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传承人吴帆笔下的花中四君子,除了高洁,更多了一番风味
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各种诗词歌赋中关于梅、兰、竹、菊的描写也是广为传颂,但它们在画家的笔下又被赋予了全新的艺术气息。
梅,剪雪裁冰,傲而不俗。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
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兰,幽而不病,寄托了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如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竹,轻而不佻。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自古画梅兰竹菊的样式各异,但大多是画的都是水墨画。大文创研究院签约的吴帆老师,用稀有画种——烙画来展示梅兰竹菊。
让它们除高洁的品性外,又多了一丝活泼灵动,别具一番风味。这样的梅兰竹菊你喜欢吗?点击关注,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