一起到潜江的汉川女同学有七个,当时同学们戏称为汉川“七仙女”,除李翠云不久早逝外,严少文、谭和平、熊巧先、石爱华、李庆华都顺利参加了工作。后来,李庆华也英年早逝。

一天,有人通知到食堂买饭票处领取生活费。每人每月可领十四块五角钱。

当拿到这笔“巨款”时,美玉不相信这是真的,以为在作梦!

十四块五角,换算成分,就是一千四百五十分,再换算成草鞋,就是七百二十五双草鞋!

这些草鞋,要堆满一整板车;

这些草鞋,父亲要熬多少个夜晚;

这些草鞋,哥哥要风里来雨里去,往马口赶多少个集才能卖掉!

一千四百五十分,她可以交四十个星期的搭火费!

领到这笔钱,她百感交集。

她盘算着,每月的生活费不能用完,节省下来春节回家时,要给哥哥买一双解放牌球鞋,不能再让他穿草鞋赶集;要给父母亲都买两双棉线袜子,结束他们冬天光脚的日子。

领生活费这天,美玉忙乎了一阵。她去商场买牙膏、买肥皂,还买了一面小镜子,十七岁的大姑娘,这些日用品本是必备之物,原先在梦中才能想到的这些东西现在终于走进她的生活。

学校食堂的饭菜可口,新鲜、便宜又有营养,还一天能吃三餐!这样的生活,跟天堂一样!

一天两顿、腌菜加豆瓣酱的日子永远结束了。

现在,美玉盼上课,盼学到本领后赶紧参加工作,盼赶紧挣钱汇到家里。

一九六八年盛夏,因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江汉油田的战略地位上升,各路与石油相关的单位在江汉集结。经周总理特批,原北京第四人民医院也整体调到江汉,凡属医院职工的配偶,也一同离开北京。

党中央举一国之力加快这个内陆新油田开发。

在这个背景下,所有工读学生提前分配工作,工作岗位按照体检结果安排,全部充实到第一线单位。

当年,只有一个能写会画的同学吴绪言分配到机关宣传科,当电影放映员。

美玉的第一个岗位是3254钻井队的泥浆工。

大庆油田的钻井队编号一般情况下是四位数中以“1”开头,比如铁人王进喜是1205,另外一个模范屈银华的钻井队是1202。这个1202队也来江汉参加过会战。

江汉油田的钻井队编号四位数中是以“3”打头,编号的差别与地质构造关联。大庆的油层没有超过一千米,江汉的油层一般都超过一千米,这可能是井队编号的依据。

泥浆工的职责是保证钻井工程过程中的“血液”正常循环,根据地层压力配置泥浆比重。配比太轻,井壁塌陷;配比太重,造成井漏。这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

当井下急需加大比重时,在短时间将几十吨重晶粉和其它药物投进泥浆池搅拌,王进喜有一个经典画面是在零下低温时,跳进泥浆池用腿、用胳膊化冻,让泥浆成液体后注进急用的井下。这个画面激励了百万石油工人。

每袋一百斤的包装用肩扛或手抱几十米,同时把每筒两百斤的火碱从更远的地方滚到池边,再用十八磅的榔头砸开。这样的突击劳动不是每天都有,如果碰上,一个班下来,全身关节肌肉的疼痛要几天才能复原。

泥浆工技术的掌握、体力的要求对学习一向努力、从小能吃苦的美玉不是难事,她在短时间就能胜任。

走上石油工人的岗位,学徒工每月十八块钱工资,还有十五块钱的野外津贴,每个夜班另有两角钱补贴。一个月三十好几块钱啊。这些钱在农村,足够养活一个四五口人的家庭!如果把这些钱换算成草鞋,恐怕要用拖拉机装。

草鞋情结成为美玉对父兄的感恩情结,也成为她以后克服任何困难的永恒动力。

1969年,与工读学校同学合影,后排左二为胡美玉,左三为严少文

正当美玉在泥浆工岗位得心应手时,领导安排她去当发电工。这个工作比泥浆工轻松许多,也有充满挑战的环节。

井队开钻后,发电机必须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任何时候发生故障,也得在第一时间排除。最困难的是冬季,处理完故障再发动时,在零下七八度也不能穿棉袄不能戴手套,使尽吃奶的力气才能重新把机器发动起来。

