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瓷器特征与价值了解多少
烧成温度“对釉里红的显色也有很大影响,温度过高铜全部挥发,温度过低则釉面发濛,红彩不能显现亮红色。一般温度在1200℃-1250℃左右比较合宜。为了避免铜的挥发,烧成中高温阶段不宜时间过长,故烧窑时窑位的选择也极有关系。”
从元釉里红呈色上看主要色调是红偏紫,黑色,鲜红者稀 少,后者一般为过烧产品因为当时烧成温度偏低,通长在一干二百五十度以下,根据烧炼温度与铜红色原理,元釉里红可见铜绿斑点,元釉里红由于当时烧炼技术,还原气氛的掌握程度,呈色常出现发黑晕散,非常典型表现出元釉里红这特点。当青花瓷遇上釉里红,美出新高度,然而古人就是那么创新,釉里红烧制已这么难了,还非要跟青花结合在一起。
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氧化铜在摄氏800度以上即会蒸发,但钴蓝成色的温度却高达摄氏1300度;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多少有点侥幸。所以烧制釉里红,从颜料配制和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十分严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之可能,我曾闻先辈说过烧制釉里红,十能出一者,可谓佳矣!这是对烧制釉里红难度大的写照。
釉里红在康熙时期的色调有两种,一种是浅淡色调,浅淡的色调有粉调和紫调,一种是深浓色调,深浓色调呈现凝厚感。釉里红的釉面,用细笔绘制的线条或深沉或清新或细致或清晰,平涂绘制的釉里红其工艺水平可以与明朝宣德时期的工艺水平相媲美。这一阶段的釉里红瓷器的烧制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由官窑烧制。清三代的瓷器烧制工艺水平相对明朝时期来说更加趋于成熟,其出品也更为成功,不过还是保有局部铜绿的特点,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早期,三个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的烧制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在高倍放大镜下细看,可发现三个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其釉面内部都有团絮状凝聚物。这是清三代的釉里红瓷器所共有也是所独有的特点。
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困难,再加上它的一个手工绘画装饰方法极度复杂,相传在洪武时期,烧制不合格的釉里红瓷器都是就地解决,流传到现在,价值这么高也不足为奇了。
青花釉里红这一品种的陶瓷作品不断地随着时代变化有所创新。笔墨当随时代,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应该产生不同的风格。青花釉里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个方面:一是紧随时代极富生活气息的新题材;二是手法日渐丰富多样;三是根据青花釉里红的特性,出现新的陶瓷造型;四是思想观念和创作理念的更新,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品是躯体,思想才是作品的灵魂青花釉里红是素雅与浓艳的和谐统一,既幽靓明快,又雍容华贵,它的魅力足以超越时空的界限。再加上雅俗共赏的題材内容,精心设计的优美的瓷器造型,这一枝名贵夺目的花,必将在多姿多彩的陶瓷世界里永远盛放。
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釉里红颜料只有涂布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因此它不能产生颜色深浅的层次变化。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随着颜料涂布厚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由淡到浓的各种颜色效果。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即使在现代的九十年代,用柴窑烧制青花釉里红瓷,仍然需要熟练的烧窑师傅才能掌握窑炉气氛,且不能大量生产。而用现代测试手段,用煤气烧制青花釉里红瓷,也是在九十年代经过专家科研课题组才完成的项目,且只能小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