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七夕」七夕到 泸州文物来“秀恩爱”啦

「我们的节日·七夕」七夕到 泸州文物来“秀恩爱”啦

2021-08-13 09:07·泸州新闻网

明天(8月14日)就是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乞巧、祈福的节日,因“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在当代也被类比作“中国情人节”。今年七夕前,记者来到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和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透过精美文物,带你感受古代男女对爱情的期许。

嘘,别说话,请吻我

东汉秘戏对吻陶俑(一级文物)

出土时间:1987年9月

出土地点:合江县草山坪锻造厂联建房宿舍

现保存地: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

对吻陶俑,曾登上央视

在合江县利城半岛小区附近,有一个古香古色的院落,这里曾是清代科举考试县试的专用考场,如今是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所在地。一级文物——东汉秘戏对吻陶俑就珍藏在该馆内。

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副馆长宋燕告诉记者,东汉秘戏对吻陶俑于1987年9月出土于合江县草山坪锻造厂,目前未对外公开展出。合江知名文史专家吴鹏权曾见证东汉秘戏对吻陶俑的出土过程,他说,这种对吻陶俑目前在合江出土的文物中仅有这一件。

“这个陶俑高10厘米,红陶质。俑为2人,男左女右,并排而坐。”宋燕说,从造型上看,男俑高帽长袖,头部微微侧偏,右手搭在女俑肩膀上,左手抚摸着女俑的脸颊。女俑身着长袖长裙,挽发髻于脑后,右手弯曲至前胸;左手下垂至膝盖,头左侧含情脉脉地接受男俑的亲吻。

央视纪录片《我从汉朝来》第四集《女子为好》中,曾特别关注合江东汉秘戏对吻陶俑,称之为汉代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象征。

对吻俑随葬,与“升仙”有关

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汉代画像石棺为主题的博物馆,收藏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汉代画像石棺,藏品彰显了较高的历史、文物、艺术价值,在全国闻名。现有馆藏文物5600余件,涵盖青铜、玉器、陶器、象牙、石刻等十余类。

其实,除了合江的东汉秘戏对吻陶俑外,在四川还有多个与“吻”有关的文物,如眉山市彭山区的“天下第一吻”等,而在四川博物院、绵阳博物馆也有“汉代接吻”遗存。

汉墓中为何会有“接吻”这类题材的随葬品?东汉秘戏对吻陶俑中的“秘戏”又是何意?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赵兰博士(考古学)说,“秘戏”是汉代墓葬艺术中一类重要的题材,它的出现和发展与生殖崇拜和升仙思想有关。汉代是一个升仙思想浓厚、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的朝代,从皇帝到民间都对升仙极为热衷,而这种热衷也反映在了墓葬艺术当中。汉代人所相信的升仙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因为德行感动上天而得到升仙资格,通过升鼎炼丹获得仙丹而升仙,通过神兽载引升仙,还有向西王母求仙草求仙药以升仙等,而房中术亦是方法之一。不仅《汉书·艺文志》记录了“房中八家”,传说中寿八百岁的彭祖也是房中术大家,房中术被视为养生、增寿乃至长生的重要手段,和升仙联系在一起。

此外,秘戏题材还和生殖崇拜有关。生殖崇拜的原因,其一是古代社会的运转和宗族、家庭的维系与发展都离不开人力支撑,其二汉代极为崇尚孝道,时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可见延续家族繁衍也是贯彻孝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这样的思维下,汉画中出现不少与生殖繁衍密切相关的秘戏题材便不足为奇了。除了合江的对吻俑,还有泸州出土的碾坊交媾俑、四川的桑下秘戏汉画像砖等,都是升仙思想和生殖崇拜影响墓葬艺术的表现。

夫妻好合,多子多福

南宋高浮雕人物瑞兽石刻(二级文物)

出土时间:2002年

出土地点:泸县牛滩镇滩上村

现保存地: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

石刻题材,反映事死如事生观念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14000件/套、珍贵文物550件/套。二级文物南宋高浮雕人物瑞兽石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夫妻好合”,就珍藏在该博物馆内。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副馆长罗玉兰介绍,宋代石刻是宋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宋人在生前为自己建造一座地下住宅,称为“寿堂山”。里面设有门庭、武士、侍仆、伎乐和生活用品等,旨在生前享用的一切在死后也能继续享用。

和汉代的石棺不同,宋代以石墓居多。罗玉兰介绍,泸县的石墓是典型的石室墓,被泸县人称为“生基”,它是墓主人仿照生前住宅的建筑风格,在地下用石料构筑的仿木建筑。这是宋代人们死后的安息住所。与汉代石棺画像相比,早期浓郁的神仙氛围已被生动的世俗生活所取代,人们对遥远天国的神往,转化为具体而形象的地下家园。