熟悉了第二个岗位的工作性能后,她又面临第三次岗位变动。

3254钻井队是标杆队,以快速、提前完成任务著名,井场设备与驻地板房频繁搬迁成常态。

胡美玉和同学严少文因工作出色都受到领导的器重,不忍她俩离开。随着不停搬迁,问题来了,从井场到宿舍地,只有两个女生,也得建两个临时厕所、两个临时浴室,还得搭单独住房。

钻井指挥部决定,把井队的女职工调出来再安排。

美玉第三次工作岗位是钻井张港机修站,当钳工。

钳工俗称万能工种,既要动手更要动脑,识图、绘图、计算以及运用几何基础知识,这些基本素质对美玉不是问题。上班八小时练基本功的时间不够用,下班后留在工房继续练,晚上躺在床上再看工具书。

不倒夜班,生活规律,还能学到复杂的技术,美玉感到这样的生活很充实。

1970年,3254钻井队张港施工时全班合影,胡美玉在右侧

不久,张港机修站撤消,美玉随其他人员回到钻井指挥部,第四次等待分配到新岗位。

在等待期间,美玉觉得拿着这么高的工资不干活,心里不好受,就去找领导要事做,临时帮忙也行。领导说,好,你到职工食堂去暂时帮个忙吧。

历经过前线艰苦环境的历练,到食堂一看,哪一样工作都很轻松。美玉的眼睛有事,哪里需要帮手,她都能及时顶上,没两天,食堂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喜欢这个能干的姑娘。

食堂的管理员李方才跟美玉是同一届的工读生,不同的是李方才以社会青年的身份从汉阳招到油田。当时武斗频繁,父亲怕他出事,催他赶快离开是非之地,他就早一年到油田报到了。看到这个小伙子身强力壮,精明能干,领导安排他管理食堂。

美玉来食堂几天的表现太好,给他的印象不错。在美玉新的工作岗位确定前,他暂时“安排”美玉当食堂保管,让她有个岗位安心在食堂帮忙。

这是她的第四个非正式岗位。

李方才是汉阳人,比美玉大四岁,能攀

上老乡,又同属工读生,这两点缩短了他们的距离。

胡美玉自幼受到哥哥的照顾,离开家庭后,总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面对这个像哥哥一样关心、照顾她的李方才,她感觉很温暖很快乐。

每天接触,无意间,她开始留意李方才在工作、生活中的言行。

这个能干的男人有大男人的样,除了魁梧的体格,还面目匀称清秀,说话不拖泥带水,一手钢笔字写得龙飞凤舞,格外清秀。对食堂的工作非常熟悉,很多事都跟师傅们商量着办,把偌大一个食堂管理的井井有条。

一次突发事情,让美玉了解到另外一个真实的李方才。

会战初期,一般人都到食堂进餐,人员构成复杂,并不都是同一个单位工作的人也在同一个食堂买饭。每天就餐时先后有好几百人。

年轻人多,其中火爆脾气的人也不少,遇到某个意外,很容易导致情绪偏激的小伙子失控。

一天午餐,有三个年青人来晚了,食堂准备的好菜都卖光,剩下几个素菜。

一小伙子看到案板上没什么好菜,就连发脾气带骂骂叽叽的。正好李方才在场。

他到窗口解释,对方不听,而且情绪越发激动。那小伙子骂道,老子们拼命干活,狗日的们把我们当猪喂!

李方才生气了,说,你有意见就提,怎么骂人?

对方不理这个茬,情绪更激动,说,老子骂你是客气的,你小子有种就出来,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那个动乱年头,武斗成风,三两个人打个架不算什么大事。当时油田没有派出所,更没有公安局,只有武装部。

李方才一看对方如此嚣张,立即从侧门跑到饭厅。

那三人看到李方才只身一个跑出来,叫骂的小伙子不客气,一拳迎面冲来。

美玉看得很真切,只见李方才瞬间闪过拳锋,右手抓住那人的胳膊顺势一牵,左手一掌,同时伸出一腿,对方“扑通”一声,出拳者失去重心,扑倒在地。另外一个也从侧面一拳袭来,李方才躲过,在电光石火间,双手抓住对方的帆布工作服,像扔面粉口袋一样,把他扔在倒把未起的同伴身上!

