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治疗
如何准确快速治好外感病的体会
中医贺广权
前天 00:04 ·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主治
北京进修听过肖相如老师多次讲座,他说他的学生毕业没几年,找他们的患者都排队了,大都成了一方明明白白的中医了,我当时想多半是吹牛的吧,中医是复杂的,以前上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背的滚瓜烂熟,都没有找到中医的门,一般人不可能这么快就成为高手吧,通过近几年的反复听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在临床学以致用并取得一定疗效,确实相信肖相如老师此言不虚,他的学生是找到了中医的大门了。我在治疗外感病,以前是绝对不敢碰的, 在看了《肖相如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临证指南医案》、《焦树德用方心得》 等书后, 家人亲戚及科室同事外感,只要西药没有治好的,一般找我都会有好的疗效,确实古人说的一剂知,两剂已,对于一般外感病是可以这么说的。比如护士朱某,感冒后发热,不恶寒,口渴,咽喉痛,干咳少痰,辩证桑菊饮证,三付而愈。自家小孩受寒后发高烧后用退烧西药后,一直咳嗽清稀痰,辩证小青龙汤证,二三天而愈。还有桂枝人参汤方证、麻黄汤方证等治愈外感的不胜枚举,真正体会到只有多读有用的书才会提高临床水平。
肖相如老师将外感病重构后确实逻辑清晰,临床实用。
一,感受寒邪类。
1、太阳伤寒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或肢体拘急,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选用麻黄汤方。
2、太阳中风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等,选用桂枝汤方。
二,感受热邪类。
1、热邪犯肺。临床表现:发热,有汗,不恶寒或反恶热,口渴,头痛,咽喉红肿疼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
发热不高,咽痛不甚,咳嗽为主者,选用桑菊饮。
发热较高,咽痛为主,咳嗽不重者,选用银翘散。
2、热犯阳明。临床表现壮热多汗,口渴多饮,心烦头痛,面赤气粗,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或浮滑。选用白虎汤证。
注意区别寒与热,寒邪是有恶寒,没有口渴,而热邪是没有的恶寒,有口渴的,这是关键点。
三、感受燥邪类。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渴咽干鼻燥,舌红,苔薄白而干,右脉数大,选用桑菊饮证或桑杏汤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燥邪没有收引、凝滞之性,不可能束缚人体的卫气,是不可能导致“恶寒”的。
四、感受湿邪类。
临床表现:头疼身重,肩背疼痛不可回顾,或腰脊重痛,难以转侧,可伴见恶寒,苔白滑,脉濡,选用羌活胜湿汤方。
其他还有相互兼夹,在外感病的辨证过程中,有单纯的表证,如麻黄汤证;有单纯的里证,如白虎汤证。也有兼夹证,如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就是表证兼肾阳虚证;
桂枝人参汤证就是表证兼脾阳虚证;
大青龙汤证就是表证兼里热证;
小青龙汤证就是表证兼水饮证等。
单纯的表证和里证治疗相对容易,表证兼夹里证的治疗会复杂很多。
基本原则是∶
表证为主,里证不急不重,宜先表后里;表证不重,里证急重者,宜先里后表;表里相对均衡时,则可表里同治,还可细分为偏重治表、偏重治里、表里并重。外感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掌握表里先后缓急的原则,或不遵循表里先后缓急的原则,是导致误治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