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及乌梅丸在临床中的运用.ppt
-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思考 柯琴在《伤寒论翼·自序》中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故厥阴病亦非伤寒独有,所以不论伤寒、温病还是外感、内伤,乌梅丸皆可通用。正如蒲辅周先生所言:“外感陷入厥阴,七情伤及厥阴,虽临床表现不一,谨守病机,皆可用乌梅丸或循其法而达异病同治。” 当今社会寒热虚实错杂之证尤为多见,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厥阴病及乌梅丸的运用,更俱现实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乌梅丸刚柔兼顾,体用皆调,清上温下,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伏甲乙木,安戊己土,不仅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而且是治疗多种寒热虚实错杂证的良方。正如吴鞠通所云:“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 从六经病欲解时看《伤寒论》学术特色 《伤寒论》六经欲解时源于开、阖、枢的时间定位,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六种离合状态决定了“六经” 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 《伤寒论》是辨病位(六经)、辨证、辨脉、辨时间 的综合运用。 中医开方就是开时间,中医与时间的关系太密切了, 学习中医须臾不能忘记时间(刘力红)。 谢谢! 请批评指正! 浅谈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及乌梅丸 在临床中的运用 欲解时的概念 欲解时:指有利于病邪解除的时机。 各家大都被“欲解”束缚,对“欲解”不解甚而症反加重,或在“欲解时”突然出现一些病症的情况未能深入思考。“欲解时”而病症自解的情况临床并不常见。研究《伤寒论》者对此多置而不论。 六经病“欲解时”实为“相关时” 六经“欲解时”提出的是和三阴三阳相关的时间节点 问题。顾植山对六经病“欲解时”的独到见解为“相 关时”。“相关时”不是“必解时”,可以“欲解” 而“解”,也可以“欲解”而“不解”,还可能因 “相关”而在该时间点出现一些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 六经“欲解时”是依据《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 对三阴三阳的时空定位来确定的,参照“欲解时”判定 证候的六经属性,并据此遣方用药,常取得良效甚至奇 效,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验证。 六经病欲解时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巳至未上 申至戌上 寅至辰上 亥至丑上 子至寅上 丑至卯上 巳午未 申酉戌 寅卯辰 亥子丑 子丑寅 丑寅卯 9-15 15-21 3-9 21-3 23-5 1-7 阴经的欲解时与阳经不同,总是后两个时辰是相同的,故前一个时辰最重要。 厥阴经的欲解时为何重要:两阴交尽→阴尽阳生,阴阳转化之时,柯琴“阴之初尽,即是阳之初生”。三阴病的欲解时都有丑时,为三阴共有,这是十二支中绝无仅有的。所以丑时(厥阴病欲解时)极为重要。 . 社会环境 寒热虚实错杂 饮食起居 慢性病群体 西医干预 乌梅丸 厥阴病的脉证提纲及乌梅丸条文 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自柯琴始,多数医家认为乌梅丸是厥阴病之主方。柯琴:“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也”。 吴鞠通:“乌梅丸为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章虚谷:“此为厥阴病正治之方也。” 辨证论治 脏腑辨证: 肝风内扰,乘克脾胃, 风木内动,克犯中土。 肝风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 肝脾不和,肝胃不和。 治法:扶土抑木,泄肝安胃。 刘有余:“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 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 厥阴病病机: . 首先,从六经传变上来讲,因厥阴居三阴之末,两阴交尽,厥阴有“阴极阳衰”、“阴尽阳生”,极而复返之机,故病致厥阴多见寒热错杂之证。《医宗金鉴》曰:“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藏,邪致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也。” 其二,从运气理论,阴阳离合开、阖、枢的气化运动方面来看,病致厥阴,使厥阴“阖”的功能失常,致阴气不能正常的合、关,则阳气亦难很好地生发、由阴出阳,而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阴尽阳生的过程不能顺利交接,阴阳交替、新旧交替不能很好的完成,则阳气难出,阴阳失调致寒热错杂之证; 其三,从六气之主气来说,厥阴风木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