第三个见势不妙,马上变笑脸调停。

从第一个出拳,到第二个倒地,没有超过三秒!

这场经典的擒拿格斗镜头,如果是旁人描述李方才如何神勇,恐怕没人相信。美玉是事件的亲历者,百闻不如一见,她认识到这个男人刚性、神勇的一面。

自此以后,她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如果哪一天不见到李方才,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事后,胡美玉才知道,李方才的家庭命运

跟她惊人相似。他是李家第六个孩子,以上的五个哥姐都夭折,没有一个活下来,他成了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帮父母照顾妹妹成为他的天职、习惯。看到美玉如此勤快、朴实,他无形中把她当妹妹呵护。

时年二十五岁的李方才早到了谈婚成家的年龄,老家有亲戚介绍对象,他不见面;在油田先后有两个汉阳女生追他,他只把她们当好同学接待,没有动心。

在照顾美玉的过程中,特别是每天朝夕相处后,他那颗高傲的心不淡定了,觉得这个“妹妹”非同寻常,有时还能进入梦中!

在风霜雨雪的环境里磨砺过的美玉,室内的所有工作对她都不是什么挑战,很多杂事不用任务人指点,她一看就会做、愿做,干净利索把事情做好。

食堂同事们对美玉一致好评,李方才从各方面的观察、感受,觉得这个美丽、善良、纯朴又温柔的姑娘值得他去追求。

当生命激情期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对方时,内心的秘密被悄悄地转移到相互欣赏、信任。两人每天见面、商量工作,一起帮厨

,下班后都有失落感,巴不得明天的太阳早点升起。

爱的萌芽,在心间慢慢扎下根来。只是,那层窗户纸没有捅破。

当美玉接到新岗位调令,去机修部干机加工(刨工)的前一天,李方才坐不住了,他找到美玉,鼓起勇气表白自己的所思所想。

李方才的形象早已在美玉心中扎根,耿直的性格,正派的人品,强悍的体魄,对工作的激情,这正是她需要的靠山。

美玉比较含蓄,只是说,我有空还来食堂帮忙的。

李方才从美玉的眼神中,听懂了他希望听到的话。

1972年,胡美玉,李方才在潜江王场镇拍摄的结婚登记照

美玉的第五份工作是刨工,她有钳工的基础,到刨工的岗位后,得心应手,没多久就成为优秀的技术能手。后来当师傅了,带出来的几个徒弟也有样学样,先后成为骨干。

中国的老俗话:严师出高徒。在这里,只改一字就形象贴切:“胡”师出高徒。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后,胡美玉、李方才两人都觉得彼此就是命中注定的终身伴侣。这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结果,是双方都认可对方的一切,值得信赖、可以托付未来。

人品,信任,是他们爱的基石。

一个是雕凿璞玉的工匠,

一个是驯服烈马的骑手。

双方的眼力被几十年的艰难而饱含幸福激情的岁月证明。

在外人眼里,李方才身手矫健风风火火,甚至脾气急燥,易冲动,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其实,在美玉面前,这个大男人柔情似水,永远是一只温驯的羔羊!

他在单位内,别人得听他的;回到家,他变得没主见,全听美玉的。在他俩之间,没有谁强谁弱,只有相互信赖。

李方才作基层党务工作时,曾经带着撰写的关于如何作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论文在石油部第三届政治工作论文交流会上发表,获得好评。后来担任商业公司的领导,一路走来,美玉都在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当美玉的工作有所需求时,李方才也成为她背后最有力的靠山。

成家几十年来,这一对夫妻琴瑟和鸣,从未红过脸,而且,越老越粘糊、越老越恩爱。

美玉与方才刚结婚时,适逢吉林油田会战,他俩的单位赶上了,双双离开江汉,去东北,美玉在吉林红岗油田机修厂上班。

美玉成家后继续在经济上替务农的哥哥必宏分忧,李方才无条件支持。他认为美玉的家庭太苦太不容易,也非常敬佩舅哥必宏的大爱胸怀。当美玉的大侄子初中毕业上高中有困难时,他们把侄儿的户口迁到油田,以职工子弟身份考上油田技校,帮助必宏了了一桩心愿。

当年,哥哥牺牲了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机遇,成全了自己的人生。如今,美玉的心理终于得到一些平衡、慰藉。

