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十)
今天第20篇随笔,朋友说:可以出书了,这20篇是对当下的感悟,内心的觉察,自己的反省。
原来写书如此简单,每天写就可以。原来跑1000公里如此简单,每天跑就可以。原来人生如此简单,你想做个好人,每天做个好人即可;你想戒酒,每天不喝酒即可;你想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那么把每天过的有意义。
意义又在哪里?意义在于自己的赋予。胡适先生说: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和阿猫阿狗没有区别。你赋予人生什么意义,就有什么意义。
现在理解真正的意义所在,就像金维纯先生说的:人生只有一件事,“学习怎么活”。学习认识自己,学习忏悔,学习谦卑,学习赞美,学习感恩,学习随喜......
原来有这么多需要要学习。每一项都值得终身去学。我们每天都会对着镜子梳头,涂抹,却没有认真的看看自己,说出爱自己的话。我们把身体对自己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会抱怨自己,责备自己。那么就会把这份理所当然向外投射,责备他人,批评他人,也就有了痛苦和烦恼。
你想从痛苦中出离,却把焦点放在外在,发现痛苦越来越多,因为总期待他人改变,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执着的自己,无尽的烦恼。
到了不惑的年龄,才发现最不了解的居然是自己。当你不了解自己,又能如何理解他人。感同身受,共情更无从谈起。
只有在自己身上才能找到答案,我们的愤怒又来自哪里,是因为当下的事引起的吗,根本不是,当下的发生只是一个事实,事实不会引起愤怒。你碰到桌子,桌子碰疼了你,你抱怨桌子的存在。对于桌子它一直在那里。因为小时候的每一次触碰,疼了会哭,大人们说,打它,然后破涕为笑。这个诱因一直存在,就会把所有疼认为是别人的错。
当领导批评了你,你生气了。然后看到家长群里,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孩子的名字赫然在列。回到家,孩子若无其事的打着游戏,玩着手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如果没有反省,如何能看到这个情绪的起因里有了迁怒,没看到起因,又如何能从情绪失控的循环中走出来。所以情绪总在重复,虽然今天没有碰到桌子,但明天可能忘记拿车钥匙,又或许已经处在迁怒的场景里。
发生的一切都是因为没在当下里,当下是什么?当下是忘记了拿车钥匙,回家取就好,不需要有自责;被批评了,知道情绪的出现了,知道如何让它消失。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继续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说:“那何谓得道?”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简单的哲理,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想法无法控制,浮起,消失,再浮起,再消失。不断的把童年情绪诱因触动,所以总在情绪失控的循环里。
原来情绪的问题都是想法决定的,与发生的事实没有关系。那么就要学会控制想法。想要控制想法,先要控制行为,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知道不该做什么而不做。你可以7点起床,也可以5点起床。7点顺应了惰性,也就顺应了想法;5点是克服了惰性,也就控制了想法。
一切都从当下开始开发自己的内在,对自己一切特质全然的接纳,并依不同的处境,带着觉察回应生命。
我是大侃,已坚持993篇,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
我是”大健康的分享者“,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说:非药物治疗既减少损伤也节省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