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辉:老而好学烛之明

老而好学烛之明

安  徽   邹 辉

记得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因此上我这个老雕虫,可是不敢忘啊。别说,既坚持就必然有收获。经常与小区里几位老爷子接触,可谓受益不浅。他们孩童般的率真的心态、对事物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那种求知欲,既让人觉得可亲又着实让人觉得可敬。尤其是对于我这个自始至终保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好习惯的老雕虫来说,不仅是时时激励我爬格码字的动力,而且是我不断加强学习的好机会。
近两年多的时间,由于照顾卧床不起的老娘,在小区里待的时间长了,与大家伙经常见面、接触交谈的机会多了。几位老爷子平常就喜欢在一起拉呱聊天,为一件事的对与错能争论个脸红脖子粗,因一则新闻的真伪能理论个没完没了。见我这个咬文嚼字的、所谓的作家到来,以为来了评判对错的裁判,所以都希望我能和他们多聊聊。当然我求之不得,因为他们既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老前辈,也是我做好“人情练达即文章”时的好老师。应该说与他们聊天,基本上是比较轻松的,他们提出的一些常识问题我都能较好的应对。例如他们提出的三 皇 五 帝,朱元璋的重典治吏和八旗子弟等,我用我理解的语言给了他们较为满意的回答。都说人老成精,这话不假。几个老爷子见诸如abc小儿科的问题难不倒我,就问了我一个古怪的问题,问我知道不知道盘古的名字叫什么?当时,还真把我问住了,不仅一时半会回答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而且脑子里一片空白。无奈的我只得如实相告并表示回去查一下再告诉他们。回去后打开电脑,查了许久也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资料中显示盘古没有具体名字,只能叫盘古氏或盘古大帝,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当我见到他们和盘托出时,几个老爷子竟然孩子般地笑了。告诉我他们也知道盘古没有具体名字,只是想让你再温习一下积累的知识。多么可敬可亲的老前辈、多么值得学习的老人们啊,向你们致敬。
应该说,人生的过程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参加工作期间,忘我的工作、如饥似渴的学习,既是谋生计图大业的需要,更是自身积累人生阅历的需要。所以,劳于读书也好,逸于作文也罢,那都是人生过程中的必修课。然而,一旦成为闲云野鹤后,原先的那种求知欲可就不怎么的了。马放南山吃老本的心态,逐渐让不少人静心安神不再,孜孜不倦地学这学那劲头也逐渐远去。更多时间是在看电视中寻安乐,在搓麻垒长城里消时光。想想看,久而久之,不仅你储藏的知识会黯然无光,而且你所储藏的健康也将耗尽。这样的结果,不是人生最美满的结局。记得刘向说过这:“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按生理年龄来说,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我们的心理年龄却正当时。虽然已经达不到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可如同一根依然发着炳烛之明的烛光不好吗?“活到老,学到老”吗!值此,我真的要感谢几位孩童般的老爷子,感谢几位让我不断学习的老前辈····
我不喜欢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酷爱陆游的“壮心未于年俱老”的豪迈。我们已经在人生的旅途中走过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和“雪压青松挺且直”的冬。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壮心未与年俱老”去拥抱生活,“活到老,学到老”,把有限的生命掰成分分秒秒,释放到生命的里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你仍然会获得一个又一个金色的年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邹辉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有散文、诗、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百余万字发表于全国、省、市各类报刊。出版个人文集《杂拌集》。作品荣获2011年首届,2013年第二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优秀作品奖。作品入选《散文里的中国》,《淮南情怀》下卷,2014年《中国最美散文100篇》。

(0)

相关推荐