胡美玉的哥哥胡必宏,2018年在家自拍

东北的四个年头,美玉两胎,生了三个女儿!而且,都非常健康。三个小孩组成的梯队,既要上班,又要料理家务,每天还要送、接托儿所,生活中的困难比学任何技术都困难许多。而此时,正是李方才工作的顺风顺水期,他没多少时间照顾家务。美玉只能里里外外格外勤奋才能承担家务,让李方才在工作上有所作为。

四年后,华北油田会战,他们一家又迁到廊坊附近的万庄,美玉继续她的刨工岗位。

到华北油田后的第一个难题,是李方才的父母多病,美玉的父亲也因病长期住油田。

四个小孩(包括侄子)、几个老人的现实问题必须面对,工作也是不能耽误的。

这个时期对美玉的压力、考验前所未有。

几个老人常年生病,他们不可能隔三差五从华北往汉阳跑,每次回家前,都要向同事朋友借路费。

只得把公公也接到油田才是权宜之计。

李方才把不能行走的父亲背上背下接到万庄后,老人又患脑溢血,住院四十八天才抢救过来。

住院期间,公公大小便失禁,喂吃喂喝接屎接尿由俩口子轮流负责,换洗下来的衣物床单被套等像联合国开大会时的万国旗帜,挂满了医院二楼三十米长的晾衣杆。

公公从医院回家后的整个日常生活护理大部分由美玉承担。媳妇照顾婆婆天经地义,照顾公公的吃喝也寻常。但是,对大小便不能完全自理的公公,一般的媳妇恐很难承受。

老爷子大脑受损,只有一只手有知觉,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耳朵听力也不灵光,日常生活中交流非常困难。另外,还有便秘的毛病。有时美玉上班去了,他痛苦时用手把大便一点一点抠出来。

难堪的是老爷子有时竟稀里糊涂,把抠了大便的手往墙壁上擦,往被子上擦!面对如此窘迫的行为,美玉毫无怨言,替公公洗手、擦澡、换衣服、换被子、清理墙壁……。

李方才看在眼里,感动、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在炎热的夏季,老人因护理得当,没有生褥疮。久病床前无孝子,李方才的同事、朋友、老乡无人不夸美玉的贤惠、孝顺、能干。

卧床几年后,老公公去世。在招待二十多桌亲友时,美玉率四个子女挨桌下跪敬酒,对众亲友送别老公公最后一程表示谢意。这个场面让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平时对公公的照顾已被同事邻居传为美谈,送别自己的父亲时,美玉的深情一跪,把李方才这样的铁汉感动得热泪盈眶!

夫妻俩四位老人有三位是在他们家里安享晚年后去世。美玉的父亲是回故乡探亲突发意外去世,此前的晚年时光都在宝贝女儿家度过。

油田环境特殊,一是远离都市,二是职工大都背井离乡,一般领导们都很关心职工生活。美玉家庭的老老小小一堆人的困难引起领导关注,便把她从机修厂调出来,安排在公安处作内勤,使她有时间、有精力处理繁重的家务。

这是胡美玉第六次更换岗位。

穿上警服后,美玉的工作能力再次得到展示。先后有两个家庭的亲属户口长期得不到解决。户口不解决,一系列的困难就会产生。她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理解当事人和家庭的切身感受,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面对条条框框的限制,她四处想办法、找领导、托朋友,在她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帮他们上了户口。

受益人感激万分,想送点礼品表示心意,遭到美玉拒绝。她反复强调、反复重复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由于美玉方方面面的正面形象,使所辖片区居民主动配合公安系统工作,大幅降低治安与矛盾纠纷发生率。

华北油田形成规模后,大批职工家属从五湖四海迁入,职工子弟、社会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提到各单位领导议事日程。钻井一公司想起既有组织能力、又有群众基础、更懂机械加工技术的胡美玉。当时,美玉的家庭困难压力已基本缓解。于是,由一名懂行的行政领导挂帅,聘请美玉担任业务副厂长,成立由六个车间组成的机械修造厂:机加工车间,电气焊车间,电机空调修理车间,野营房车间,井架围布车间,其它附属配件车间。生产骨干是三十多名懂专项技术的职工,带领三百多名家属、子女、社会青年,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六个车间,浩浩荡荡四百余人的队伍。把这些参差不齐的人管理好不出乱子就是挑战,还要揽到活、满足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后,才能挣到钱发工资。