“这个南宋高浮雕人物瑞兽石刻其实就是一道石门。”罗玉兰介绍,石门高109厘米,宽61厘米,厚12厘米。而宋墓石刻雕刻的东西,大多都是宋人生前享受之物。

“夫妻好合”,寄寓多种文化意义

“夫妻好合,多子多福”这组人物瑞兽石刻,属于剔地凸起高浮雕。

“这组石刻寓意相当丰富,你要仔细看,仔细品。”罗玉兰介绍说,门饰分上下两个部分,其中浮雕中的一男一女,男性头戴直角幞头,双目炯炯有神,面带得意之相。身穿圆领广袖长袍,腰束带。右手向右侧伸直,食指指向女性,左手持笏站立于云朵之上。女性头绾高髻,柳眉杏眼,嘴唇微闭,面部表情甜美。身穿圆领广袖长袍,左手弯曲至腹前,右臂弯曲抬至胸前,手握元宝,站立于云朵之上。男女人物之间的云朵上浮雕一只三足蟾蜍。下部分框内浮雕有两只奔走着的小鹿,小鹿身后刻有三棵小树,头顶有两只飞翔的小鸟。

罗玉兰指着格眼处雕刻的三足蟾蜍说:“自古蟾蜍就是人们崇拜的神物,它最初成为古代先民多子多福的生殖崇拜对象,其后又因各种民间传说成为象征长生、辟邪、科举、富贵的崇拜对象。据考证,宋代之前的蟾蜍为四足卧伏式,到了宋代演变为三足站立式。”

“蟾之谐音为钱,蟾蜍又成为金钱的象征,寓为招财进宝、财源广进。石刻中所雕刻内容,寄寓了人们长生成仙、科考中举、招财进宝、镇宅辟邪、好运连连等诸多文化意义。”罗玉兰介绍说。

川江都市报记者 彭方均 实习生 陈佳艺 摄影报道

(0)

相关推荐

  • 柔情蜜语,文物也发糖!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自:秦观<鹊桥仙> 七夕节,也有人称之 ...

  • 七夕佳节将至,这15件文物背后的爱情故事你了解吗?

    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唐代林杰的一首<乞巧>写出了七夕时节&quo ...

  • 北京秘境:京西古道模式口

    模式口 "刚买了辆新洋车的祥子,为了赚两块钱的车资,拉着客人去清华,结果连车带人被当兵的抓了,但是他紧接着从模式口逃离,还牵了三匹骆驼回来." 这是老舍先生名篇<骆驼祥子&g ...

  • 全民“剁手节” 请收下这套贵州“魔性”文物表情包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应腾)"双十一"全民"剁手节",你的尾款都付了吗?今天,贵州文物又"活起来"了!来自东汉说唱俑.动物俑.铜车马 ...

  • 「七夕」约会计划,准备好了!

    这场以"祈愿娃娃·东方艺术花园"为主题的艺术展,是艺术家Sanchia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为契机,塑造的精致时尚的美学空间.在湾区的心脏之上,将华发商都对珠海特区.珠海人的浓浓爱 ...

  • 七月初七不是“情人节”,勿想恶事!你知道「七夕」的真正含义吗?

    青陽道长 道教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公众号 "七夕节"  ...

  • 「七夕」

    夏已末,秋将至, 女子们要开始摇动纺车,织布制衣了. 就这样, 天上的星星被遥想成了人间女子的保护神 和寄托心愿的所在. 织女星散发着美丽的光辉, 朝向银河东岸的牵牛星. 如今, "七夕&q ...

  • 徐霞客/「七夕」词两阙:红线牵、七夕恋歌

    卜算子·红线牵 文/徐霞客 一线系红绳, 日月相吸绽. 天地仙凡聚梦呈, 两悦莺歌恋. 鹊掠柳青朦, 暖沁幽林漫. 万里接尘世问生, 喜乐霜牵绊. 蝶恋花.七夕恋歌 文/徐霞客 双燕园湖低掠去. 相伴 ...

  • 「节日话题」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属于劳动人民的节日

    沧州侠客行 2021-05-01 07:31:06 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工人大罢工. 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19世纪,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给普通工作加压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那 ...

  • 「行走在乾县」乾县人情风俗录系列文章之节日风俗

    (十一)正月初五迎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习俗我不是有意不写,而是我始终觉得初五迎财神一般都是那些头脑灵活(能够睁眼说瞎话)的做生意人比较讲究的,像我这样缺乏经济智慧(没有能力骗人钱财)的普通老百姓就只 ...

  • 【节日诗语】七夕诗词两首

    七夕诗词两首 文/大白杨 其一 鹊桥仙.七夕~古老的传说   天河闪亮,鹊桥架起,织女牛郎又会.仙神恩爱撼乾坤,七夕夜,销魂沉醉.    姻缘槐树,同甘共苦,追梦夫妻无悔.狠心王母泛银波,隔不断,柔情 ...

  • 中国传统节日1:七夕节不是情人节

    文/张卫平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七夕节就是乞巧节.如今,已经被很多国人误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了. 对此,历史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明确指出:七夕不是情人节,七夕是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的节日. ...

  • 西泠十五周年秋拍 | 中国书画古代部分精品预赏(一)「江南收藏•书画艺术」

    图文:西泠拍卖 局部 2019西泠十五周年秋拍 文嘉(1501-1583) 盘谷图 设色绢本 手卷 出版: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P168第41号"文江隐吏",第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