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章先生翻译《雪桥诗话》中的五言“史诗”《 赊旗店 》
【原文】
赊旗店 清·王孟倜
荒鸡喔喔鸣,客子作晡食。驱车入寒楸,村落惨无色。廛肆鲜完舍,瓦石纷揭砾。焦土渐成轨,已复长荆棘。叩门索旅饭,佣保走逃贼。道逢拥衲翁,相将土锉侧。无人念翁老,来往颇蹇蹇。墙头呼老妪,燧火久始得。儿幼随妪至,见客颜貌慑。老妪跪剉荐,老翁行煮麦。再三谢粗粝,春耕废广陌。儿郎应团兵,老人苦无力。太息甲丙来,荒乱少宁息。就如门前路,百年聚都邑。六月烧东村,糜烂及魂魄。炊爨二千屋,摇落不满百。屋中无丁壮,丁壮俱被役。稍稍逮细弱,鸡豚等驱迫。所余眼中在,后死终一辙。日暮风萧条,天阴夜寥寂。饥魂与敝鬼,鸣咽啼向壁。少长高宗朝,锋镝日未识。艰难及星鬓,梦此长命厄。我来兵火地,悲惨已悽恻。又闻老翁语,泪落更填臆。挥杯劝之醉。举爵有余渴。破涕重致辞,雀跃弃杖策。戒我行勿留,少留贼将出。流离愧高意,浩歌以为别。嗟彼衰朽年,吾生复何极。
【王学章先生译文】
荒远处传来了喔喔的鸡叫声,想必前边就有人家居住。天色晚了,客居异乡的游子也该为晚餐做些准备。我驱车进入一片楸林,看到这里的村庄一片凄惨之状,没有丝毫生色。住户和商店很少有完整的房舍。砖瓦脱落成为断石碎片。战火烧焦的土地,慢慢成了道路,而后又长出一丛丛荆棘。我来到旅店敲门,想找个吃住的地方,可旅店里的员工都为躲避贼匪而逃跑了。在道路上,我遇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他拄着拐杖,站在残损的板打墙边,没有人顾念这位老人。只见他缓慢地挪动脚步,艰难地来回走动。老人应我的请求,隔着墙头呼唤老伴,让她给我做些饭食。老妇人手持燧石和火镰,打了半天才生出火来。这时一个小孩,大概是他们的孙子,跟着老妇人来到我跟前。小孩子见到我这个陌生人,有些害怕,现出了恐惧的神色。回到屋里,老妇人坐在磨损了的草垫上烧火,老人去找了一点麦子原粮,用清水煮熟。老人再三道歉;“这饭食太粗糙太不像话,原因是春耕夏作全被放弃,田园荒芜了。青壮年男子都应征到团练当兵去了,老年人苦于没有力气进行耕作,实在没有办法招待客人。”他长叹一声,继续诉说:“自从甲寅年到丙辰年(1854-1856)连续三年战乱以来,民不聊生,连鸡犬也不得安宁。就说门前这条路吧,数百年来,人们通过它汇聚到赊旗店,形成了全国闻名的都城,可六月里匪兵放火烧了东村,大火蔓延,叫人心惊胆战,丧魂落魄。原本两千多户的房舍,只剩下不足百间。而这些屋子里也没有年轻力壮的人了,他们都被抓去做苦工了。后来,连那些年幼体弱的人也不能幸免,家禽家畜也被扫掠一空。眼前能够看到的,也要和先前的人畜一样,死于兵匪。太阳落了,阵阵寒风吹来,到处是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天空阴沉沉的,夜里更是空荡寂静。那些饥饿而死的恶鬼,对着残垣断壁发出呜咽的悲泣声,真叫人毛骨悚然。我年轻时生活在清高宗乾隆盛世,和平安宁,连刀枪弓箭都不曾见过。想不到头发白了,年岁大了却遭受如此艰难地厄运。”我来到赊旗店这战乱之地,亲眼看到了百姓悲惨的生活境况,感到非常悲凉,也深深地同情他们。现在又听老人的悲苦叙说,止不住落下泪水,悲凉的心情充满胸臆。为了排解老人苦痛的心情,我拿起酒杯,与老人共饮,老人一会儿便喝醉了。他高举酒杯还要继续喝,并且破涕为笑,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情绪激动,手舞足蹈,以至于扔掉了拐杖。他奉劝我不要在此地停留,因为匪兵随时都可能来袭。我在颠沛流离中遇到这位热心老人,愧对他的盛情美意,于是放声高歌这首五言古诗,作为告别致辞。我感叹老人这把年纪遭受战乱之苦,进而联想到自己,今后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王学章,社旗县第一高级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