领导的眼力没错,在第七个工作岗位上,美玉的能力充分施展。这里面有外人不太知晓的一个内幕,从事多年领导工作的李方才在美玉背后当了无名英雄。

修造厂成立第一年就能自负盈亏,第二年除养活四百人的队伍外,还能给上级交纳部分利润。

在油田系统办工厂,能拿到订单就能赚到钱。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油田一般情况下不差钱。

美玉深藏不露的一个本事在关键时候帮她打开局面。

1993年,胡美玉在沙市留影

一次去新疆油田揽活,某钻井单位一大批电机需要维修、保养,这单工程的利润至少有四十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笔钱不是小数目。

该单位的领导是洪湖人,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胡厂长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今天给我面子,把在座的十一位领导陪好了,天大的事都不是事。

于是,杯觥交错间,“老乡”情谊被一波一波推向高潮。

也许是中学时代常吃生白毛的豆瓣酱后,在体内产生了一种酶,这种酶天生解酒。

美玉面对十一个“对手”,六瓶酒,她一人喝了三瓶,其余十一人总共才喝了三瓶!

将近一半人摇摇晃晃时,她面不改色,谈笑风生。

洪湖老乡没有食言。

“酒仙”的美名不胫而走。

自此以后,上下单位凡因业务需要沟通感情的重要活动,只要请到“胡大仙”出山,马到功成。

进入九十年代后,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实行产业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各类小厂解散后再整合。美玉体谅领导难处,第八次更换工作岗位。不同以往七次变动工作,这次是辞职后自谋职业,不用领导“分配”。

走南闯北、历经几年的领导工作,美玉更自信。她看到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市场经济将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很多固有模式必然“被”改变,比如商店。

2001年,胡美玉在广西桂林茶山留影

超市就是商店的崭新模式。

她办起了华北油田的第一家个体超市。

李方才有从商的管理经验,胡美玉远近皆知的形象、人品,再加上薄利多销的服务理念与诚信,超市一上“市”就红红火火,从早到晚门庭若市,购物人群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人们就近就能买到原先只有到北京等大地方才能买到的日常用品。

这个新鲜事在华北油田引起轰动,电视台不断跟踪采访、报到,使超市的影响、生意蒸蒸日上,直到二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2006年,胡美玉在杭州留影

父兄对她倾注的大爱体现的草鞋情结;

艰难状态下一分钱掰两瓣的草鞋经济学,这两盞明灯一直指引着她的人生之路。

她成功了。

哥嫂家的所有困难,只要有能力,美玉责无旁贷,绝不推诿。父母的赡养、医疗照顾直到百年后的墓地安排,一切由她和李方才负责。

在那个不高的高山村,胡家的这块“玉”被全村人引以为荣,成为家家户户激励小孩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忘根本的人生教科书。

退休后,美玉跟老李的生活进入崭新阶断。不同一般退休老人,再次“就业”,把所有精力投到孙辈。他们的四个子女(包括必宏的儿子)的共识是,绝对不能让父母再受任何拖累,不牵扯孙辈任何事务,他们吃的苦太多太多,要创造一切条件,让父母享受幸福晚年。哪里好玩,无论国内外,就催促他们上那里去旅游。有长假,轮流带父母自驾游。

比黄连还苦的童年,比老黄牛还勤奋的壮年,美玉携老李,进入比蜜还甜的晚年!

2009年,胡美玉六十周岁,跟李方才在廊坊留影

后 记

半个多世纪前的江汉油田工读学校,没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同学之间大都陌生。胡美玉等七只美丽的天鹅如同在九霄云外飞翔,我等如地上爬行的小癞蛤蟆,对这几只美丽的“天鹅”任何想法既不会有,也不敢有。即使偶尔碰上,连抬眼正视的勇气都没有。

一天晚饭后,因返回原校闹革命的一份文件让所有同学群情激愤,大家都聚集在食堂大厅。这是我无意间唯一近距离有幸目睹七仙女风采的机会。

透过攒动的人头空隙,女同学们苹果般红润的脸蛋因气愤、激昂而更绚丽夺目,放射出摄人心魄的青春活力!十八姑娘一朵花,当七朵鲜花同时盛开后,即使初冬季节,也让人似乎闻到春天的芬芳。

