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
成都理工大学在读本科生,高校科幻创作者。
曾参与第四、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2019华语科幻电影超级盛典、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和“小科幻”作品投稿等相关活动。
其作品《天启》在第一届《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中荣获短篇小说组银奖。
高校科幻:注意到您的本科专业是物理相关的,想请问您对科幻的喜爱是否来源于对科学的痴迷呢?李顺:是的。真正促使我去往科幻上去想象的是初中了解到太阳系的模型和原子微观模型之后,我一直在想,我们所谓的宇宙天体,会不会就是一个宏世界的物体里面的原子分子这些呢?那些电子质子上会不会也有智慧生命呢?我一直在这样幻想,然后并将之表现出来。高校科幻: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科幻吗?还是从其他题材过渡而来?期间又有怎样的写作经历?李顺:如果论第一篇作品可能就是很早之前了,大概是初三,不过很遗憾那是小半篇玄幻网络小说,我从高二开始写第一篇杂文,2018年写出了第一篇科幻小说,第二天我就投给了科幻世界,不出意外第三天就收到了退稿。身为一位学物理出身的作者,我还是觉得科学性很重要,当然我所指的是整个小说中基本逻辑自洽,不违背现有的科学知识,最起码大众读者(我也是大众读者)找不到漏洞,否则看着真的是很难受。这里不得不说的,当时看完《流浪地球》电影之后,我足足盘点了十几个漏洞,而且有一些真的不是那种无可挽回的问题。其次就是我觉得很重要但是我不行的方面,故事性。我写小说很喜欢和擅长细节的刻画,缺乏流畅坎坷的故事性,这点要加油。 高校科幻:您的作品《天启》中西方文化痕迹较重,这是否表明西式科幻甚至文明比较受您青睐?若是,那是为什么呢?李顺:惭愧,因为入圈没多久,所以我科幻小说阅读量可以说是杯水车薪(阅读量不足以支撑我进行创作),更遑论西方科幻了。《天启》故事就是原子模型和太阳系模型的发现,这些确实都发生在西方,里面的时间和地点我都考究过好几本传记和学史,并不和已有历史冲突。换言之,这件事本就出现在没有记载的过去里,从时间逻辑上,我是没有漏洞的。高校科幻:谈到文化烙印,笔者想起一个词:文化自信。科幻是种载体,以后可以成为中国价值观输出的一种载体。那在您看来,中国式科幻的前景如何?您以后的创作是否会考虑融入本土的象征性元素呢?李顺:首先,我认为,其实科幻并没有那么多的功能和意义,就像我在写小说从不会想着我要包含多少东西、输出多少文化,我就是为了讲另一个世界发生的故事,就是因为自己经历了大脑臆想出来的悲欢离合,所以想给大家都看看。那些输出文化什么的功能,都是衍生品,当我们越来越多人相信自己,认可自己的本土文化,将感情表达出来,那就是属于中国的科幻,而中国科幻也将越来越好。我自己也正这样做。高校科幻:疫情期间,您有什么参与的科幻活动、产生的创作灵感可以分享的吗?李顺:疫情正好处于毕业期间,主要是在搞论文(我一直很想把很多科学家都写成像《天启》这样的科幻故事),我只是参与了小科幻平台的稿子,还有练习一些平时小想法,现在我在写未来科幻大师奖。关于创作灵感,其实我积压了很多的想法,但是很多都是零散片段,比如地球成了墓地、机器人变成了人等等,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能期待以后了。
高校科幻:实话说,笔者对Netflix翻拍《三体》一事表示抵触,对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政治正确不太感兴趣。那就您来说,关于《三体》外包制作一事有何看法?
李顺:我期待作品,和创作者无关;就像《三体》是因为《三体》出名,跟刘慈欣无关。但是我一直抱有的一种担忧是,《三体》的形象地位太高了,无论是谁来翻拍,真的能够还原作品本身吗?甚至不止,文字是静止且空白的,每一个读者都能够脑补出无数画面,但是影视一诞生就定格了。很多作品翻拍之后被吐槽“毁经典”大概就是这样了。 高校科幻:您会给自己定写作计划吗?如果平时写作的话,是任务驱动还是自己阅读欣赏呢?李顺:在大作上有计划。因为我不仅写科幻,还在创作现实主义小说。目前为止我正在写两部长篇,科幻小说叫做《心神·脑云》,但是才开了个头,因为还需要巨量内容去充实,而且我的创作能力需要大幅度提升。平时的创作一般是自己有了灵感就会动笔,如果有任务我又正好可以产生一些想法也会参加。高校科幻:您在搜索枯肠时会有哪些窍门,帮助自己提升灵感吗?李顺:说实话居然没有这种时候,我会看很多的学术、科普、科幻、网络作品,然后在不经意间产生很多的想法,虽然大多都会悄悄逸散掉,不过仅有的那些已经让我来不及写了。我作品偏向于细腻所以写得非常慢,比如那篇《天启》我写了半年,中间看了三本卢瑟福和哥白尼的人物传记、很多粒子散射的书籍论文。高校科幻:感谢您的受访。最后,关于创作,请您先总结一下自己的经历,然后给其他高校科幻创作者说一些建议吧
李顺:我为什么沉迷科幻?是因为科幻就像我们解开量子的所有可能函数一样,未来是所有可能的量子态存在叠加,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去解未来,把美好的呈现,把terrible也呈现,敦促现代人去改变,让美好未来的概率增加。
我认为的一个未来,充满着绿色的科技,环保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思想;人掌控着自我,精神足够强大完全超脱物质;战争是能够被消灭的,而这种消灭的前提并不是武力的至高威慑;病痛是能够被消除的,这种消除并不是要我们摒弃肉体化为钢铁之躯;贪欲和堕落都是可以被消除的,学识仍然是没有顶峰的,文明的尽头是无穷,人的尽头不是毁灭。我想给我的后代留下希望的火种,让这点火种燎原,这就是我科幻创作的初心。
而对其他高校科幻创作者,我想说,我们应当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写小说,然后保持初心。如果是为了营造一个世界,那就是足够感动,如果是为了稿费,那就要足够的“贫瘠”。
最后,祝中国科幻未来的华章在你我笔下诞生。
曹政
|张听雨 | 高瑞| 伍俊瑜 |李昊健 |杨贻斐
吴涵彧 | 赵建腾| 刘欣宇 | 李翌 | 陈笑寒
于云嵩 | 非也 | 吴可彦 | 洛鸣沙 | 温世尧
徐林卓 | 张惠霖 | 满冬 | 陈一帆 | 周羽翾
| 汪梦媛 | 蒋坤芩 | 欧阳晨星 | 杨颜菲
张琛 | 朱慧清 | 韦恩泽 | 李昱萱 | 浓墨青竹
王远鑫 | 合鸟 | 一骑星尘 | 睿雨 | 哈迪
谭钢 | 余人 | 陈震寰 | 侯似海 | 范恩正 | 柯昊纯
胡晓诗 | 段子期 |念语 | 季雨 | 白贲
韦巍 | 柳垚焱 | 汤介生 | 深思 | 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