五十四年后,这一历史瞬间仍历历在目。

第二次近距离、长时间一睹美玉芳容,是五十二年后的2019年。

2019年,胡美玉七十周岁,跟李方才在廊坊留影

2019年春夏之交,同学会组织《梦幻之旅》活动,自愿参加者从四面八方到山东胜利油田“胜利”会师后,再依次到几个油田看望、慰问与病魔抗争的老同学。

五月十六号晚,当小分队到达大港油田时,胡美玉急切打电话问《梦幻之旅》到华北油田的具体行程安排。她不是活动组织机构指定的责任人,华北油田有事先指定的同学负责接待。

第二天一行人直接去北京,在那里与北京同学小聚后,晚上再到华北油田。

在有近六百年历史的烤鸭店聚餐后,老同学们兴高彩烈参观鸟巢等奥运设施,然后打道回廊坊,再到万庄,那里的同学说订了住宿地。

《梦幻之旅》在老同学们的关爱下一路春风拂面、顺风顺水。

乐极生悲,古人格言一语成谶!

美玉俩口子,还有严少文的老伴代良甫一行三人早早到廊坊汽车站迎候着。

让人感动的是严少文原先已订火车票准备出外旅游,纪念代良甫五月十八号的七十周岁生日。为接待我们,她把车票改签了。

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雨在廊坊等着这帮不速之客!

当我们到达车站时,暴雨的烈度不是瓢泼,而是倾盆、倾桶直泻,几秒钟就把衣服湿透。他们三人因探视每辆到站客车时,衣服早被淋透。

头顶炸雷络绎不绝,眼前狂风呼啸。半个小时左右,我们站在一小店门口避雨时,眼睁睁看到街面上已波涛汹涌,积水近膝盖,所有车辆在激流中蹒跚而行!

暴雨根本没有停歇的迹象,还后劲十足。大伙身陷绝境,幻想诺亚方舟出现!

迎宾的三位跟我们紧紧站在一起,彼情彼景,只有四个字形容:风雨情深。

美玉先跟万庄的同学联系,准备当晚不去万庄,就近住廊坊。

万庄的同学也许是接待远客心切,说房间已付押金,不能退订!

在这个极其特殊时刻,当我们手足无措时,美玉成为这个团队的主心骨。

她一边安排隔壁小餐馆给每人一碗热面汤,当地叫驴肉火烧,给没有吃晚饭的我们暖身子、填饱肚子;一边安慰大家,耐心等候。然后急切联系在北京办事的二女儿李静,也就是双胞胎的老大,让她想办法尽快赶回廊坊,再想办法弄到足够车辆,把人送到万庄。

当时的风势、雨势、水势,面对大街上滚滚波涛,我们不停拦车,没有一辆出租车愿意载客!

后面的结局可想而知,历经千辛万苦、冒着一般人不敢也不想冒的巨大风险,能干姑娘李静从天而降,真的给我们送来诺亚方舟!

当时,有一部车的司机是个小伙子,我亲耳听到他在嘀嘀咕咕叫困难,被李静一声断喝“闭嘴!开好车!”止住。虎父无犬女,在李静的强有力指挥下,两辆车,一个车挤八个人、一个车挤七个人,劈波斩浪,平安抵达目的地。

就在发生过暴风雨的当年当月,美玉的恩嫂病危,她跟老李赶回故乡陪伴嫂子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听说工读同学金先木逝世,老俩口坐麻木、打的,不辞辛劳全程参加了老同学的送别活动,并送给同学遗属五百块钱慰问金。

五十二年前,美玉、少文等“天鹅”们展现的是青春之美。那时的美,飞翔在视觉的天空;

半个多世纪后,她们展现的是人性与友情之美。这种美,恬静,成稳,悠远绵长,如盛夏的清风、如冬日的暖阳。

和氏璧,是传说;

和田玉,是听说;

我们的同学胡美玉,是我亲眼所见的玉中美玉!

2021.01.22
作者简介

邓木哇,1950年生,1967年进入江汉油田当工人,1974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同年回油田广华中学任体育教师,中学高级,学科带头人,2009年退休。

重点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3.来稿内容含作者简介要300字以上方可加注原创,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4.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360doc个人作品所得打赏全部归作者本人个人所有。

5.如果出现内容错行,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与编辑无关。了解更多平台内幕,敬请点击下方“温馨提示”标题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

  • 【女娲故事】之4   “高望山”

    文/章杰(搜集整理) 紧挨着草鞋垭下侧的南边,有一座高望山.为啥子叫高望山呢?与女娲娘娘有关. 女娲当年独自驾云远行,来到女娲山上做泥巴人时,做出十个,还想做出一百个:做出一百个,还想做出一千个.一万 ...

  • 李方膺作品选

    李方膺字虬仲,号睛江,又号秋池.抑园.禊湖.借园.白衣(一作衣白)山人.仙李.木子,江苏通州诸生.  傲岸不羁,为"扬州八怪"之一 . 善松竹梅兰,老笔纷披,不拘绳墨 . 尤长大幅 ...

  • 辞旧迎新,你可曾盘点岁月:2017年胡家10件大事

    胡子宏生命日记(534) 盘点2017年,胡家10件大事 文/胡子宏    图/ 网络 1         胡子宏顺利熬过罹患癌症后的第一年,奔赴北京肿瘤医院就诊多次,两次复查结果尚可.因病带来的生活 ...

  • 157.鸿雁长飞光不度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居然说"人大食堂是高校食堂中的米其林餐厅..."哎呀,这可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现实版呀 想当初,人大.中央财经.北邮.铁研的这些学生都是来我们交大蹭食堂的.而当时 ...

  • 邓木哇||汉水谣(十二)

    汉水谣(十二) 邓木哇 我的老师(中) 从三岁记事起,到离开家乡去油田的十四年间,我还有跟文化知识不怎么搭界的五位人生导师.没有他们,我的未来世界.甚至是否有未来的世界,难说. 第一位导师是我的祖父, ...

  • 邓木哇||汉水谣(十一)

    汉水谣(十一) 邓木哇 我的老师(上) 半个世纪.一个花甲的岁月如白马过隙,很多人与事已与时光一样,渐行渐远,逐渐从记忆库消失,只有形形色色的老师,从音容笑貌到逸闻趣事,恍如昨日. 我隔壁小伙伴祥哇, ...

  • 邓木哇||汉水谣(七)

    汉水谣(七) 邓木哇   铁 汉 柔 情 福建,南平.这里地处闽江中游,四面为群山环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公路交通不发达,南平位于福建中部,闽江水道是当时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独特的区域位置与地理条件, ...

  • 邓木哇||汉水谣(五)

    汉水谣(六) 邓木哇 水 之 精 灵 一九八四年,德国,莱茵河畔的汉诺威市,一家名叫力士乐的高端液压机械制造公司,迎来几位中国客人. 这是来自山东胜利油田的一个专业技术考察小组,考察项目为" ...

  • 邓木哇‖我的老师(下)

    汉水谣(十三) 邓木哇 我的老师(下)  汉川一中 1963年的金秋,这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更是一年中收获万物的黄金季节.养父怀着"丰收"的喜悦,带我去汉川一中报名. 学校座落在 ...

  • 邓木哇||望星空(外一首)

    望星空(外一首) 文/邓木哇 脚踩淤泥一农人, 大智若愚念苍生: 汉水长江涌春潮, 洞庭湖畔显真神! 注:袁隆平的高中时代是在武汉四中度过,该学校在古田四路,离汉江仅两百米左右. 十一年前,我在袁隆平 ...

  • 【中华诗词名人录】(20号)入选诗人:​邓康礼《 ​邓康礼 (曲式)词九首》//2021东方典藏●金榜名篇

    <中华诗词名人录>珍藏版书刊 玫瑰主编投稿热线:13665752749微信同步 隆重征稿 权威发布        辉煌绽放! 一书巨著        千古留名! 封面样本,以正式出版为准 ...

  • 邓淑娟:诗词九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邓玉虎||喜迎十九大暨建党96周年致庆组词(依词林正韵)

    邓玉虎||喜迎十九大暨建党96周年致庆组词(依词林正韵) 临江仙·锤镰颂--筑梦启航 滟滟南湖升旭日,朝霞布满晨空.阳光灿烂暖寒冬.坚冰消已尽,航线喜开通.   筑梦征船从此启,劈波斩浪乘风.旌旗飘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